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昧平生的故乡-散文1000字

作者:作问界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83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素昧平生的故乡-散文1000字的相关文章:李白是全中国共做的一场梦,陶渊明是全中国共往的故乡。生长在陶渊明精神故乡--桃花源的现实投影中,我对陶渊明总有一种亲切而陌生的印象。地理位置与心灵栖所如此重合是件幸运的事,我出生便在这安居乐业、鸡犬相...

李白是全中国共做的一场梦,陶渊明是全中国共往的故乡。

生长在陶渊明精神故乡--桃花源的现实投影中,我对陶渊明总有一种亲切而陌生的印象。地理位置与心灵栖所如此重合是件幸运的事,我出生便在这安居乐业、鸡犬相闻的桃花源,他却用了大半生来构筑它、修缮它,并将自己完善地同它联系得合为一体,不可分割。因此我敬佩他,他具有超人的勇气让他相信并追寻一个全中华人民都素昧平生的故乡,又有定力与之共度余生、合二为一。

故乡在大多数人心中都有着共同的形象——可能不至于矮小,但也不至于伟大,他就在那里,一个有着小山小河的角落。他是寡言的、凝滞的,时间与名利在这里都淌得缓慢、淌得无声;他是排斥的,也是格格不入的,目光与叨扰同被山头割划成与世隔绝的部分;他是接纳的,他是迎接与远送的,他是一扇虚掩的门,频繁地在游子的浅梦里发出吱呀的响声,就像一声“胡不归”在平静的心中激荡起的涟漪。故乡是泥土性的,是会让晨露沾衣的,是会杂草丛生豆苗稀的,是见南山而不惊愕的,不是指月摘星的,不是金樽银箸的,一切都属于后山的柴木,一切都长于脚底的湿土,一切都在能触摸到的距离。

陶渊明的艺术气质恰好与之相似。多了一层历史阻隔的隐士,将只能远望无法回归的故乡演绎得更加贴合。时间上的疏离与空间上的睽隔,正好给标题添上一个“素昧平生”。但谁都不认得,一句“田园将芜”将沉睡已久的归意召唤,就连未曾远游的我,都对这片陌生的热土充满向往,为什么?

故乡是休憩的地方,这是共同承认的,是自然的,约定俗成的。当主流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洪流中,孔子对着流水叹出逝者如斯时,陶渊明看见泉水涓涓而流;当近黄昏的惆怅充斥了时代而使人被簇拥挤压时,陶渊明在翳翳将入之时成为一个独特的人乃至文化标志,他没有被扁平成一个时代,甚至时代因他而成为立体。他的声音正如炊烟升起时呼唤回家的故乡,安抚疲惫的人,告诉他们你可以选择休息。他的声音不是雄浑的,却刚好能抵抗住觥筹交错、丝竹升平。

故乡是安稳的,岿然不动的。中华民族血脉相承的情结让切断故土如抽刀断水般艰难,战争都无法改变安士重迁的籍贯传统,无论何时,中华儿女都对泥土、对田园有着挂念。而不加装饰、毫不刻意的陶渊明只是唤醒了基因中共有的片段,并用真诚的坦露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只要懂得汉语言,便懂得陶潜”正是来自于此。

故乡不单是一个地方标志,更是推广至理想的层面。有好事者就评价陶渊明太假,缘何?因为他太理想了。但我的观点是,也许一个人物形象并不与真实原型重合,但真正有价值的艺术符号不应该承受被追责的风险。探究桃花源所在地,早已丧失了刘子骥的高尚,反而显得有些舍本求木了。与这道理相同,追究一个离我们太远的伟人是否纯粹完全无意义,因为他已经足够伟大,而我们只是他创建的文字世界里的游人,太微不足道了。

所以我怀着无比敬畏的心,在这素昧平生的广袤故土的一角,暂时栖居我的身体与精神。素昧平生、似曾相识、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素昧平生的故乡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678e22080f154d6780ae703.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