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也是一种智慧-我的启示作文1200字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放手也是一种智慧-我的启示作文1200字的相关文章:再一次阅读《三国演义》,我更深刻体会到了它的精妙所在,书中刻画了近两百个人物形象,把许多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如心胸狭隘的周瑜、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三顾茅庐的刘备等等。“一个好汉,三...
再一次阅读《三国演义》,我更深刻体会到了它的精妙所在,书中刻画了近两百个人物形象,把许多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如心胸狭隘的周瑜、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三顾茅庐的刘备等等。
“一个好汉,三个帮”是《三国演义》的精髓。一部《三国演义》,让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文中的诸葛亮更是让人欢喜让人惋惜。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通晓天文地理的诸葛亮竟然英才早逝,实现不了夙愿,扶不起阿斗刘禅,可叹可悲啊!
南蛮叛乱,诸葛亮率领赵云、魏延出征,两军相持了很久,明知道不可为却偏要为,结果病死在五丈原。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必然会先考虑自己的身体,暂时把军队交给副手指挥,自己回后方治病养病。但是由于诸葛亮以前没有发现人才,更没有培养人才,致使蜀国出现了人才的断层,如今左看看,右瞧瞧,难见一个可以放心使用的人,才导致了今天这样的局面。如此作为,完全辜负了刘备对他的厚望,难道他不要负全部的责任吗?每每读到此处,我总会在感到惋惜的同时,大胆猜测,他是不是权力欲望太强烈,担心自己一放权了,别人就取而代之了呢?无论对与否,但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直到死,军权——仍在他诸葛亮手上握着。
纵观整部作品,我们知道诸葛亮一生谨慎,无论大事小事都要过问,自认为自己具有卓越才华,觉得谁都不如自己,既不放心手下,又不给手下机会,更不去培养手下、成就手下,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支撑一个岌岌可危的蜀国。众人拾柴火焰高。难道他不知道这个道理吗?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何况还有个扶不起的阿斗刘禅,不时还要给他制造一点麻烦,那他的英才早逝是必然的,他的失败也是早晚的,只能换来别人的几声惋惜。
与诸葛亮截然不同的是汉高祖刘邦,堪称管理奇才。他既不是将才,也没有什么高明的谋略,但他知人善用,尤其懂得发挥部下的长处,能够采纳部下的正确意见,最关键的是会领导和使用这些有能力的部下,能够很好地调动有能力部下的积极性,把每个部下放在最合适他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的协助与谋划下,由弱变强,最后打败项羽,建立汉朝。记得他在得到天下后,曾对大臣说:论筹粮纳税,他不如萧何;论行军打仗,他不如韩信;论运筹帷幄,他不如张良。一个平民出身的他竟然能统一天下,为什么是他得到天下,而不是他手下三个人中的其中一个得到天下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如果诸葛亮也能像刘邦那样,该放手就放手,用制度建设明确每个人的职责,激励手下各司其职,充分给每个手下发挥才能的平台,建立激励机制,论功行赏,才会后继有人,事业有成。就像让萧何管筹集军粮和后勤,让韩信带兵打仗,让张良做参谋,各负其责,形成一种“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局面,那将是另一番景象。作为一国之相,本应高屋建瓴,却什么都管,什么都抓,不放心这个,又担心那个,整天忙于日常事务,结果把自己累死,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有点舍本逐末,只能让人扼腕叹息。
诸葛亮的才华确实让人叹服,但他的用人之道却不被人推崇,可能就是他虽有满腹经纶,却没成就伟业的原因吧。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放手也是一种智慧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5d556516437279d0a045c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