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纸上谈兵的赵括-话题作文1200字

作者:作问界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22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谈谈纸上谈兵的赵括-话题作文1200字的相关文章:纸上谈兵是我们很早就学会的一个成语,多是贬义。故事的主角是赵括,应该说是一个悲剧人物。在谈到赵括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盲目自大、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结果闹得身败名裂的家伙。现在我们读的汉代以前的历史...

纸上谈兵是我们很早就学会的一个成语,多是贬义。故事的主角是赵括,应该说是一个悲剧人物。在谈到赵括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盲目自大、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结果闹得身败名裂的家伙。

现在我们读的汉代以前的历史,多半来源于《史记》。司马迁是个著名的历史学家,治学非常严谨,但是作为一个人,往往看待事物有主观的态度在里面,这就不免对历史史实会带来偏差,再加上后来不同的历史学者的解读,就把这件事变成了纸上谈兵的说法,把赵括定位在一个失败者的角色。

研究历史的乐趣在于换位思考,才能体会到古人在当时的背景下所作所为,且不可以今人的视角去评论古人之对错。

我们以赵括为例,他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自幼饱读兵书,排兵布阵的理论有时候连他的父亲都说不过,这点说明他至少不是不学无术的官二代,却说明赵国的任用武将机制有问题,按理说,这种将领应该让他去带带兵(可能赵括和父亲一起在兵营生活过,但没有实际带兵打仗),父亲对他的评价是言过其实,不能带兵,虽然古语说“知子莫若父”,但是战争是门实践的艺术,不实践当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如果赵奢不想让儿子带兵误国,或许就是认为他不是这块材料,就应该早早让儿子远离兵家之事,但从后期的情况看,赵括缺乏实践经验的一部分责任应该归因于他父亲。还有一部分责任就要归责于赵王了。

我们知道,秦强而赵弱,二军对峙,不光比兵力强弱,更重要的比的是后勤保障,也就是综合国力。从后面秦国动用的资源看,秦国明显比赵国耗得起(虽然秦国也基本掏空了,可以说,战国七雄里面,对秦国危险最大的不是楚国,而是赵国,秦赵因为离得近,多年交战,双方各有胜负,只是后来赵国国家治理出了问题,国力落后了,本来赵国改胡服骑射,战斗力是很强的,赵国的几员大将都是因抗秦而出名)。在这种背景下,廉颇的死守战略,一是坚持不下去,二是确实廉颇也年纪大了,打不过秦军。赵王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改变策略,否则赵国就被拖死了,其他国家趁虚而入,赵国不被秦国灭了,也被周边国家占了便宜。因此赵王寻找时机与秦军主力决战,我认为是符合赵国国情的。但是赵王选人出现了问题,不是赵括不行,就算秦国放出话来说秦国怕赵括,我想赵王不至于那么傻就轻信敌人的话,就任用了赵括。赵王的考虑应该是当时的情况下,只有赵括才敢于勇于采取积极的战法,也只有赵括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可是赵王有无想过,既然要安排这么大的一个关键战役,选拔一名以前从来没有独立带兵的人去,是不是太冒险了,为什么不早点培养赵括呢?或者多派几个有实战经验的人作为辅助也好。

赵括从战场表现看,也不单单是一个无能之辈。首先,秦国高度重视,增兵且调换了名将白起亲自迎战(前面的大将估计也不是泛泛之辈,可见秦国的重视程度),其次,秦国一开始也不敢硬来,诱敌深入,如果成功是好的,如果失败的话,就意味着大营被破的风险,全盘皆输,最后,赵括在被包围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拼死突围,最后战死,秦国白起也感慨赵括不简单,如果假以时日,可能是秦国的劲敌。一场大战,赵国损失四十万,秦国也损失二三十万。这几点看出赵括初次大战,也不是完全无能,基本是赵国的实力不济,无法从后面支援实施反包围,导致前面的冲击秦军大本营的突破未实现功效。

战争是一场持久但又是在一瞬间决定的事情。赵括前面失败已经埋下伏笔,后面决战的时候又非常不幸,没有一举拿下白起的大本营,就这样,胜者为王败者寇,赵括就成了一代战神白起的陪衬牺牲品。

所谓时势造英雄,赵括可以说生不逢时呀!不过我们今人也要接受他的教训,不要纸上谈兵!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谈谈纸上谈兵的赵括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456fb5b58cc11999e0fd18e.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