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晋杂五号”-纪念袁隆平作文1000字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难忘的“晋杂五号”-纪念袁隆平作文1000字的相关文章:20世纪70年代,每到秋天,一眼望去,广阔的田野,一片通红,红得灿烂,红得扎眼,到处是一派红高粱的丰收景象。庄稼丰收本是农民的喜悦,可是那时,大面积高粱丰收,给农人带来的却是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这是一...
20世纪70年代,每到秋天,一眼望去,广阔的田野,一片通红,红得灿烂,红得扎眼,到处是一派红高粱的丰收景象。庄稼丰收本是农民的喜悦,可是那时,大面积高粱丰收,给农人带来的却是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
这是一种个头不高、长着一颗类似铁锤穗子的红高粱,是西府人称“罐罐槄黍(taoshi)”中的一个品种,在田野排列整齐的样子,像正在举臂做操的队伍方阵。这种高粱,大概因属杂交育种,名字叫“晋杂五号”。当时为了追求高产量,特从外地引进这种高产作物,用以实现农业过“黄河”、跨“长江”的宏伟目标。于是这一时期,田野里高粱一垄连着一垄,秋天了大地一片通红,有人大加诗意赞美,有人甚至豪迈地宣称要“实现全球一片红!”
“晋杂五号”果真刷新了农业产量纪录,产生了令部分人十分满意的统计数据,可是接下来,就是农人们吞咽酿就苦食的漫长日月。那时农民辛辛苦苦打下那么多麦子,不知都弄哪去了,好像成年吃的就是玉米和高粱;而“晋杂五号”,很像社会上这么一类人,华而不实产量超高品质极差。我亲眼看见,家里用这种高粱磨成猪饲料,猪没吃几口就愤怒地将食盆揭翻!可是农人们吃,农人们不吃没办法。打高粱搅团,烙高粱饼子,蒸高粱粑粑,熬高粱糊汤,用麦面裹着蒸的“夹粮”就是好的了。那年月,太多的杂粮,只有不断变幻吃法,才能解决入口咀嚼和咽下喉咙时的苦涩问题。玉米面通常压成饸饹,高粱面则被蒸成粑粑(学名发糕)。玉米面饸饹下锅后捞到碗里还是硬梆梆的,不少人吃得牙齿酸困,这就有了“钢丝面”的别称;高粱面粑粑蒸出后是类似井盖的大圆盘,常常要切成小方块食用,于是就有了“枣木方”和“又红又砖(专)”的称谓。那几年我正在县城上高中。夏天里,大灶上收的高粱面生了虫子,大师傅也没工夫收拾就熬成糊汤或蒸成发糕,那里面尽是白虫啊,拣是拣不尽的,何况要拣尽融进发糕的虫子,就是把发糕掐成碎块也不一定能够寻找干净,何况这是根本不可能的,那时我们,只有硬着头皮闭上眼睛吃。
干吊苦涩的高粱,又很少油水,吃得不少人便秘。当时有一种专门解决便秘问题的药,“宝塔”牌带螺纹圆锥体的那种,经常有人前去医疗站讨要这种药,或者让医生灌肠。冯家山水库工地,就有一蔡家坡民兵胃大出血,要不是兵团迅速组织民兵献血,这个世界就不会再有他了。实在难以启齿讲述这些事,我星期天下午要去学校了,同学到家来约我同去,我却蹲在茅房折腾得不得出来,其中的痛苦只有亲历过这种折磨的人才体会得到。母亲在外边等我,好久了,我才眼泪哗哗地出来,看见母亲怜悯地看着我,我只给母亲低声叨了一句:“给人吃的这……”这时已经很清楚了,那些年月种植高粱,特别是大面积推广高产品种“晋杂五号”,给农民带来什么,给农民以外的人们带来什么?当时民间,形容人艰难排便流传着这样一句:“远看在笑,近看在哭”,实在是不忍回忆的往事。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难忘的“晋杂五号”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67bd54ac5f6c10fee0ba5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