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散文1500字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老家-散文1500字的相关文章:由于新冠病毒的肆掠,宅在家里,很久没有出去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小区楼下,新鲜的空气犹如沁进了骨髓一般舒畅。刚刚下过小雨,现在天气还是淅淅沥沥的,一阵微风拂过,带着湿润的花草香。“&ls...
由于新冠病毒的肆掠,宅在家里,很久没有出去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小区楼下,新鲜的空气犹如沁进了骨髓一般舒畅。刚刚下过小雨,现在天气还是淅淅沥沥的,一阵微风拂过,带着湿润的花草香。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深吸一口气,就连一直背不上的课文,也在这时自然而然的浮现在脑海中。
陶渊明喜欢结庐在人境,因为那里没有车马喧,更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意境;
杜子美也钟情于不扫花径,少开蓬门的乡野生活;
白乐天更是爱在乡间雪夜里,邀上好友,热上一壶绿蚁新醅?
又有点儿想老家了。
但记忆中的老家,现在不复存在,不免也是一种思痛。
纪伯伦的《先知》中有一句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而在中国人的思维里,我们从小就听老一辈人讲,人要有根。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想来又好似另有深意。
是啊,人要是失了根,就像插在花瓶里的花一样,虽然犹有色相,但到底没土没根,没得着落了。
小时候在老家住了好些年头,虽然约莫十年过去,但早在哪儿撂下了稚嫩的根源。
老家后院有个巴掌大的小园子,那可是我小时候的天!
小院西侧有个小池塘,池塘一畔颤颤巍巍地挂着一棵老柿子树,据说我爸爸小时候就在那儿了,那是棵可以长世界上最甜的果子的树哩,后来听说是要建设新农村,砍了。
记忆里小池塘是我最爱去的地方,每逢深冬,那池塘都会结冰,看起来挺硬实的。
只有一侧的通水砖里还在汩汩的淌着寒水,这也是这小池塘最神奇的地方,它虽奇小,周围也都封的死死的,但池水清澈,竟是活的,流动的,仔细看,原来有块小砖是松的,年年岁岁往池里涌入外河的水,被冲的瓦亮。
那外河也不远,就在家门口几步就到了。它两岸一眼望穿,好像一步就能跨过去,但横竖看来就很长了,也不知道绵延了几个村几个镇。至于这条河的名字,好像也没有人和我提起过。
河边长满了草,不知名的,或者能蒙猜出名字的,长的有人高,有时和爷爷一起去钓鱼,不搽点花露水一定会喂蚊子的。继续说池塘,它一到开春便是“池”生的高光时刻。虽不敢有三峡的雄阔,但也可以勉强挂上回清倒影一说。
小池塘紧挨着屋角,只留下一点点的缝隙,就连小小我也不太好下脚。况且那里还积着厚厚的一层油灰,周遭的墙上也是。大概是长期被灶台的烟熏出来的吧!
而那作恶不小的灶台正端端呆在厨房西北角,厨房不大,也没装什么灯,好像只有一个灯泡悬在天花板上,周围是一圈看不出颜色的塑料片。也是积了一层油垢。
白天还好,一到晚上,里边就黑得吓人。晚上厨房里到底有没有什么奇怪的东西,这曾经一度是我的童年噩梦,不过看在每天的蛋汤排骨红烧肉竟然都是打那儿出来的,我也就暂且原谅它的又黑又丑了。
灶边上有幅画,那可真有不少年头了,至少比柿子树老。四个边上全发黄发焦,好像一碰就得碎一地。上面画了一尊颇为和善的大神,应该是叫灶神,是管人间灶台,护咱平安的。
每到小年夜,就是全家人送灶神的时候了,屋里屋外热热闹闹。还会起一个大火盆,奶奶在厨房里头和着面,是要做祭灶的甜饼子用的。有娃娃进去了,奶奶又会乐呵呵的抓把糖瓜揪块甜饼子把咱打发走了。
前院的炸炮还一直响着。
那前院很大,虽然那时家家户户都有个大院子的,但好像都没我家的大。因为只有我家的院子,才可以让我骑着带着六个轮子的自行车瞎溜达。而后院呢?它连着半个村子的地,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后院还可以装下小池塘,柿子树,送走的灶王爷还有我甜甜的梦?
真的好想再回到曾经的梦中再看看啊,那芳草与落日,愿它们还是记忆中的样子。
我何时再可入梦啊!
那时候,太阳是最后掉到油菜花里的。任风慢慢地推,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大片大片的金黄,看它又渐渐的被染成橘黄,和太阳一个色。
最后,又一点点暗下去。模模糊糊的,延伸到天边??
慢一些又何妨,茶尚温,话梅凉。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老家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4ca60b689391bb06f065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