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陶泥

作者:作问界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55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玩陶泥的相关文章:【篇一:玩陶泥】今天上午,我和妈妈一起去非遗文化中心去体验非遗文化。这里的项目还真不少,有剪纸、活字印刷、碑拓篆刻、布艺印染、木工棕编、传统美食的制作等,我选的项目是做陶艺,也就是玩陶泥。老师介绍说,...

【篇一:玩陶泥】

今天上午,我和妈妈一起去非遗文化中心去体验非遗文化。这里的项目还真不少,有剪纸、活字印刷、碑拓篆刻、布艺印染、木工棕编、传统美食的制作等,我选的项目是做陶艺,也就是玩陶泥。

老师介绍说,陶器有两种制作形式:一种是用机器做,就是将陶泥放在大转盘上,转转转,拉成自己想要的器皿;另一种是手工捏。我选择第二种,我要自己捏房子。

我到作品陈列处拿了一个小茅草屋的模型,妈妈说要捏就捏大一点的,我又换了一套大四合院的模型。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就开工啦!我负责“打地基”,妈妈负责“砌墙”。我们配合得很好,我也玩得兴致勃勃。心里期待着:等房子造好了,肯定很漂亮,我要把它放在客厅里,最显眼的位置。

没过多久,我发现我同学也在这里,我马上坐不牢了,就跑去和他们一起玩,只剩下妈妈一个人孤军奋战。妈妈一直喊我和她一起合作,完成了再去,可是我像一匹脱缰的小野马尽情地玩闹,根本就听不见妈妈的呼唤。过了一会儿,我同学磨的豆浆煮好了,我们一起品尝劳动的成果。我也和他们分享带来的红樱桃,我们几个吃得津津有味。

我吃饱喝足去陶艺馆看妈妈的房子捏得怎么样了,妈妈却气急败坏地说:“没有你的配合,我不来捏房子了。”就这样大房子没了,后来我们只捏了一个爱心形的小花盆。

下次,我不能当那只三心二意的钓鱼小猫了。

【篇二:玩陶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第一次,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自己穿衣服……虽然某些事我们做过许多遍,但只有第一次才最令人难忘。现在,请跟随我的步伐,去寻找那些难忘的第一次吧!

就在前不久,我进行了人生第一次的陶艺制作,就在我踏进“陶也”的那一刻,我立刻被四周摆放的陶瓷吸引住了,它们形态各异,雕刻着各式各样的花纹。“哇”我不由得惊叹道。陶艺制作一共有三道工序拉坯、彩绘、烧制。先是进行拉坯,成型后晾干。接着开始在上面画画,最后放入窑中烧制。原来,如此漂亮的陶瓷制作起来这么麻烦呀!我心想。

穿好围裙,洗完手后,我便准备开始拉坯了。在这之前,老师要先帮我打磨整块陶泥。看着陶泥在老师手中忽大忽小,忽高忽低,我感受到了陶艺制作的神奇。接着,老师耐心地为我讲解并示范多种拉坯的方法开孔、拉大、拉高、拉薄。然后,轮到我开始拉坯了。我坐在转盘前,用手蘸了点水,启动转盘,便开始开孔。我学着老师的样子,将右手的大拇指摁入陶泥,左手在一旁护着。开完孔,手感觉干干的,便又蘸点水,开始将陶泥拉大。双手的大拇指一起往孔伸去,并轻轻向两边扯去。接着开始将陶泥拉高、拉薄,陶泥经过手指时有种特别的感觉,怪舒服的。我小心翼翼地拉着坯、生怕给拉坏了。这个笔筒做出来应该不错。我心想。紧接着,一个笔筒的雏形渐渐出来了,我不由得感到有些得意。最后,我用这块泥做了一个笔筒、一个花瓶和一个盘子,晾干后就能开始彩绘了!

彩绘分为两种,一种是雕刻,一种是画画。我先进行的是雕刻。首先,要用铅笔在上边画好图案,画好后就可以开始雕刻了!我一手拿着雕刻刀,一手扶着盘子,开始雕刻。我一笔一画地按照画的图案刻。这样的动作重复了十几次之后,雕刻终于完成了。接着,我又拿起铅笔,开始在笔筒上画画。我先将画笔蘸了点水,把笔头弄尖,然后蘸些釉彩,开始聚精会神地上色。好不容易上好了色,又将小花瓶按前面的步骤雕刻完毕,第二道工序就算完成了。

等待作品出窑的日子里,我无比兴奋,猜想作品会是怎样的。

见到作品的那一刻,我非常激动。从最初的拉坯,到给陶瓷上色,全部都是我亲手完成的。拿起制作出来的作品,让我更加懂得珍惜,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一块陶泥,得经过打磨、成型、烧制,才能成为一件艺术品。人也是一样,要经过人生道路上坎坷、挫折的磨炼,不断塑造自己的品格,才能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篇三:玩陶泥】

“别跑,你给我站住。”一声咆哮响彻教室,这还要从上周五的社团活动说起。

那时我们正在上陶泥课,每个人都陆续的把作品交给了老师,下课后都写起了作业。我不小心犯了“大忌”,碰到了我同桌的笔。她扭头瞪了我一下,看着她那火冒三丈的眼神,我瞬间噤若寒蝉,一动也不敢动,我咽了一口唾沫,做好了逃跑的准备。

看到她的手变成拳头时,我心中默默数到“3、2、1,跑!”然后起身就跑,快的好似火箭一般。虽然我总算逃了出来,但我的作业却遭了殃!回到教室后,我才发现我的作业上全是手掌印,一打听,原来是“她”用那满是陶泥的手在我的作业上印了几个爪印,我气得直跺脚!于是我也用同样的方法在她的作业上印了些手掌印,这就是所谓的“以其人之道,还自其人之身吧!”可还没来及高兴一分钟g,很快就被这个“女魔头”发现了!

她拿起地上的一块陶泥就往我身上砸,说时迟,那时快,我一闪,躲开了这块陶泥,眼看他准备又拿起一块,我也赶快拿起一块陶泥,扔到了她身上,她又将陶泥扔到了我身上。就这样我们打了“300”个回合。终于上课了,战争虽然停止了,但我们俩却变成了“陶泥人”,走进教室后,同学们脸上都笑开了花,而我却羞愧地低下了头。

放学了,我对这次的“大战”感到失望,因为,两败俱伤还不如和睦相处。我走到她的身边,真诚地对她说:“对不起!”就这样,我们又成了不打不成交的好朋友。

【篇四:玩陶泥】

不久前,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南宁游玩。

住进了酒店后,爸爸说三祺广场有一家新开的泥娃陶,要带我去做陶泥,听到这消息我开心得一蹦三尺高。第二天,我们早早就起了床,吃过早餐后就赶往三祺广场。进入广场,首先印入眼帘的是高大上的大厅和电梯,亮堂堂的,整栋大楼共有7层,分别有大型地下停车场、儿童游乐园、服装店、化妆品店、玩具店等等,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

来到三楼的泥洼陶店,墙壁的木架里摆放了各种各样的美丽可爱的陶器,有碗、杯子、花盆、花瓶……让人眼花缭乱!据陶泥店的叔叔说,这些漂亮的成品和还未上色的半成品陶器都是好多大、小朋友们来店里亲手制作的。于是我决定做一个花瓶送给妈妈,明年再做一个水杯送给爸爸。

开始做陶泥了。陶泥店的叔叔拿来一大坨泥巴、一个小喷水壶和一把小木槌。他告诉我:“先把泥巴压扁,然后再喷点水在泥巴上,把它卷起来,再用力将泥巴摔在桌子上,如果小朋友力气不够,就借助小木槌来拍打,只要反复十几次,让泥巴变软就可以制作出精美的陶器。”听了店员叔叔的话,我就开始动手揉泥。

首先,我将陶泥用小木槌压扁,就像擀面一样,接着就在泥上洒上少量的水,卷起来后,使出全身喝奶的劲用小木槌拍打陶泥,最后又用力把它摔在桌子上,经过反复的揉捏捶打后,泥巴变得又松又软。接下来就要开始制作花瓶了,叔叔接来一盆温水,把我叫到转泥盘的座位坐好,把泥巴捏成一个圆球状放在转泥盘中间,启动开关,转盘立即飞快地转动起来,我将双手放入盆中弄湿后,用手轻轻地握着手中的泥,大拇指慢慢往泥中间伸进去,很快就成了一个碗,然后再捧着陶泥慢慢地往上提,4个手指按在外面的瓶身,大拇指轻轻插入瓶口处的同时向外按,接着又继续将瓶身往上提的同时往里压,就这样,瓶颈和瓶口做成了。为了让瓶颈再小一点,瓶身大一点,就双手轻轻扶着瓶颈处往下拉,就这样,花瓶的形状做好了。为了让花瓶更漂亮些,最后,我又用一点泥巴慢慢揉打好了,做成一朵花的样子。经过我的不懈努力,终于做好了一个精美、漂亮花瓶。爸爸妈妈看了,乐得合不拢嘴。

通过第一次做陶泥,使我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用心对待每一个细节,就能做好每一件事情。

【篇五:玩陶泥】

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有打羽毛球、看书、下棋……其中,我最喜欢玩陶泥,陶艺可以把我带进一个想象的世界中……

我为了玩陶泥,飞速地写完作业,和爸爸一起去楼下的“九雅陶艺”玩。到了以后,老师给我拿了一块手掌大的硬陶泥,帮我在一块圆形的大石头上反复地揉搓、拍打、按压,直到变成软陶泥为止。变软之后,他一边细心地讲解,一边认真地做。

先把陶泥揉圆,放到转盘上。然后,左手轻轻地扶住陶泥,右手压在手上,踩动踏板,转盘就会转动起来。要让陶泥变圆、变扁,要像一块厚约4厘米的圆饼一样。接着,把右手的大拇指按在“圆饼”的中心,一直踩住踏板,大拇指慢慢地往外按,口就会变大,像盆花一样。最后,就可以不断的调整。做成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东西。

老师演示完了,就轮到我自己做了。可是我怎么也做不好,一会儿踏板踩得太快,转盘飞快地转着,像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轮子,泥土溅到我的脸上,我就成了一只名副其实的大花猫。一会儿水加得太多,陶泥变得软啪啪地,像是在水里泡了七七四十九天一样,全都粘在了我的手上,弄得黏呼呼地……

就这样,我做了两个多小时,都没有将它做好。后面,还是老师帮我做了。他非常细心地把揉、搓、按、压,每一步都做得很到位,像是给皇帝做的一样。

原来,看看非常简单的陶艺,做起来还真不容易。

【篇六:玩陶泥】

2023年8月20日,我去了富阳网红街达夫路上的“匠艺空间”。

“匠艺空间”,顾名思义就是工匠和艺术工作者的家。走进大门,里面挺深,空间不小,我先参观了一下,那有做手工、木工、绘画、陶艺……应有尽有。最后,我选了陶艺。

由于是第一次来,我先请教了那里的师傅。师傅先帮我将陶泥揉软,拱圆,再定型。做着做着,不由使我想到了做面饼,又搓又揉,又拍又按。

接下来,我开始自行探索。我将双手压在陶泥四周,使原来的圆柱型成为碗状。又用手压,将其压扁些。再用大拇指压一个坑出来,渐渐的,一只小碗初步成型。我正高兴,却发现碗沿的一部分因为太薄,有部分陶泥掉下来了!我急忙捡起想贴上去,可惜却如断了的头发一样无法再复合。我只得放弃,重新把碗沿压出来。又过了一会,小碗终于基本成型啦!我又将一些不规整或突出的地方进行打磨了下,终于完工了。师傅说要放几天等它风干了再看有没变形,能不能烧。三天后,我乘兴又去了那里看我的小作品,真可惜,因为碗底处理不当,风干后的小碗底部裂了条缝,师傅建议不要烧了,我不由得有点扫兴。

虽然这一次陶艺体验失败了,但是我对陶艺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很多看似简单平常的事,却也不是看上去那么容易做好的。如果没有用心,掌握门道,实践起来就会困难重重。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陶泥,房子,陶艺馆,妈妈,碑拓,棕编,茅草屋,模型,转转转,布艺,500字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58a2a049f4e78d4fc06f65e.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