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华蓥山

作者:作问界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803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游华蓥山的相关文章:【篇一:游华蓥山】清明节,我们一家回老家,我们去了双枪老太婆的指挥部--华蓥山。原本我以为就是以前的沿着台阶爬山,可是今天这个山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山路的两旁有很多高高低低,造型奇特的大石头。走到华蓥山...

【篇一:游华蓥山】

清明节,我们一家回老家,我们去了双枪老太婆的指挥部--华蓥山。

原本我以为就是以前的沿着台阶爬山,可是今天这个山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山路的两旁有很多高高低低,造型奇特的大石头。走到华蓥山的一半,我看见路标上有一个“爱的小屋”,我和爸爸都很好奇。于是我们便走上去看,刚看见“爱的小屋”,我们就傻眼了,爱的小屋就是几块超级大石头垒成的屋子!上面还有了个人形“雕塑”?在我们还在吃惊的时候,石头上面的“雕塑”动了,没想到,雕塑原来是一个真人。我的神,原来那个人其实是爬上去的。我觉得他站在很高的石头上,显得非常神气,我已经不由自主的开始心痒了。可是我犹豫不决。我心想:那个地方那么高,如果爬上去了,掉下来可怎么办?可是我又觉得爬上去很帅气啊,心理斗争了一会儿,我的选择是要爬上去!

我把手放到了石头的上面,心里默念着:“牛牛,加油!”然后小心翼翼的迈出了第一步。我踩在了石头上,站得稳稳的,我越来越对自己有信心了,我又把脚放在另一个石头上,啊,离胜利不远了,我在心中为自己打气。我又迈了一大步,把脚放在了比我踩的石头还高很多的大石头上。“啊,我成功了,我顶天立地了,爸爸妈妈快来看呀!”我高兴的叫着。

今天我站在了能跟山比高的石头上,我战胜了恐惧,突破了自己,我赢了!

【篇二:游华蓥山】

我的家乡在临潼,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那里有世界闻名的八大奇迹之一兵马俑;有唐朝皇上的游乐胜地华清池;还有我们人人都爱吃的水果石榴。妈妈说石榴可是水果中的美容大王呢!我最喜欢的风景就是华清池了。

在临潼,哪里人山人海,哪里便是最受欢迎的华清池!你从高处看,那里就像是一片火海,有的人在照相,有的人在买东西,还有的人在看舞蹈呢……好一番热闹的景象!

华清池有一个很大的广场。每当夜幕降临,骊山的灯就打开了。骊山的灯照在广场上,广场立刻就变成了灯的海洋。五彩的灯光来回闪烁,将这里显得更加绚丽多彩了。那挂在夜空中的月亮多像广场上那美丽的灯光,把整个临潼都照的如白天一样。广场上的人们可以自由自在的闲逛。临潼就像一颗明珠,矗立在西安的东方。

我喜欢我的家乡,更喜欢家乡的华清池。

【篇三:游华蓥山】

我的故乡在四川华蓥山脚下的一个小镇上。小镇附近就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公园里的石头“长”得像树林一样,所以又被称为“华蓥山石林”。那是我很想去的地方,但每次回老家都擦身而过,一直没有机会。

今年暑假期间,我们一家人去华蓥山石林游玩,终于实现了我的愿望。

8月10日早晨,我们7点钟准时起床。一番洗漱之后,匆匆吃完早饭,怀着激动的心情准备出发。忽然,天空下起了大雨,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下来,生怕我的愿望又要泡汤了。好在没多久,雨就停了,我们又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到了景区大门口,一幅巨大的石头塑像耸立在眼前。塑像是一位妇女,浑身红色,腰间别着双枪,目光炯炯有神,看上去十分干练,她就是“双枪老太婆”。原来,这里曾是华蓥山游击队的根据地。

进入景区,我们沿着石梯拾级而上。虽然路有点湿滑,但我还是被各种千姿百态的石头吸引住了。有的像耕田的老牛,有的像奔腾的骏马,有的像倾泻而下的瀑布……这些千奇百怪、栩栩如生的石头,都是地质运动以后,经过亿万年的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形成的自然奇观,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一阵跋涉之后,我们到了一个叫“99步情人梯”的地方。我们几个人数了一下这条石梯,结果都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反正不是99步。原来,这条石梯没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会出现差异。99步只是一个寓意,代表“久久”,并不是一个实数。

一路走,一路看。大约两个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第一座山的山顶。山顶上矗立着很大一块石头,远远看去,像一面石墙。令人称奇的是,这面大石墙顶上还有一块“长”着尾巴、耳朵、嘴巴和脚的小石头,有人说像一只正在吃草的小牛,有人说像一只调皮的猫,还有人说像一只呆头呆脑的小猪,说什么像什么,各有各的答案,真是太奇特了。

又过了一会儿,我们到了一个山坡前。有一块石头,从下往上看,像一朵盛开的紫荆花。但从侧面看,又像一只憨态可掬的河马。对同一件事物,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和观点,所以,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有时候很多事情不能一概而论,也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看问题的立场和方法不同而已。

最后一个令人叫绝的地方是夫妻石。两块石头像夫妻一样,深情相拥,含情脉脉,栩栩如生。人们给她们取了一个很浪漫很诗意的名字,叫“千年一吻”。原因在于,这对夫妻石是经过亿万年一遇的地质运动以后形成的地质奇观,“夫妻”终于走到了一起,她们的感情来之不易。如果反过来说,又叫“一吻千年”。同样,这种地质奇观一经形成,就不容易消失,“一吻”就是“一千年”,象征爱得深沉。现在,这里已成为华蓥山石林最有特色和最具代表性的景观。

华蓥山石林真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篇四:游华蓥山】

华清宫,是唐代帝王的宫殿之一,其中华清池更是帝王及妃子的御用汤池。著名的“西安事变”,也曾在这里发生。此次西安游学中,我们也参观了华清宫。

进入华清宫,我们首先去了解了西安事变,五间厅的弹孔,向我们诉说了当年的故事;一场《12。12》演出,向我们展现了西安事变的经过:1936年,国共两党关系恶化,蒋介石不顾国内呼声,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为了劝谏蒋介石,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以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解决。过后,我们去参观了兵谏亭,感受了当年两位将军的英雄气节。

接下来,我们去了四座古汤池,分别是莲花汤,海棠汤,星辰汤与尚食汤。其中海棠汤是杨贵妃的专属汤池,可想而知杨贵妃在当时是多么的受宠。看着如海棠般的海棠汤,不禁让人想起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及“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贵妃。

当夜幕降临,华清宫中却异常热闹。《长恨歌》实景演出将在这里举行。通过情节的推进,我了解到了一千多年前,唐代鼎盛时期杨贵妃与皇帝的爱情故事。然而,安史之乱打破了二人的爱情,唐明皇迫不得已赐死杨贵妃,两人的爱情就此了结。但是,在极度悲痛之中,唐明皇与杨贵妃跨过鹊桥相见,感动了所有人……

现在的西安,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而在古代,这里曾经是全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正因如此,这里发生了许多著名的故事及历史事件,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回到北京已两周了,然而这一段经历,却令我久久难忘。

【篇五:游华蓥山】

风雨打尽了红墙和白瓦,盛衰荣辱斑驳了脸颊。半窗疏影,昙华正盛,琴瑟合鸣,与君共赴春秋。

炎炎夏日,在华清宫门前游人如潮。这座又名华清池的宫殿,背靠骊山,宏伟壮丽,远远地望去,便见楼台馆殿遍布整个骊山,好似无数只小兽盘伏在山腰。

步入津阳门,眼前一片开阔,假山摆放得错落有致,一潭碧水在微风下荡漾,可比之碧玉,岸边的莲花与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绿盈盈的湖水与莲叶颜色相近,衬得莲花格外粉嫩,似是被湖水与莲叶捧在手心上,倒是冰清玉洁得很。

沿着湖走着,说不出名来的绿树为人挡住了暑气,眼前出现了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游人不多,令人感到雅致与一份清静。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纷纷扬扬地撒落下来,照得路面斑驳不已。终于走到了尽头,“飞霜殿”三个鎏金的大字立于楼阁之上。据说每到深秋季节,降霜之时,由于一旁九龙汤内水气蒸扬,从而使寒霜像就漂浮在空中,迟迟不落,所以才有了“飞霜殿前无霜降”的传言。

飞霜殿便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寝宫了,它殿前的汤池名为九龙池,九龙池西侧的九曲回廊直通如龙浮于水面的石舫上,便有了当年玄宗皇帝的御汤“九龙汤”。

九龙湖的岸边景色怡人,不过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岸一侧的杨玉环出浴像。遥望去,她的背影引人怜惜,身材高挑,不用回眸,便已有着倾城之姿。绕到她石像的正前方,还是令我大呼美人。杨玉环半解衣衫,体态丰腴,那妩媚的眼神像是向人们张望,尽显媚态,当真有“回眸一笑百魅生”的绝色!

只是此等美人却死于安史之乱。杨玉环,是个幸福的女子,有君临天下的夫君,她却又是不幸的女子,她的一切都源于唐玄宗,一切都终结于唐玄宗。

一切都如繁华落尽,此情未央,此意难断,弦虽断,曲悠扬……

【篇六:游华蓥山】

星期六上午,阳光灿烂,李老师带我们去华一村玩,在车上有我们欢快的声音,外面有一排排金黄的油菜花。

我们的车停在水库下的停车场,走到华一水库的堤上,远处的楼房红墙白瓦,都是三层小洋楼,正下方有一个像游泳池的房子。

往水库望去,有山有水,湖水中有两个小小的岛,一个长长的岛像海豚的背,圆圆的岛就像一只大乌龟。岛上,一颗颗大树笔直笔直的,褐色的树干足有碗口粗,满树的叶子绿得可爱,活像一把张开的小伞,风一吹,轻轻摇曳,山上有几座大大的白风车。

我们一边欣赏风景,走到半山腰,就开始比赛登山,我泡在前面,有一大片竹林,绿绿的竹子,还看见有两条路,一个爬梯,一个平路,我想平路容易些吧,沿着石阶路,我倒了山顶已经气喘吁吁,山顶有小亭子。虽然没名次,但是老师都给我们发了奖品,站在山顶往下看,整个景色都尽收眼底。

我喜欢华一村,喜欢这里的鸟语花香,喜欢这里的青山绿水,喜欢这里的宁静自由。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游华,蓥山,石头,爬上去,雕塑,小屋,华蓥山,山真,高高低,跟山,顶天立地,路标,500字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5f25c00ccdf6598700c3a73.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