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读起来再说-随笔1500字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先读起来再说-随笔1500字的相关文章:假期开启,各学校都为学生开列了假期阅读书目,这里面少不了的就是长篇小说。按说,阅读名著,尤其是长篇小说,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对学生的阅读品位的提升是有好处的。那些经过岁月的淘洗成为经典的名著,应该...
假期开启,各学校都为学生开列了假期阅读书目,这里面少不了的就是长篇小说。按说,阅读名著,尤其是长篇小说,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对学生的阅读品位的提升是有好处的。那些经过岁月的淘洗成为经典的名著,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首选,应该引起学生的共鸣;学校开列的阅读书目也应该是顺应了这种趋势。
但现实却不是这样的。学生对这样的书目叫苦连天,尤其是对名著反响一般,对长篇小说更是厌恶,这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反感名著,不愿读长篇小说,主要也许是名著反映的时代过于久远,在学生看来,对现实的观照不够,与他们的生活相去甚远。名著的产生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那些伟大的作品,往往需要漫长的接受过程。到了学生这个时代,时间是短不了的。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的时间,改变了太多的东西。如果不对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与点拨,学生是难以体会其中的奥妙的。而目前这个环节还很缺失。大面积的指导消耗教师的精力太多,难以持久。小众的指点又不具备可以推广的价值。以《红楼梦》为例,学生是很难看到其中反映的封建主义制度走向灭亡的趋势的,倒是很容易对其中的爱情故事生发出兴趣来。也许,读名著的最开始还是不要谈这么深奥的东西吧,学生读出什么就是什么,通过交流与研讨,把学生的体会拉入到名著的正确打开方式上来。先入为主的讲解,是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的。而我们的名著导读课,就是在这一点上出了问题。
读小说,主要是品读人物形象,不朽的艺术形象足可以流布深广、影响久远。再者,名著反映的思想深度与情感价值,更值得品味。但他们与现实的距离的抹平则有赖于学生自身对自身所处现实的体会。魔幻现实主义的《百年孤独》,学生往往喜欢的是人物的宿命,而不是所谓的艺术手法。孤独是因为封闭,这与南美洲的位置有关系,也和当地人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方式有关系。一个家族的孤独,反映了一代人的孤独,魔幻的方式只是夸大了这样的孤独。人物的典型不是因为单纯的真实,而是激发了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物性格发展历程的探究。剥开外壳看内核,学生很难有这样的耐心;加之作家使用的特殊叙述方式与思考方式,令学生望而生畏,满足于他人的人云亦云,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最好机会。
长篇小说一般篇幅浩大,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尤其是外国的长篇小说,人名冗长,确实难以记忆。没有细心与耐心确实难以坚持读完。作家往往采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手法,巧妙的将人物勾连起来。某一回目出现的人物在后面一定会再次出现,有些作品会做点交代,而有些作品仅仅依靠人物自身的符号意义来交代。《三国演义》里人物众多,还有许多小人物出场。关羽在未发迹之时曾受人恩惠,文中一笔带过;又在后文隔了数十回旧事重提、照应前文。这样的情节,是需要注意的。我想,如果情节跟不上,细节有遗漏,不妨慢些读,回头读,力争连上情节。这里,我想要么对人物进行编号,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要么学着去记笔记,把人物的出场回目与前后关系做一点说明。不论是那一点,都需要对作品细心研读。
长篇小说的阅读,还有一个障碍,那就是文字。在古典小说中,文字生僻,不知读音,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如果要细心研读,必须要查明、查准,因为这也是学习的过程。如果就是猎奇而已,那就跳过吧。但我想,心浮气躁之人,很难把长篇小说读下去的,也失去了阅读的乐趣了。现在各种查字的APP很多,好的有“汉语字典”“汉典”,百度也提供了便捷的“扫一扫”查字方式。
阅读途径的丰富与其他娱乐内容的干扰,也会对名著阅读产生影响。碎片化的阅读内容与读图看图式的阅读,显然比名著阅读要更吸引人一些。你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名著内容,但要看懂内容非读原著不可。学生需不需要这样的原著阅读,是个问题。高考命题的指引很有指导意义。着眼于名著的精深研读的命题,使得学生只能去读原著。另外,能指导学生进行原著阅读的老师还很稀缺。能跟学生一起阅读,并提出自己看法与意见的老师是学生最需要的老师。
莫言曾说,长篇小说应该占有应有的位置,长篇小说要有尊严。阅读长篇小说也要有耐心,扫清文字障碍、耐心品读内容、揣摩人物形象,也许你还做不到熟悉所有情节、体会深层内涵,但读过就是资本,读过是理解和讨论的基础。不管篇幅有多长,对名著,我们还是先读起来再说。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先读起来再说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63596a0f69f0c0124086e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