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中山陵有感

作者:作问界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00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游中山陵有感的相关文章:【篇一:游中山陵有感】我们在这次研学中,去了许多的地方,其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中山陵。美丽的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导师孙中山先生的陵寝。钟山风景区內,中山陵面积可达8万...

【篇一:游中山陵有感】

我们在这次研学中,去了许多的地方,其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中山陵。

美丽的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导师孙中山先生的陵寝。钟山风景区內,中山陵面积可达8万余平方米。他是在1926年春动工的,一直到1929年夏建设完成,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列为首批年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它是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主要建筑有:博爱访,墓道,陵门,石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看中山陵像一个“自由钟”。主要景点有:音乐台,光华高,永丰社,永慕店,中山书院等建筑,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第一陵”。

我们到了中山陵的大门口以为他不大,可是我们到了里面之后我发现这里好大。我刚走到一个往中山陵的墓道旁天空中就下起了小雨,好像老天和我们一起悼念孙中山先生一样,让我们心中充满了庄重与肃穆,墓道两旁栽满了松柏,这些松柏在这冬季的雨中越发显得郁郁葱葱,它们不正像孙中山先生不屈的斗争精神吗?我看到每一棵松柏都有3~4层楼那么高,它们枝丫向四周张开着,这也像孙中山先生的高风亮节正在我们华夏民族发扬光大。之后老师让我们注意数台阶,我觉得台阶没什么好数的。但我看到了一幕令人吃惊的画面,就是中山陵从低处看不见平台都是台阶,从最高的地方往下看不见台阶都是平台,听导游老师说这是设计者的高明之处,设计者想告诉“我们中国的革命之路是坎坷不平的,所以从下向上都是台阶,而作为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的眼界是开阔的,同时他也坚信中国的未来是阳光大道,所以从上看是平台”。我们爬了很久才爬上孙中山的谒陵,我数了一下有390多个的台阶,我们登上顶瞻仰了孙中山的雕像,然后拍了几张照片才下山。

我觉得中山陵的设计真是匠心独运!

【篇二:游中山陵有感】

中山陵坐落于钟山南麓,那里安葬着曾在中国政坛叱吒风云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其实我很早就想去哪儿看看,自从在历史课上学了辛亥革命后,这个愿望愈发强烈。前天,我终于圆梦在钟山……

我站在那层叠的梯台下,倒吸了一口冷气。但不要紧,为了圆我的梦,拼了!当我迈完最后一步时,整个祭堂便出现在我的面前。三个大而高的圆卷门上方镌刻着苍劲有力的大字:民族、民权、民生。我迫不及待的近入了祭堂。

祭堂里什么都不显眼,唯有孙中山先生那白色大理石雕像吸引了我的目光。他端坐着,如一位王者在俯视众生。他的嘴角微微上扬,展现出刚毅却不失温柔的笑意。他是这个国度的王者吗?应该吧,不然他怎会有那样的表情和气质?不然他怎会有那般使人移不开双眸的魔力?噢,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

孙先生端坐于此,看着来来往往的瞻仰者、旅游者,看着我们这样的来去匆匆的学生,他会希望自己的革命思想能有人传承下去吗?当然吧,否则他又如何安心于此?对于如今年的中国,孙先生是喜还是忧呢?对于中华民族的未来,孙先生会作何感想呢?他览尽世间沧桑,把无数感想埋于心底,终以微笑示人。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孙先生见证了南京的解放,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他还将见证更多更多。在同学的催促下,我终于收回了思绪。

【篇三:游中山陵有感】

站在巍巍的中山陵前,渺小的我不禁被它深深所震撼!

“下车了!”随着同学们的欢呼声,我们快速向中山陵奔去。一路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当渐渐步入恢宏壮观的陵区时,我的心里不禁激荡起一股莫名的感觉。

我们首先来到陵园广场,广场四周,棵棵青松屹立,它们看上去是那样的苍劲挺拔,生机勃勃,既象征着先生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又喻示着革命事业的万古长青,生生不息。我们顺着石路继续向前走,一座巍峨耸立的牌坊便映入眼帘,抬头仰望,由先生题写的“博爱”两个大字赫然立在牌匾中央,仿佛是在告诫人们,要用大海般的关怀,去关心,呵护每一个人。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392级阶梯,8个平台,对于我们来说,要攀登完如此多的阶梯是困难的,可当我们气喘吁吁到达最后的平台时,不禁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叹。

祭堂前有三座拱门,分别为“民族,民权,民生”三门,正中门楣上有先生手书的“天地正气”四个大字,表明了孙先生的奋斗理想。再向前进,就是碑亭了,一块高约六米的碑石上镌刻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的镏金大字,堂中还有一尊孙先生的大理石像,生动逼真,那伟岸的身躯,那博大的胸怀,不禁使我看到了先生为推翻延续两千余年封建帝制的伟大功绩和艰苦奋斗的历程。在这高大庄严的祭堂中,让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先生的伟大。

在不知不觉中,集合令吹响,依依不舍的我们离开了中山陵园。这次中山陵之旅,带给我的不仅是饱览美景的喜悦,更多的是对先生的敬意,他那伟大的革命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便像这中山陵般巍巍恢弘!

【篇四:游中山陵有感】

已是深秋,南京的天气却依旧有些燥热,树叶换上金装,开始变得调皮,脱离大树妈妈的怀抱,随风而舞,舞出应该有的活力。

就是这个日子,我们有幸瞻仰了孙中山老先生的陵墓。但这个陵墓,说大吧,却又不及皇亲贵族的陵墓大,说小吧,却也足足两千多平方米。他的气势,恢弘,壮观,气派,不仅令人心旷神怡,还令人在心中对陵墓产生一种敬佩,庄严的情感,让人的情绪由心而发,无法阻挡。

开始,我们随着导游的脚步而出发,听着导游的介绍,我们开始逐步了解到孙中山伟人的事迹,逐爬上了楼梯,导游告诉我们,这里一共有三百九十二级阶梯,代表着当时三亿两千九百多万人民。所以可以说,设计者的心思,是别出心裁的。

这台阶还不是最主要的,毕竟灵堂,才是这其中最核心的部分。首先,我们绕过了一段曲折的路,上面有许多字牌,例如“请衣着整齐”,“请不要随地乱人垃圾”,“请保持安静”等,意味很明显,我们要敬佩孙中山先生这位伟人,做为一民中国人名应该有的样子。很快,我们便进入了。从门口望去,“天下为公”四个烫金大字正摆放在中央,让人看了就不经肃人起敬,这时导游又说,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放在灵堂正中下五米,与之前所摆的碑高九米正好呼应,被红带子所围成的中间,放着孙中山先生的雕塑,只见他两眼庄重有神,铜像高2。9米,重1吨多,以孙中山向民众发表演讲的姿势为造型,气势磅礴,栩栩如生。灵堂的三个门上面刻着“民生”、“民权”、“民主”,妈妈告诉我这是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灵堂里面立着12根大理石的柱子,铜像由日本著名的“筱原金作工场”计划,雕塑家牧田祥哉制作,一共铸造了四尊。除了南京的这一尊外,其余三尊分别安置在广州黄埔军校、广州中山大学和澳门国父纪念馆。接着,便出来了,两旁的千花松依旧引人注目,我们很快就出发了。

只是那雕像与中山陵,依旧难忘。

【篇五:游中山陵有感】

南京以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万千游客前往。这座城市宛如烈酒,醇香浓郁,令人回味无穷。

庄严肃穆的中山陵位于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区,依山而筑、冈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当漫步在苍翠开阔的中山陵大道时,法国梧桐掩抑着丝丝日光,滑落脚尖,触摸着你浑身上下每一处肌肤。深吸一口气,鲜草的芬芳与泥土的清新沁人心脾。试想,这迎风摇摆的法国梧桐是否是孙中山献给宋美龄最长情的告白呢?

整个中山陵建筑群以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墓室为中轴线。放眼望去,大气而又自然!

中山陵前苍茫平川,后距巍峨碧障,气象万千。拾级而上,共392级台阶。眼界一级级抬高,一级级接近青天白日。

孙中山曾在遗嘱中说过:“吾死之后,可葬于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现在细细想来,这确是我们伟大的中山先生最好的安葬处。

登上石阶,漫山风光尽收眼底。无论是密集的人群,又或是成群的树木,都让人心旷神怡。这八万平方米的建筑群仿佛被收入囊中,我似乎可坐看风云变幻。

我站在陵前高台上,看出整座陵墓在青山绿树的环抱之中,树木婆娑,艳阳高照,宁静而肃穆,凉风习习。我想,孙中山先生生前创下的破除帝制,建立共和,乃千古不灭之功,与天地共存,日月同光,后人建造如此规模宏大的陵墓纪念他,不为过分。

整个墓区平面如铎形,取“木铎警示”之意。陵墓采用青色琉璃瓦,晴天象征着蓝天,也符合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青天也象征着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青色的琉璃瓦则显示孙中山为国为民的博大情怀。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就是这样的理论方针,为中国人民走出雾霾,拥抱阳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需永远铭记在心,我们要明白今日之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得学习孙中山先生的浩然正气,我们需阔步前行,为建设富强中国而努力拼搏!

巍巍中山陵,浩荡有正气!这景色无法尽入笔下,但我们以憧憬的心情进入中山陵,并时刻铭记:报效祖国,努力前行!

【篇六:游中山陵有感】

暑假,爸妈带我去了金陵古都南京。

南京是一座充满历史感的古老城市,历经六朝古都、百年历史的沧桑变化。中山陵就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的钟山风景区内。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先生的陵寝。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先生手书的“博爱”二字在牌坊上方,也叫博爱坊。体现了孙先生胸怀天下的情怀。沿着墓道往前走,远远地可看见蓝青色的建筑屋顶,气势磅礴。墓道两旁种满了枝叶茂密的松柏,好像一排排站岗的哨兵,昂首挺胸,陪伴着先生。风惊动松针,松针在枝干上舞蹈,沙沙作响的声音仿佛在祭奠先生。再往里走,看到了一座宏伟的牌坊,上面写着“天下为公”,意思是:天下是属于公众的,是天下人的天下,而不是哪一个人的。

拾级而上,经过了三百多级石阶,我们到达了中山陵的最高点祭堂。祭堂前的门廊上刻着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即:民主、民权、民生。走进的陵墓,一座由汉白玉雕刻的先生的雕像栩栩如生,他庄严而又亲切的微笑着。看着他的雕像,我的心里充满了敬仰,他的形像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我的脑海中……

这就是国父先生的陵墓中山陵,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中山陵,台阶,孙中山先生,墓道,松柏,设计者,平台,建筑,年国,革命,700字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5d9651075e6a4d60a012f68.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