东坞山之行

作者:作问界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62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东坞山之行的相关文章:【篇一:东坞山之行】说到东坞山,大家都很熟悉吧,那里最有名的就是豆腐皮。可我们这次去东坞山却另有目的—那就是学做陶艺哟!一大早,我们便坐着大巴车,随着凉爽的风来到了东坞山。盛老师先把我们这些队员们分成...

【篇一:东坞山之行】

说到东坞山,大家都很熟悉吧,那里最有名的就是豆腐皮。可我们这次去东坞山却另有目的—那就是学做陶艺哟!

一大早,我们便坐着大巴车,随着凉爽的风来到了东坞山。盛老师先把我们这些队员们分成了9组,随后我们便跟着“组长”走到了制作陶艺的基地。我看到杭州茂华工贸有限公司的杨师傅正站在那儿等着我们呢。之后,杨师傅就给我们介绍和示范了制作陶艺的过程,接下来就是我们这些“徒弟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我看到哥哥、姐姐们经过杨师傅的指点,不一会儿就把他们的作品呈现了出来。有的瘦瘦的,长长的,像个苗条的小姑娘;有的胖胖的,矮矮的,像个大胖子;有的上面小下面大,像个宝葫芦,真是奇形怪状,千姿百态啊!

轮到我上场了,“我要做个独一无二的!”我自言自语道。杨师傅帮我调整了转盘,我激动不已的坐上了凳子,学着杨师傅的样子做了起来:两只手我先沾了一点水,再四个手指夹紧,两个大拇指独个的轻轻放在陶泥上,试图把陶泥拉长,拉高;接着,我再用两个大指按在陶泥的中间,就这样瓶口就慢慢地突显出来。可是,边缘变得越来越粗的,一点儿也不好看,我真想放弃算了。这时,杨师傅走过来,和颜悦色的对我说:“慢慢来,不要急,食指和大拇指应该放在边缘的地方。”我照着杨师傅的说法又鼓起勇气做了起来,果然,边缘越来越细,渐渐的整个瓶子也变得漂亮起来。最后,我将整个瓶子修整了一下,小心翼翼的把它取了下来,终于完成了我的作品,而我心中的大石头也终于落了下来。

“嗯,不错不错!”杨师傅对着我说。我听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一眨眼的功夫,此次的东坞山之行就要接近尾声了,大家依依不舍地坐上了大巴车。不过,我还是很开心的,通过制作陶艺的过程,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每一件事,都要专心致志,不能轻意放弃!

【篇二:东坞山之行】

同绵绵阴雨一道,我们去拜访东坞山,不为著名的豆腐皮,而为了我从未接触过的陶艺,开始了一次新奇的旅行。

刚才还是细雨随风,转眼间云消雨散,又是一个朗朗的晴天,好个“说变就变”!车前草还沾着雨珠的湿气,我们一群人欢笑着集合。只见一灰暗的小厅中靠墙摆放着一条木桌,我四处张望,并没有椅子。桌上紧凑摆放着刚成型的陶艺品,那是灰白的瓶子,造型各异,一个连一个,不留一点儿空隙,整条木桌满满当当的,真怕一阵风吹来,它们就似多米诺骨牌一样“哗啦啦”碎裂成数片,那纵然使人心惊,更多的却是心疼了,这厅里有灯,只是没有打亮,我们五十多人往那一站,可把近三分之一的位置站去了。

我们分成九小组,三大组。我们这组先去画画,绘图于我来说并不简单,大概是我的手有问题吧,连一个工整的圆也画不出来,这画的是瓶子,我画出的却是不对称的,只得安慰自己:“这就是那神秘的艺术感吧”!所幸有随行的家长鼓励我,那懊丧这才少了些。

接下来我们去制作陶罐。这间房也没有开灯,窗外的阳光倾泻进来,我们把窗边的一系列制陶工具看了个一清二楚。不一会儿,这里的师傅和制陶工具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一层后又是一层,都钻着空子看人家的手艺,我也挤过去,可惜没个好角度,看不到师傅的手,只得作罢,我退后几步,开始打量这间屋子,这间屋子的的窗子几乎都开在放陶具的那侧,金色的阳光洒落,映着每个人的脸,映着窗外的绿茵。另一面是阴暗潮湿的角落,堆放杂物。还有一个供洗手的水龙头,还有某种机器静静的立着,不动如山,这一旁又是长条木桌,也没有椅子,桌上立着几十个一模一样的花瓶,而且还未干,摸上去陶泥能沾在手上。还有一张小方桌,上头摆着茶壶,纸杯,和一个干透了的陶瓷南瓜,一个没有人头却穿着裙子的近似服装店塑胶模特类的小玩意儿,却栩栩如生,逼真的很,地上随意丢了个大塑料袋,里头一块一块全是陶泥,都干了,却没人管他。

再看陶艺师傅的手灵活地在旋转的陶泥上变幻,似一只翻飞的蝴蝶,像一只活泼灵动的松鼠,陶艺师傅的手上已黏上不少陶泥,在清水里浸浸,将手上的水甩干,有接着为我们解惑,耐心的指导,忙得师傅应接不暇,一会儿帮忙把制好的作品取下一会儿又帮做的有模有样的作品指点一二,一会儿亲自上阵示范奇形怪状陶瓷的做法……看同伴们幼稚而笨拙的双手,我想到学校里陶艺社团挂在门边的作品,想起放在学校花坛上摆着的精美艺术品,更忆起年少时对陶艺的深深好奇和向往,那时我在想:什么时候有空一定去看看陶艺的世界?

感谢这次旅行,让我未圆的梦有一个着落,回去的路上,我在想:彩虹一定在前面等着我。

【篇三:东坞山之行】

作为富阳人,提起东坞山,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东坞山豆腐皮。可是这次五一,盛老师带着我们一行却是去东坞山体验陶艺制作,我又兴奋又期待。

乘着凉风,坐着大巴车,我们很快来到了我们自此行程的目的地陶瓷工厂。手画罐子,陶泥拉胚和彩绘上色是我们今天要完成的三道工序。要说难度,当然是陶泥拉胚了。只见周师傅拿起一块陶泥,放在陶艺转盘上,手上沾了点水便开动了。我一看,惊呆了!陶泥在周师傅的手中,一会儿变得又细又长,一会儿变得又短又矮,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轮到我了,我把手浸湿,把手放在陶泥上。哇,软软的,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不均匀,坯子就歪掉了。慢慢地,高速旋转的陶泥就随着我的手型慢慢长高变圆。我伸出一根手指,垂直向下,很快,坯子中间就出现了一个洞,初具雏形的花瓶已经呈现在我眼前了。

瓶口是最难的,我将大拇指和食指的位置往里挤,把左手的一根手指塞进瓶颈,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往中间掐住瓶口。眼看一只漂亮的花瓶就做好了,我的内心激动万分,心跳也越来越快,就在我收手要完工时,我的手指一不小心碰到了瓶口。糟糕,不好!瓶口出现了一个缺口,这东西也太脆弱了!我心急如焚,不知怎么办才好。死马当活马医,我硬着头皮再次搓手上阵。没想到我用力过猛,把瓶口顶的歪的那部分给弄下来了!哈哈,真是歪打正着,这瓶子更有创意了!

这时,周师傅走了过来,他看到我的作品,伸出大拇指对我说:“这个可以啊,做得真不错!”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能不美么,这运气,真不是盖的!

后来,我又来到另外两个房间,完成了手画罐子和上色。可是时间太紧了,每组的人数又多,我们一个个意犹未尽。尽管如此,我们也只能遗憾地告别了东坞山村。但这次别样的陶艺体验却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篇四:东坞山之行】

受降镇东坞山村人世世代代经营着豆腐皮生意,据说有1300多年历史。东坞山豆腐皮是富阳的汉族传统豆制品。东坞山水质独特,再加上技艺与众不同,所以制作出来的豆腐皮薄如蝉翼,分量极轻,落水不糊、外形美观,味道鲜美。因产于浙江省富阳区受降乡东坞村而得名,在浙江、上海、江苏一带,尤在佛教界中久负盛名。产地古时有九庵十三寺,佛教兴盛,山民多制作豆腐皮供僧尼食用,由于产品品质优异及寺院相互传播,东坞山豆腐皮名气愈著,供应范围扩展至杭州、宁波、上海、苏州各大寺院,明代被列为贡品。

听着东坞山豆腐皮悠久的历史,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东坞参观山豆府皮的制作过程。进了东坞山村,我们先来到一家手工制作豆腐皮厂。刚走进去,便看见一张张薄如蝉翼的豆腐皮悬挂在头顶,上面还粘着两根吸管,听工作人员说是为了烘干时不让豆腐皮缩小。正在这时,一个工作人员又将一张豆腐皮挂上去。我来到锅前,只见热豆浆上慢慢出现一层薄膜,工作人员一手拿着小棒,一手拿着细细的竹签,他先小心意意地将竹签伸入薄膜下面,挑上来,挂在小棒上,然后用竹签轻轻地刮去粘在上面的豆浆,粘上吸管,最后挂在一根大麻绳上。等豆腐皮上的热气散发完,一位阿姨把这些豆腐皮推入烘箱里烘干。

随着科技的发展,东坞山村里有了一家机器制作豆腐皮的工厂。我和同学们来到制作豆腐皮的车间,一股热气迎面扑来。一排排巨大的机器正在工作,我好奇地凑过去,只见豆浆从一根根管子里源源不断地流出,进入一个长方形的大铁锅,不一会儿,豆浆上便结了一层薄膜,这层薄膜通过履带的转动进入一个烘烤箱里,再从烘烤箱另一个口子出来。工作人员按照固定的长度用小刀把它截断,然后整齐地叠在一起。看着工作人员熟练的动作,我也拿起小刀来试试。我们来到豆腐皮食品车间,看到阿姨们正在做素烧饿。一说到吃的,我们可来劲了,洗了手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品尝素烧饿。嗯,味道真不错,滑而不腻,很有嚼劲。阿姨说:“豆腐皮还能做出许多美味,素牛肉、万里香、干炸响铃、素卷……馋得我们口水直流。

从工厂出来,顺着东坞山的村道,不一会儿来到东坞山先人走过的大洋坞古道,这是他们到杭州唯一的通道,以前没有车的时候东坞山人就是通过这条千年古道步行三、四十公里路将制作好的豆腐皮运到杭州各个餐馆和寺院里,再从杭州买黄豆回来。走走大洋古道,静谧的山林鸟鸣悠长,我真佩服东坞山先人。

东坞山豆腐皮真是富阳的一大特产,它不仅色、香、味俱全,还有助于身体健康呢!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东坞山,杨师傅,陶艺,陶泥,边缘,大巴车,大拇指,瓶子,制作,宝葫芦,700字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417df699743356a64097137.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