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同虚无的笔尖战争-我的感受作文1200字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人类同虚无的笔尖战争-我的感受作文1200字的相关文章:虚无在不断吞噬着人类,连同时间、死亡,瓦解了人的光辉。因此,我们必须拿起我们的武器,与之奋勇战斗——历史学家用一本本史书证明我们的存在,艺术家用绘画、音乐来显示人创造的才华并使...
虚无在不断吞噬着人类,连同时间、死亡,瓦解了人的光辉。因此,我们必须拿起我们的武器,与之奋勇战斗——历史学家用一本本史书证明我们的存在,艺术家用绘画、音乐来显示人创造的才华并使之流传,文学家则以笔为矛,站在人类思想的高处,守卫着“价值”、“意义”。
文学的目的之一,即在于探索人性的本质,世界的本质,多多少少承担了哲学的部分任务。但当抽象的思想与具体的故事、生动的人物结合时,思想也会被具象化。然而,创作是极其危险的,作家以文字为载体,从未知的世界中剥离出的事物,往往具有某种潜在的危险性。一个失误性,就有可能使自己被虚无吞没。然而探索是绝不能停下的,只有“先锋者”们不断地将认知向外延伸,我们才有可能触及到真实,从而获得某种永恒。
然而文学家们的探索方式是大相径庭的,弗吉尼亚·伍尔芙在《到灯塔去》中试图以人性之光、灵魂之光,旗帜鲜明地向虚无开战。小说的主人公——拉姆齐夫人,通过其高超的社交艺术,构建出一个独立于混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世界,并将自己的灵魂之光无私地倾泄于其中。拉姆齐夫人在混乱中搭建了秩序,她的恩泽被人们铭记——拉姆齐先生与他的子女前往灯塔缅怀她。莉丽作画,力求通过物的不变性来描绘出夫人的形象,寻求真实。但是,伍尔芙没有过分夸大人的精神力量,在夫人死后,混沌、时间、死亡所构成的虚无大军卷土重来。人类无法战胜虚无,只要人存在一天,虚无就必定阴魂不散地弥漫在世界上,如影随形。可是,人类却完全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在虚无中建造自己不被侵扰的乐土,在一定程度上,有限度地获得永恒。
在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中,对于虚无的态度则更趋向于灰色地带。荒谬的拉曼查的骑士堂吉诃德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幻想,不切实际,滑稽可笑。可从另一方面看,我们不应以当今世界的伦理道德体系来评价堂吉诃德,他虽“一事无成”,但他的意志力极其强大,甚至强大到可以构建出一个“真实”的幻想世界,并获得另一维度的生的意义。人的信仰,人的创造精神,人的意志力都是劈开虚无的利剑,手持宝剑,寻求真实——就算这真实与我们所想象的任何一种真实相异。
选择对抗虚无的人固然居多,但也有一部分选择了与虚无共舞——不过这是和谐的舞,是在保持自身完整性的前提之下的舞。川端康成的作品有浓厚的虚无色彩,宣扬人生无常。他早年亲友接连去世,参加了许多葬礼,这也酿就了他的作品的悲剧色彩。例如《雪国》中叶子的突然离世,驹子的发疯,都是他“灭我为无”思想的体现。川端与虚无在某一程度上达成了共识、和解,他赋予本无意义的虚无以美—一种消逝之美,幻灭之美,甚至将虚无本身当作一种美来欣赏。谷崎润一郎的《细雪》也很好地体现了虚无之美——“美,细弱于飞雪,总易逝”——这种美或许有些残忍,但作为人与虚无和解的产物,仍具有某种超乎于美学外的意义。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万物皆易逝,唯崇高的灵魂永存,并用它的矛与盾对抗着消亡。曾经的人们将不变性寄托于上帝,现在,是时候将聚焦的灯光对向我们自己。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人类同虚无的笔尖战争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6496a4195cd9ab16a0d9c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