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灵魂的归属_《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2023字

作者:作问界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43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追寻灵魂的归属_《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2023字的相关文章:追寻灵魂的归属_《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2000字毛姆确实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因为他教会了我欣赏一个从前我甚至有些“嗤之以鼻”的伟大艺术家。有人说成长就意味着慢慢能够忍受过去所无法...

追寻灵魂的归属_《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2000字

毛姆确实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因为他教会了我欣赏一个从前我甚至有些“嗤之以鼻”的伟大艺术家。

有人说成长就意味着慢慢能够忍受过去所无法忍受的事物,而今我才发现成长的另一个标志是学会欣赏曾经所无法读懂的人和事。

高更的画对我来说一直都不具有任何吸引力,颜色的“俗腻”(一种属于热带却又并不那么奔放的色彩。)(我发现要用文字去阐述绘画艺术,实在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就像用语言告诉人们某首歌有多么的悦耳动听是如此的空洞、苍白和滑稽。每一种艺术形式都具有专属于它的在这个世界上无可取代的艺术生命力。),构图的简洁,笔触的单调根本无法与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精致绝伦的绘画相比拟,甚至也无法与同为印象派的画家德加,莫奈,马奈能够带给人美感的作品相提并论。但是,在毛姆的笔下,我看到了生命意志力如此坚韧,整个灵魂都在为绘画所沸腾的高更。在那一刻,我为自己的庸俗平凡和渺小而感到羞愧难当,也觉得当年自己如此之有眼不识泰山实在过于幼稚。

我无法欣赏的并不代表它不好,也许只是我还没有那个能力。

话说回来,毛姆的小说确实帮助我打开了通往艺术道路的另一扇大门,但我也不能把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等同于高更,文学虚构人物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虽说他确实是以高更的生活与艺术创作道路为原型。

人性·爱情·艺术

人性

人的年纪越大,越能够体会人性的复杂。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便是把人性的复杂纠结发挥到淋漓尽致的一个人。他极度自私,毫无人性,没有这个社会所普遍拥有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他对抛弃自己结婚十几年的妻子和儿女没有一丝愧疚之心。他非但不感谢自己的救命恩人,还“勾引”了他的妻子,最后以致救命恩人的妻子自杀他都无动于衷。别人越是巴结他他就越是鄙薄别人,而别人越是厌恶他他则越要与之亲近。但就是这样一个在人性上让你厌恶鄙视到骨子里的人却会在追求艺术道路上使你对他肃然起敬。(我在这个时候也更能够体会到光明与黑暗永远并存的这个真理,也明白我还能够既讨厌又尊敬一个人。毛姆在这本书中把人的两面性塑造的太成功了,不仅让书中主人公的性格极为矛盾,就连每一个配角也具有丰富的多面性,让读者阅读时常卷入这种矛盾的精神分裂状态中,一会儿厌恶,一会儿尊敬。)

思德里克兰德是一个率真的人(他的率真也完全体现在他的绘画中,他一向追求的都是极其古朴从而表现出最原始风貌的艺术形式),他从来不试图掩藏自己的自私,因此他不是一个伪善的“传教士”,嘴上满口的仁义道德,却在这层假面具的背后做着龌龊下流的肮脏事。一方面,读者会惊讶于这个人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毫无忏悔之心,但另一方面我们却也不得不佩服他毫不为世俗的金钱、权利、地位所打动,如此执着的将整个灵魂献给艺术。他原先是一个股票经纪人,过着优渥的生活,住在虽算不上豪华却也可称得上精美的房子里。而在他去了巴黎,踏上绘画之路后,过得却是一种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类流浪汉生活,最贫困潦倒的时候每天只能吃一块小面包,他却也丝毫不在意,也不觉得这种日子有多辛苦,反而自得其乐。他就是那种毫不在意自己生活环境,即使身边有一张沙发,他也会选择坐硬板凳的“怪人”。

说实话,我还挺欣赏这种纯粹不做作的人。

另外,我还想提一下施特略夫这个人。也许因为思特里克兰德的个性太过鲜明,而施特略夫又只存在于书的前三分之二,因此,人们常常会在读到书的末尾时忽略掉这个人。其实我认为毛姆在创作这个人物时也煞费了一番苦心。我甚至揣测毛姆创作施特略夫这个老好人的目的就是为了反衬思特里克兰德在人性上的卑劣,虽说施特略夫在总体上属于好人的范畴,但其实仔细揣摩他也有着人性的矛盾面,例如他虽然心地善良,处处为他人着想,却并没有作为一个伟大的光辉形象存在于书中,反而是一个处处受人嘲笑与讥讽的滑稽小丑。又如他具有生来的美感,有独到深刻的艺术鉴赏力(从他是第一个看出斯特里克兰德是个天才就能看出),但他本人作为一个艺术家所绘出的作品却庸俗陈腐之至,没有任何的艺术价值可言。

爱情

在思特里克兰德的头脑中压根就没有爱情这个概念,他把爱情等同于原始的性冲动。在勃朗什离开施特略夫而执着的与思特里克兰德在一起最后却走上自杀这条不归路后,思特里克兰德非但没有一丝的愧疚反而大放厥词发表了如下的一通言论(倒也说出了很多男人的心声):

“我不需要爱情。我没有时间搞恋爱。这是人性的一个弱点。我是个男人,有时候我需要一个女性。但是一旦我的情欲得到了满足,我就准备做别的事了。我无法克服自己的欲望,我恨它,它囚禁着我的精神。我希望将来能有一天,我会不再受欲望的支配,不再受任何阻碍地全心投入到我的工作上去。因为女人除了谈情说爱不会干别的,所以她们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简直到了可笑的地步。她们还想说服我们,叫我们也相信人的全部生活就是爱情。实际上爱情是生活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我只懂得情欲。这是正常的,健康的。爱情是一种疾病。女人是我享乐的工具,我对她们提出什么事业的助手、生活的伴侣这些要求非常讨厌。”

“要是一个女人爱上了你,除非连你的灵魂也叫她占有了,她是不会感到满足的。因为女人是软弱的,所以她们具有非常强烈地统治欲,不把你完全控制在手就不甘心。女人的心胸狭窄,对那些她理解不了的抽象东西非常反感。她们满脑子想的都是物质的东西,所以对于精神和理想非常嫉妒。男人的灵魂在宇宙的最遥远的地方遨游,女人却想把它禁锢在家庭收支的账簿里。”

但是从斯特里克兰德的这番言论中,我们确实能够窥视到男人与女人在对待爱情这件事上的不同态度。对于感性的女人,恋爱大过天,而相对理性的男人,更多考虑的是事业、金钱和权利这些传宗接代继承家族香火的问题,爱情也许只是他们乏味生活的调味剂。

艺术

因为某些关系,我也算认识了几个搞艺术的人,但在这些人中没有一个可以称得上是为艺术而生的,能够为了五斗米折腰的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更多的则是把艺术当做谋生赚钱发财的工具。上层人士把欣赏艺术品,收藏艺术品作为自我标榜,体现个人价值的手段,艺术家的创作则大都走上商业化的模式(这也催生了越来越多的跨界艺术家),而非出于灵魂中对艺术的无限渴求。普通人时常抱着我知道这位画家,他的画想表达什么……或偶尔撂出两句理论知识以武装自己的误区。

思特里克兰德则不同,他是听从内心的巨大召唤,彷佛魔鬼附身似的,放弃了原本舒适体面的生活,投入了艺术创作这条艰苦的道路,永远挣扎在生存的边缘。虽然在艺术上有时他也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或是因为技法的限制(毕竟他是从四十岁才开始学习绘画的),或是在他的有生之年从来没有卖掉过一幅画(我相信现今的艺术家应该都无法接受吧),但他从不气馁也从不妥协,更没想到过放弃。对他来说,任何一切都不在考虑范畴之内,唯有艺术才是他此生的归宿。就这样受着艺术的驱使,即使他在生命的最后患了麻风病,痛苦不堪却依旧躺在床上在家徒四壁的墙上完成了伟大的壁画。

要感受巨大的精神震撼,还是去亲自看一看这本书吧。我也就不再写什么结案陈词了。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追寻灵魂的归属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5ac8cac1d57f771180bc165.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