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王花灯-关于风俗的作文1000字

作者:作问界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28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上王花灯-关于风俗的作文1000字的相关文章:村里的炊烟还未散尽,夜便垂落,举一轮明月照苍穹。手中的汤圆碗还未放下,我便兴奋地跑出老屋的大门,元宵来临,要迎花灯了。在石桥头镇的上王村,每过四年,至元宵时,便要迎“元宵花灯”...

村里的炊烟还未散尽,夜便垂落,举一轮明月照苍穹。手中的汤圆碗还未放下,我便兴奋地跑出老屋的大门,元宵来临,要迎花灯了。

在石桥头镇的上王村,每过四年,至元宵时,便要迎“元宵花灯”。王氏花灯亦称龙凤花灯,康熙二十年时,当年的王氏族人为了颂扬帝德制作了七层的宝塔形大花灯。整个花灯由灯身、沿地、胡罗、蓝荷等五部分组成。灯架直径三米左右,灯体周长约十米,重量达一吨以上。以牛磨盘为脚,加压石块,外架用竹子制作并系扎苎麻,灯外贴剪纸窗花。

我平时并不常住乡下,仅在元宵归之一探,若逢花灯季,便定会去村礼堂看老人做花灯。骨架底座早已完工,仅剩下剪花了,老人拿起一把带锈的大剪刀,从桌上拿起一沓画好了线条的彩纸。看着老人干枯龟裂的手背和僵硬的手指,我本以为这将是一个十分漫长艰难的过程,可只见老人握好剪子后,手腕一扭、一转,两只手指把握用力,每一个细节都像电脑操作一般,美而流畅。纸上画中,每一个弯口角落,都平整剪开,不一会儿八仙过海,梅兰竹菊,主动跳出。

白浆粘糊、手剪图花,传了一代又一代的竹骨架,还替了烛火的电灯串,多么简单寻常的配制,多么沧桑年迈的老人,却在时光的缓冲中,用传统点亮了上王的元宵夜。空中绽开朵朵烟花,礼堂前,几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敲锣打鼓,与烟花冲天的叫喊应和着,把节日的气氛推上高潮,两座塔似的花灯瞬间亮起。

那大花灯,灯塔层层相叠,每一层的图画皆不重样,花灯塔高过了上王村每一座房子,每户人家都可见它的身影。它一个巨人,汇聚了上王人的智慧与手艺,照亮了夜的寂寞,照亮了远方的上王人。在大花灯的身后,有二三花灯、十二生肖等排成一队,一人或几人排成一队扛着游走。每到一处,年近十岁的孩子们一人举一个小花灯,点上白烛,紧跟其后,连成一条长龙般的队伍穿梭在整个村,直至祠堂方可停歇。

我也曾跟随其中,如今却站在远处,望向远方的队伍,夜的暗早已吞噬了人的身影,可花灯犹明,一个个的光点在连绵万山下,杂而不乱地紧跟着,仿若空中繁星坠落,纵撒这山水墨画之中,星星点点,又恰似山中光之精灵,悄无声息地跳跃着,起起伏伏,荡漾脑中不绝。

我知道花灯点一夜便烧了,亮一晚又暗了,可薪火传万代,民俗像那光点一般接连串起,即使参差不齐也不会断开。这时心中满足的我向四周望了,我却看见几个与我年纪相仿之人正低头玩着手机,口中念念有词。我走上前打招呼,可那人只是抬头望了我一眼,“你怎么不玩手机啊?趁这个机会好好玩一把。”他还有一种十分自以为聪明的口气先问了我,我却一时无言。

心中不由又想起了那个剪花的老人,老人手法再熟也只能将它延续这几年了。花灯这个从前靠年轻人扛起的民俗,如今仅剩几个苦苦执着的老人。有些常住村中的少年,见花灯的次数还不及我多,叹息间望向他的手机,也望瞭望花灯。

灯火阑珊,烂漫明亮,沉醉,屏息凝神,让光在照过我的脸庞,不要让花灯在历史的长河中落寞。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上王花灯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423b1aa3f0c30303c022d51.html

分享到:
上一篇:
学会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