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的相关文章: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第1篇关于安全我也懂得不少,但是,过马路出车祸的案例却不少,这是因为人们不愿意多等一分钟,什么事情能比生命都重要的呢?我们应该多等等那不起眼的一分钟!以前,妈妈都是开车送我的,也没...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1篇
关于安全我也懂得不少,但是,过马路出车祸的案例却不少,这是因为人们不愿意多等一分钟,什么事情能比生命都重要的呢?我们应该多等等那不起眼的一分钟!以前,妈妈都是开车送我的,也没发现她闯过红灯。后来,我们买了一辆电瓶车,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一次,我起床起晚了!七点上学,我六点半才醒,一看表,本来还迷迷糊糊的我瞬间清醒了,刷了牙洗了脸,没吃饭就把妈妈叫起来送我上学。她骑着电瓶车风一般的送我上学。到十字路口时,妈妈毫不犹豫的闯了红灯。后来虽然没迟到还早去了几分钟,但是,不知怎么了,我的心里却很不是滋味,总感觉有人用异样的.眼神盯着我,难道这就是做贼心虚?他们知道了我的妈妈闯了红灯了吗?
我必须告诉她,因为我不能让她错下去,我们不能闯红灯!对,放学后,我一定会告诉她!
后来,正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问妈妈:“你为什么要闯红灯呢?”妈妈无所谓的说道:“第一,怕你会迟到,回家就会不开心。第二,我骑的是电瓶车,又不是开的小汽车,不会罚款的!”我的态度很坚决:“那也不行!以后你就是不许闯红灯,我宁可迟到,也不让你闯红灯!”妈妈一看我的态度那么坚决就只好顺从我:“那好吧。”
我说服了妈妈,同时也想告诉其他闯红灯的人,拒绝闯红灯,做一个好公民!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2篇
赏识教育之所以成为当今社会对青少年的父母以及老师所提倡的教育,应该是它的利大于弊。当然,所有的教育方式都会有弊的一面,现在就让我来分析一下这个饱受非议的赏识教育。
赏识,自然就是表扬。赏识教育顾名思义就是用表扬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我个人的观点认为,赏识教育十分不错。这时,也许会有大人说:“区区一个小孩子,当然是会对他自己有利的事情说好。“错!难道小孩子的观点就一定是错的吗?这个大人未免太独裁了吧?!大人不也是从小孩子长大的`吗?在政治书上就有一个例子:老师说的孩子犯下的任何错误妈妈都没说,只是从好的角度去赞赏孩子、鼓励孩子,让一个本来再班上成绩低下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这不是正一个成功的事例吗?
反过来说,赏识教育很容易会让一个孩子在太大的顺境中成长,导致长期的“养尊处优“状态,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损害。记得当有人问贝克汉姆的孩子会否成为足球明星时,他说过:“好的球星总是会出自穷人之家。“这也不无道理,天天待在舒适的空调房里,能成为在足球场上奔跑的健将吗?很显然不可能。所以也许更多的批评和逆境能使这个孩子更好的成长吧?!
如此说来,双方各执一词,不分上下。但是,各种东西都要有个度。既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又不能不给他们压力,剩下的,只能是依照各个孩子性格决定的,调配好这个度,自然教育起孩子来得心应手。孩子既不会觉得枯燥,家长又能达到目的,何乐不为?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3篇
朋友们,你们喜欢看书吗?我想向你们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这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亚米契斯的一部优秀代表作。直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这本书的扉页上的那段话: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就是这句话使我用心读完了这本书。
书中主要描述了安利柯成长的故事,通过一个小学生记日记的形式,反映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个人对不同事物的态度。用爱心讲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一部具有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
书中最令我感动的一个小片段是:一名叫洛佩蒂的三年级学生,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一位小朋友在马路上跌倒了,这时一辆车飞快地驶来,洛佩蒂见了就冲上前把他救了,可是他自己却被车轮轧伤了。洛佩蒂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的精神使我很感动。虽然他和小朋友从不相识,但是却能不顾个人安危去救他。这是很多人都缺少的勇气和力量,我们应该向他致敬,向他学习。
书中一个个朴素的故事,让我明白,爱是无私的也是无价的。爱是人人都需要的`。如果你看见这本书,一定要认真的品味品味!要记住那句话:世界充满爱。
我想起了父母对我的爱,父亲总是默默地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我的爱;母亲照顾我的起居生活,平时对我的学习严格要求;在学校里,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原来爱就在我们的身边啊!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4篇
周六早上,我看了于丹老师关于感恩节教育的讲座,其中大树和淘气男孩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
从前,有一个孩子喜欢在大树下玩耍。他每天都来,但是有一天,孩子哭丧着脸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我没有。”树说:“你把我的水果摘下来卖了,就有玩具了。”将来,孩子们只会在秋天来到这棵大树上。几年后,孩子成长为一个青年。他对树说:“别人都有房子,我没有。”树说:“你可以砍下我的树枝,盖一座房子。”几年后,年轻人变成了中年人。他对树说:“其他人都渡过了海洋。作为一个中年人,我也应该去别处看看。”大树说:“你可以把树干砍下来,做成独木舟。”中年人把独木舟推到海里。渐渐地,中年人长出了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说:“我已经是个没用的树桩了,你不理我。”他说:“不,现在我只想陪你在阳光下。”树桩很开心。
这个人一生都在向一棵大树索取什么,树想要的回报就是他的陪伴。像我们的父母一样,大树无私,为孩子付出一切。
所有美德中,孝顺是第一位的.。我通常对父母要求更多,对他们的考虑更少。我经常因为食物不好吃而发脾气。因为父母不同意我的要求,他们哭着闹着。现在我知道我的错误了。我应该感激我的父母,尊重我的老师,团结我的同学。孝永远在。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5篇
在我人生的旅途中,走过了平坦的道路,也步行过羊肠小道,经历了河风细雨的春天,也遭遇过雪花飞舞的冬天,有苦有甜,有酸有辣,但大都化为了过眼烟云,一一谈忘了记忆,唯独爸爸给我的一堂深刻的思想教育课,言犹在耳,永世难忘。
记得有一次,我在餐桌上吃饭,一不小心掉了几粒米饭在桌子上,爸爸见了对我瞪着眼,我很纳闷!就问他:“爸爸,你干什么小题大做,杀鸡用牛刀呀!不就掉了几粒饭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呢?”这时爸爸的态度更严肃了,他声音高“八度”地回答:“小题大作?你知道一粒粮食要付出多少辛劳才能得到呀?你一个人掉一粒粮食,十三亿中国人都像你一样,每人浪费一粒粮食,那加起来这个数字还小吗?孩子,你这是对劳动人民的不尊重、轻视他们的'劳动成果,你丢掉的不仅仅是粮食,丢掉的是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丢掉的是勤俭节约的美好传统,丢掉的是如何做人的资本!”作为人民教师的爸爸神情严肃,他给我进行了一场及时的思想教育。听了爸爸的教育后,思想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心里很内疚,是啊,小学课本上的一首古诗深深的打动了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艰辛苦。”农民种下一粒粮食真的不容易,作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还浪费粮食,还要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辩解,这是多么不应该呀!爸爸给我上了堂深刻的教育课,我将牢牢记在心中,永远不应该忘记!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6篇
摘 要:针对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从体制、办学思路、认识、供求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中等卫生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1、基础素质偏低但仍具有可塑性
虽然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对于中职毕业的学生也建立了良好的上升发展通道,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专科层次招生为了有足够生源,降低录取标准,初中毕业生上高中读大学意愿加强,导致中等职业学校一般为学习成绩较差,且没有达到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这些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存在年龄小、自制力差、没有系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等特点。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存在较强的可塑性,如果能有良好的发展平台和严格的管理措施,符合教育理念,仍然可以有较好的发展。
2、教育目标明确清晰,上升通道畅通
3、社会对护理人才技能要求更高
一名优秀的护士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能,还要具备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与品质,学会接人待物、处理医患矛盾,学会尊重患者、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职业操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服务性的特点,这就对护士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卫生职业教育在实际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从各个角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与专业技能,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护理人才。
二、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等卫生职业教学主要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其教学目标不明确,基础知识与“三维目标”的结合不到位,学生教学教案当做任务机械地完成甚至抄写,教学过程多凭经验完成教材内容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教学效果和学习结果的检测只通过简单的试卷检测,教学效果与期待值相差甚远,而逐渐被淘汰。
1、基础知识内容复杂,技术知识不完善
目前,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实践教育的现状,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含量不高 ,学习内容要么难度过大、不易理解,要么过于基础化、知识闭塞,这种参差不齐的教学内容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同时,教学内容滞后或理论与实践脱节,也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导致学生从学校毕业之后,无法较快地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护理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应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做到“两手抓”,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创造学习平台。
2、教师以及使用的教材知识更新慢,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在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还不完善的条件下,学生对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仍然依靠教师和教材。目前,临床护理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产品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而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的更新周期较长,有时甚至会出现实验教材与实际技术操作发生脱节的现象,担负培养学生任务的教师因为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疏于临床治疗,又没有进修深造,导致护理临床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慢,这就会导致学生毕业走向岗位之后难以适应护理工作的进度和要求。
3、临床技能和基础知识仍有较大脱节
学校教育不应该与实际工作发生脱离,教育的落脚点就是帮助学生对职业做出恰当的选择,利用课程或项目提高学生的实际经验,这是国家目前倡导的现代学徒制的教育理念。熟练的实际操作经验和来自一线导师的指导,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提高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水平和特定情况下需要的情感态度的洞察力。然而,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仍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为重点,而临床经验和技术的学习等职业训练较为贫乏,理论与实践仍然存在较大的脱节,导致学生毕业之后,即使拥有较优异的基础知识,但因临床实际经验的严重缺乏而很难实现从学校向护理工作岗位的过渡与转换。
4、教学模式中学生仍然未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准备,尤其是护理工作岗位,要求学生不仅全面接受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思想,这样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而不被淘汰。目前的职业教育大多是基于绩效的教育,依据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业任务进行预期评估,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加之教学模式固化传统,不注重技术和态度的培养,淡化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和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完成学业任务的过程中,常以被动地接受知识和经验为主,难以充分发挥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种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下,成绩较差的学生无法及时消化知识,考试成绩不如意直接导致学生厌学,成为一个“读死书,死读书”的缺乏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的人,进入社会也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近年来,由于社会需求和科技进步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培养模式也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但学生的整体能力培养仍然停留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缺乏对学生在护理工作中的服务意识的培养
护理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技术的掌握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走向护理工作岗位,但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如果没有服务意识,面对服务对象,知识和技能都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和运用。这种服务意识并非是到了工作岗位才需要拥有和学习的,而是在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由教育者潜移默化地教授给学生的一种精神。然而,就目前的护理教育而言,教师教学仍然偏向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重,对学生整体的健康护理体系的服务意识并没有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熏陶。
总之,护理工作要求日渐提高,这就要求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既能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和职业修养、品德。学校可以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提高教学的实用性,为学生建立既可以从容就业,也可以对口升学,继续深造的培养模式。只有这样,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才能更好地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护理人才。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7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质量提出更高的需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对于社会的需求不能够始终保持稳定关系。面对不断改革的社会环境,一定要改变原有的被动式教学方法,做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之间的沟通与衔接,合理地利用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关键词:自学考试;职业教育;结构优化
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具备开放性与灵活性的自身优势,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高等教育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存在一定的应试教育倾向。学习者缺乏实践经验,技能水平也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扩招政策的实施、专升本模式的构建等,办学模式逐渐趋于多样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一定会受到自身因素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加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之间的衔接,可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
一、自考模式对高等职业教育结构的优化
(一)促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新的科学技术逐渐地被开发与运用,社会对一线劳动者的理论素养与知识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在人才聘用时不但对技能提出了标准而且对学历也提出一定要求。当前普通高等院校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步伐。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模式的推广打破了这一现状,自学考试不但是国家考试,而且是一种继续教育,将培养目标定性为实用性和职业性。与普通高等院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一致,在实训、管理、技能培养方面都达到一定的水平。开展自学考试模式可以促进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专接本”打破了原有封闭的教学状态,把自学考试与高职教育相对接,相对于普通高职教育,增添了实践教学环节,解决了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难题。“专接本”课程设置方面对学分认证方式进一步完善,教育的主要内容体现在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培养,实现了自学考试与高职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从实践方面看,自2008年起,江苏省筛选了一些实用性强、社会需求量大的相关“专接本”项目。主考学校在已经开设的本科专业中选取相关的“专接本”专业,面向全省的高职院校开展对接工作。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自2010年开始与南京工程学院对接“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专业,已经连续进行了五年,学生毕业通过率一直在90%以上。
(二)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在自学考试中的“专接本”模式能够发挥本科学校与高职院校各自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互惠互利。作为本科院校,由于主考的是本校最具优势的专业,所以在体系构建、师资力量、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具备最优质的资源。而高职院校在实践与培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通过“专接本”模式的开展,可以充分地将二者之间的教学资源优势融合,为专科生提供提升学历的渠道,促进专科学校完善校风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对于主考院校来讲,可以通过调研、督导等方式来进行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与办学实力,帮助其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
(三)提高就业质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难问题已经普遍存在于各大高职院校。全新的工业技术在不断地更新与运用,企业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掌握操作技术,而且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与创新精神。职业院校主要为生产一线培养人才,“专接本”模式的实施可以使考生通过高职专科教育来提升实践技能,然后通过自考教育来提升自身理论水平,从根本上拓宽了实践技能的范围,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自学考试“专接本”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拓展办学渠道
为了进一步完善自学考试中“专接本”模式的实施,首先要拓宽办学渠道,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位与学历。高等教育的自学考试可以尝试建立学分制教育,在不同层次的教育之间进行学分互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拓宽办学渠道,通过多种方式来满足考生和社会的根本需求。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的发展逐渐向信息化、工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实施,以开放性的特点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向、专业结构方面都比较灵活,更加具有针对性与时代性。为了确保各学历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国家需要及时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针对社会不同时期的发展现状与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来制定相应的教育机制,真正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学生走向社会岗位开辟一条全新道路。
(三)改革评价机制
自学考试主要是通过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最终核心体现在国家考试上,所以一定要维护其严肃性与权威性。这种考试制度的主要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与职业型,所以评价机制要不断地改革与完善,加强对教育过程的重视,通过实践教学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把考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个人素质等因素全部列入对学生的考核范围,保证教学体系的完整性,不断推动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之间的良好沟通。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实现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结语
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势必会引起职业教育与高等自学考试之间的调整与变革,促进二者之间的衔接与沟通,满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二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可以节约教育资源,所培养的人才可以更加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从意,张斓.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对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的实践探析[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26-129.
[2]周建松.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81-83.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8篇
生活中,我是一个幸福的女孩,因为爸爸妈妈是那样的爱我。虽然,有时候他们的爱会穿上“严厉”的外衣。一天早上,我去上学,爸爸再三强调一定要带好手表,要不然放学时不方便接。
临走时,爸爸妈妈依旧强调了一遍:“把手表带起来呀!”我说:“知道啦,我带起来啦”说完,我就出发了。我走在回学校的路上,突然发现,手表忘带啦!呀,这可怎么办?我左想办法右想办法就是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办法。心里特别的'纠结。
放学了,我没有带手表,没法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终于我想到一个好主意,我找到一个带手表的同学。我就问他:“可以借用一下你的手表打个电话吗?”“好呀!”那同学爽快地答应了。”
爸爸来接我时很不开心地说:“临走时就强调了那么多遍。把手表带上,把手表带上。你怎么就是记不得呢?而且你不是说你戴手表了吗?你怎么可以骗爸爸呢?”爸爸的目光中闪过一丝怒气。
我惭愧地说:“我不想让你们说那么多遍,我也觉得烦,所以就骗了你们。”爸爸一边拉着我的手,一边严肃地说:“以后不能骗我,否则后果很严重!”“知道了,对不起。”
我知道爸爸希望我是个诚实的好孩子。我还知道爸爸只是希望以后有更多人能够相信我。我还得感谢爸爸这段讲话,让我懂得了很多,也体会到爸爸藏在教育里的严厉的爱。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9篇
几年前,不知何故,我竟稀里糊涂地养起花来,尽管当时我对花卉盆景一无所知。就像十年前,因为班主任填志愿时一厢情愿,使我莫名其妙地走进师范而后又成了老师一样。从那以后,每逢家访或郊游,我就把一些认识不认识的野生花草挖回来移植到盆中;走亲访友时,也总会在主人的阳台上一本正经地观赏一番,甚至虔诚地咨询个没完,有时也夺人所爱,分、削、摘、搬,可谓不择“手段”。一年下来,长长的教师宿舍阳台上放满了我的花草。每逢花开,都会招来同事和学生们惊喜的目光和啧啧的赞叹。每每这时,我便拿着小铲或水壶给花草或松土或浇水,俨然一位资深的园丁!
后来,因为“名声”在外,时有人慕名而来,或观赏或索取,当然也有以花会友的。渐渐的,我认识并拥有了许多名贵花草,阳台已不堪重负。于是,每添新贵,我都会淘汰一些自认为不起眼的花草,扔到阳台下的大花坛里,有时干脆就“斩草除根”,以防后“患”。就这样,不到半年,阳台上挤满了我所钟情的新宠:娇艳的玫瑰,富贵的牡丹,圣洁的水仙......一有时间,我便穿梭在红花绿叶之间,陶然自得,流连忘返。腰带上成套的花卉工具叮当作响,那派头绝不亚于国际园艺大师!后来有一天,学校来了几个人。他们在操场四周比划着测量着,一打听才知道学校要重新绿化和美化。这不,园艺师们正在实地规划呢。我当然要去凑个热闹。“张总,快......快来看,兰草!”阳台下的花坛边一位眼镜正朝这边惊呼。大家都小跑过去,原来在杂草丛中有一丛别样的草,修长的叶子中间两朵状如蝴蝶的白色小花正羞答答地开着,不待我们凑近,一股幽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几个园艺师迅速蹲下,叶面叶背,花形花色,审视了半天,一人忍不住叫道:“一定是它!”“快,快挖起来!”他们那如获至宝的惊喜告诉我,这株被我遗弃的“草”绝非俗物,我再也稳不住了:“对不起!它是我专门‘培’在这里的!”“啊?!这......”看着几个“家伙”耷拉着脑袋悻悻而去,我却高兴不起来,不知何时已出了一身冷汗......我怎么能这样?!千百年的警句,我滔滔于嘴,烂熟于心,可为什么竟如此轻率地把她打入另类判以“极刑”?在被我遗弃的花草中,还有多少这样的“极品”,因为我的无知改变了它们的命运?作为一个“园丁”,我为我的有眼无珠和以貌取物深深自责和羞愧......几年过去了,我已转战巴城,唯有那盆兰草至今留在我的身边。我想,这并不完全因为它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养花和育人,作一个合格的园丁!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10篇
中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
摘 要:本文就我国职业教育数学课程如何适应当前职教(特别是2年制)改革需要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讨,提出了职教数学课程的新理念,构建了课程框架,制定了课程目标,并给出了课程综合化实例.
近几年来,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是与国外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相比,我们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现将中高等职业教育中中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总结如下。
1、 中高等数学教与学所面临的现状
目前,中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中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一定影响。但从现阶段来看仍存在很多需要我们改进的地方。从教学过程发现,大多教师还是以自我为中心,课上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解,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知识,没时间去思考去探寻,缺少开放和创新的思维,学生上课时觉得上课内容都是书本知识,教师在讲解一些重要知识时却没有重视,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数学的枯燥和与专业的相关性的缺失,使得大多学生觉得学而无用,从内心排斥数学课程。从教学环节上看,传统的数学课总是从复习到引入再到推导证明然后举例练习一套流程,和本科的中高等数学教学没有差别,体现不出职业教育的特性,大多学生对定理的推导证明没有兴趣,他们在乎的是会解题即可,学生看重的也正是职业教育的理念:重视应用。另外在我们的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严重缺失,大多学生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点正是数学教学可以培养的。从数学教学内容方面来看,国内的中高等数学教学教材都如出一辙,诸多理念还是很多年前的,因此这些陈旧的理论和教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加上固化的知识,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阻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2 、中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几点思路
打破传统高职中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单一模式,在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高职数学内容体系模块结构。即基础模块(极限与连续、一元微积分,重点是概念、性质及求法)、专业模块(专业学习必须的数学知识)、数学实验课(介绍数学软件的用法)、提高模块(数学建模),为了实现模式化教学,满足于不同专业的需要,将不同的专业案例和生活案例应用在教材的编写中,体现教学性、人文性和实践性,进而体现出教育教学的本质。
丰富实践活动,建立数学建模思想,使得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利用实际问题所产生的条件,选择、应用或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根据常规业务、常规工艺和常规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选择、应用或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得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是能用于实际的,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将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讲解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驱动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入课堂,用情境真实的实际问题,创造现实工作生活中待解决问题的情境;用提问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实际应用方面的学习。不同的教学方法其要求不同,在教学时应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课程的设置上,应从应用出发,不再按照学科的体系来设置课程,应根据专业所需来设置,课程的名称体现应用的特点。在课程内容方面,应根据应用的需要,舍弃现在以及以后都不会用到的内容和理论。在教育上重视应用,而非不要理论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枯燥地讲解理论,而是结合实际应用引导出概念理论。实践不仅能验证理论的真伪,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充分掌握了实践技能的学习。在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时也应体现出应用的特点。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去学习,并能举一反三。与专业结合,体现数学服务专业的理念,数学课的教学应是在将学生的数学知识同专业需要相结合的同时,能体现出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和服务的专业性,因此,数学的教学过程应与学生的专业需求相结合,以满足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为基础,进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和目标。进行分层教学,大多学校的专业是文理和各种层次的学生兼收,他们的数学基础差别非常大,为了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和入学测试,按照专业相近的学生同班的原则分成了不同的教学班级。有的班级同学数学基础特别差,他们只学习一元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等内容,数学基础较好的一些,他们则增加一些概率统计、行列式矩阵等内容。通过分层教学可克服以往数学课堂教学的不足,消除学生学习中的自卑骄傲等消极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课堂上都有用武之地,都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激发各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不能过度强调考试,那样会陷入一种为考试而学习的误区。在平时注意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给学生一些小课题,让他们主动思考,查阅资料,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知识面,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平时上机课介绍数学软件时,观察学生使用数学软件的熟练程度,这些平时成绩都要纳入对学生的考核成绩中。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11篇
幼儿园内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孩坐在一张大桌子边,桌子上面摆着电脑、英语书、电子琴等,左边站着一位小姐,是小孩的老师,后边站着一位右手拿着衣服,左手戴着手镯、挎着包的妇人,应该是小孩的妈妈,嘴里还连声说:“幼儿园真周到。”看了这些,我不禁要问:“四五岁左右的孩子学得会,学得完吗?”那位家长笑眯眯的,自己为孩子找到了一个条件好的幼儿园,却不知道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问题,反而还会弄得什么也学不好。
看看我们现实生活中,这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现象还少吗?许多孩子被父母拉着报奥数班、英语班、作文班、钢琴班等,比比皆是,最少的也报了两三个,多则五六个。随着我们的长大,这个报班现象不但没消失,反而变本加厉了,最终大多数孩子都沉迷在痛苦之中。玩是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去田里摘摘棉花、去河里抓抓小蝌蚪、去空地上放放风筝、去朋友家玩玩捉迷藏,让他们去接近大自然,这样的大自然不是比书上的更生动、更美好吗?这样一来可以让小孩认识大自然,二来可以让小孩在玩的过程中学,两全齐美,而那些报了许多特长班的孩子连这也是奢望。
我希望那些家长不要再这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了,也希望现在的特长班和幼儿园能把玩与学结合起来。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12篇
说到父爱,我又想起了那个周末,我们家从来都是妈妈严厉,爸爸温和,可是那个周末,爸爸竟然打了我。
一个周末,爸爸妈妈还没起床,我去书房拿书,不小心把水杯弄倒了,水恰巧洒在了电脑键盘上,我心想:糟糕,这可是爸爸的笔记本电脑啊,里面有爸爸的重要文件呢!我赶紧跑回房间装睡。十分钟后,我听见了爸爸的吼声。“是谁把水洒到了电脑上?”我装作惊奇地走进去,爸爸把笔记本电脑立起来,水流了出来。爸爸大声的问我:“是不是你弄的?”我哪敢说实话啊,我装作很冤枉的说:“不是我。”妈妈严肃地说:“犯了错,一定要承认,不能撒谎。”我低下了头,小声的说:“是我拿书的时候不小心把水杯弄倒了。”爸爸生气地说:“电脑里有我做了几天的`文件,今天还要上交呢!”爸爸边说边举起了他的手,“啪”的一声,大巴掌重重的落在了我的屁股上,呜,呜,呜……
晚上,我已经躺在了床上,这时,爸爸走到我的床前,握着我的头说:“宝贝,爸爸今天太着急了,不应该打你,现在还疼吗?”我坐了起来说:“爸爸,今天是我错了,我不应该弄坏你的电脑,更不应该撒谎,爸爸以后我一定不撒谎了,爸爸,我爱你!”爸爸一把把我搂在怀里说:“爸爸也爱你,宝贝!”我和爸爸都开心地笑了。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13篇
在学完有关测量的知识后,去施工现场进行实际的操作,观察自己测量的数值与正确的测量数值有什么区别,如果测量错误,一定要总结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并进行改正。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和水平。在学校中也要建立相关的实践教学基地,不仅要完善一些实验室中的具体设备,还要邀请一些企业中专业素质较好的技术人员来学校中进行授课,使学生知道在实际的施工操作中哪些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为学生指导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向。
一、教改、科研和工程实践相结合
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教改、科研和工程实践的活动中来,不仅可以使教师丰富教学的内容,还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是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参加教师研究的一些课题操作,使学生在这种综合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梳理相关的知识结构,并学会一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现在的高效教师,大部分只注重一些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于日新月异的建筑业不能清楚的了解,为了在根本上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一方面是与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另一方面是让教师在每个寒暑假都去跟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只有这种理论和实践双向发展的教师才能够教育出应用型的土木专业的人才。
二、实行导师教学制
在大三的下学期,就要改变那种常规的教学模式,采取一个专业教师专门指导部分学生的教学制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科研活动,并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实习工作。由于教师的时间较为紧张,而且学生在理解上也有所困难,所以在讲授的时候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使学生能够看到具体的图像,避免学生因教师简单的语言表述而不理解的现象,这样使公式、图像和文字都融合到多媒体中,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课堂有效率,对于一些不理解的知识,还可以将教师的课件拷贝下来,利用课下的时间进行学习研究,通过这种学习制度,可以不仅使每个学生都能正确的选择自己的道路,还能较大程度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三、结束语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14篇
我们在出行时要注意交通安全,不要贪图一时之快而把自我的一生毁於车轮底下,而是时刻要记住“安全”一词,用其来保障我们的生命,因为生命对每个人来说仅有一次,所以它是宝贵的!
我忽然想起发生在我身边的交通事故,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两年多了,但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却永远被记在我的'心上,时刻提醒着我。那是发生在某个大学一个学生身上。那天他和他的同学像往常一样有说有笑地骑着自行车回家。本来是件很平常的事,可是他喜欢新鲜和刺激,他经常随意骑着自行车满街“跑”,速度还异常的快!那时候从他们身边驶来一辆货车,他突然神色异彩,唱起了“生活加速度…是我的脚步…”他那只手急速的抓住货车的尾部,单手行车和货车飞驰而去…
他的同学都喊着危险叫他赶快放手,可是就在前面的拐弯处,货车为了给从前面驶来的车子让道,只能靠边急转弯,之后就只听见“蹦”的一声,车子继续向前行驶他却和自行车翻倒在路边。同学赶到时他已经头破血流,昏迷不醒,同学立即拨打了120…到医院时,医生诊断出他的右臂和左腿都已经断了。看着他拄着拐杖,蹒跚的走在路上,我陷入了沉思:朋友们,为了自我,为了家庭,为了祖国,我们应当时刻把“安全”放在心上,不要为了自我一时的新鲜和刺激而把自我的生命抛於脑後!珍爱生命,留住幸福,抵制交通违法行为,树立礼貌交通意识。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15篇
怎么说好呢? 不公平 不灵活 我私意认为这是中国当前教育最大的弊端。
关于不公平我想这是地域歧视导致的问题,为什么河南 四川 陕西的分数线比大城市高上好几十分?
问上边 上边给的回答是 人多 考试的人多……
意思是 分数线跟大城市一样,那么考上的人多,会把学校挤爆,跟一些地方上人少的城市抢位置,也就是说 罪魁祸首是人多可是在没有外界资助的条件下仅仅依靠我们一个省的力量于人口做斗争 其困难是可以想象的 尤其是多生在农民心中根深蒂固的河南,我想这对国家的人才来源有了很大的阻碍啊。
不灵活是普遍存在的,现在所谓的教育,实际上跟以前封建社会的科举制没区别,单纯的应试教育 现在的新课标能看的出来是偏向于探讨性学习,可问题是考试的内容跟这些一点也扯不上,还是那种硬板子题为什么中国人才那么缺? 现在的人才不是只要会背书的,你会背的东西电脑上都有,现在要的是能创新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逻辑能力,遗憾的是我在高中教材里面没有看到一点关于这些能力培养的科目。
当然,我不是一味的否定应试化,它也有它的好处,巩固基本知识才能创新,我认为,基本知识,能熟练掌握就够了,没必要进行填鸭子教育,做那种刁钻刁难的'题,应该出一些课题性的研究。实际上我们对一个问题的自由的探讨过程,是一定涉及到基本知识的概念,但是这不仅仅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它会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能得到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收获啊!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16篇
在我的印象中,漫画一直都是搞笑而有趣的,可今天我看了一副漫画后,却陷入了沉思。
漫画的内容大致是这样:一个孩子站在一边,而另一边的母亲在打扫,还说着:“孩子太小,不能干太多太重的活。”噢,天呐,“孩子还小”这句话我早已听出了老茧。
生活中,这些事也不少。比如我去剪头发的那一次,由于人多,我只好在一旁等。而就在这时,两个“淘气冲天”的小孩子溜了进来。他们俩在这里一点也不安分,一会儿跑到这儿,一会儿跑到那儿,结果打碎了理发店里的.一盒化妆粉,家长随即火速赶来。我原本以为家长会骂孩子几句的,哪知家长却说:“孩子还小,什么也不知道。”说完就跑了,撒在地上的化妆粉也不收拾……
还有一件事,是我在新闻上看到的。有一对母子外出旅游,来到一个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名画。在所有人都沉浸于美丽的画卷中时,这个孩子一下子把一幅画撕了半截。随后,管理人员找到了孩子的母亲,但那位母亲却说:“孩子还小,不懂事……”就这么毁了一副珍贵的艺术品。
同样的事情,国外也有。几位老人合力花了20年的时间,做了一个精致的火车行走的模型。可就是这么精美的模型也难逃孩子们的魔爪……事后,家长们仍说:“孩子还小。”
如果我们对孩子过分地溺爱,将来孩子也只会一直不懂事下去,希望家长们会明白这一点。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17篇
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历史高达70年,教育体制已经逐渐成熟,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公共艺术教育也随之兴起。公共艺术专业教育在高职高专中具有高达30年的历史,为我国公共艺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公共艺术普及率和整体的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时代在发展,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着新的挑战,公共艺术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属于多年积累下的弊病,也是新时代所带来的各种困难,这些都需要加以关注,提出解决应对措施。
1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专业普及率较低
高职高专中各种专业的设置是按照社会需求而考虑的,而公共艺术课程较为宽泛,很难把握真正的核心内容,因此,很多高职高专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该专业缺乏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很多高职高专中公共艺术教育的制度不够完善,学校缺乏应有的长远规划,一些高校的教材过于陈旧,很多专业教育设备老化,这些教材和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公共教育的需要。很多高职高专将公共艺术课程设置为选修课,一些课程授课内容较为空洞,缺乏与时代接轨的新鲜课题,对学生们的吸引力不够,很多学生因此对公共艺术课程失去兴趣。
师资力量建设落后
公共艺术教师对于该专业的顺利发展至关重要,由于高校对公共艺术方面的教育重视力度不够,很多教师的晋升空间狭小,很多教师没有明确的考核指标,自身的教学任务不明确。这些问题导致公共艺术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被严重打压,很多优秀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师另谋出路,很多高职高专中公共艺术教师队伍出现青黄不接、教学方法落后、缺乏职业道德等情况。教师是学生们职业生涯的导师,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导致公共艺术类学生的学业受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得不到良好的树立,对我国公共艺术未来的发展也极为不利。
学生们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高专中大多数学生之前没有受过公共艺术类的专业系统性教育,缺少艺术欣赏的基础,然而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规定“每个学生至少要在学习期间,选修一门艺术限定性课程,修满后方可毕业”。很多学生仅仅是为了修满学分才接受公共艺术类课程的辅导,他们没有真正把公共艺术类教育作为今后从事的工作方向;一些专业学习公共艺术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的职业规划不够清晰,他们从小被灌输分数至上的理论,在艺术欣赏、审美鉴赏能力上有一定的欠缺,加上课堂教学的枯燥和空洞,真正进入该专业学习后会发现他们的基础非常薄弱,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学好该专业的课程,学生很容易对公共艺术类学习产生厌倦。
2高职高专公共艺术教育改进建议
学校加大重视力度,提供制度保障
高职高专要将公共艺术教育放在素质教育的全局来考虑,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为我国培养全方位人才提供重要支撑,因此,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要当做一项紧要任务来抓。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制定出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长期规划,并针对这一规划制定相关的文件,对学校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完善公共艺术类教育的体制,并对公共艺术专业给予一定的资金保障,下大力度加大师资力量的培养,将能力优秀的教师选拔到队伍中来,给予充分的重视。学校可以与公共艺术相关的企业联合办学,一方面给予教师学生以锻炼实践的场所,一方面为企业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让优秀的学生在实习中脱颖而出。
教师摆正位置,提高教学水平
高职高专的教师担负着培养我国未来公共艺术人才的重任,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们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要摆正自身的位置,重视自身的使命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知识储备,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使自己的工作获得学生们的认可和钦佩,做到这些,教师的待遇和声誉迟早都会得到改善。学校也要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提升空间和平台,教师们应该利用各种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并在公共艺术领域争取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为高职高专的师资水平整体提升做贡献;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主动参与科研项目的公关,让学生们尽早感受社会工作的氛围。
学生们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提升自己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18篇
“太好了,爸爸,你真是世上最伟大的'爸爸,我一定作你忠实的粉丝。”
一个星期很快就过去了,小巴特顶着黑忽忽的眼睛沮丧着脸来见父亲:“爸爸,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能让我赢的游戏,这十三个我一个也不能玩成功。”
巴特看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说,
“儿子,爸爸必须让你知道一件事情,你知道吗,所有难得游戏规则都不可能只是为你设计,因为设计游戏的设计师他也希望成为赢家,所以他不会让你赢。”
“同样人生的游戏规则也一样,上帝不会因为你只爱游戏,就让你玩下去,而且拥有美妙的人生。”
有谁会设计游戏规则而告诉你“我不会让你赢的”呢?那个人只能是你自己时刻提醒自己,我只是游戏玩家。聪明的你,懂得人生的游戏规则了吗?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19篇
一、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学目标与任务决定教学方法。无论是选择成熟的教学方法还是选择自身正在探索实践的教学方法,一定要基于实际的课程、学生、教师及教学条件。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抓住关键的主要手段。其次,课程性质与内容制约教学方法。比如,专业技能课程多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一些具体教学方法,并结合讲授法与之配合。课程的某一阶段,随着具体内容的不同,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与之相对应。另外,学生的年龄与知识水平、教师个性与风格也能影响教学方法。总之无论怎样选择教学方法,最终一定要落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样的认识上。
二、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的具体步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结构与教学方法的匹配。比如,对于陈述性知识多采用讲授法,与之匹配的是“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五步课堂教学结构。以程序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的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多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诸如四阶段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及项目教学法等,此时的教学结构就应为“计划、实施、评价”这样的三步课堂教学结构。另外,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掌控课堂的应变能力。无论课前教师计划的有多么周密,课堂上总是会发生一些预想不到是问题,甚至是比较复杂教学情况。这时,教师要有足够的能力加以应对,并表现出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力和应变的教学机智。
三、深刻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如果教师仅满足于以往的经验而不进行教学反思,那么他的专业成长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要重视并深刻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要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教学设计反思主要从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职业资格标准、课程标准、岗位设置要求,是否清晰准确;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特点,是否实施了有效的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突出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学过程反思要从是否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理念,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如何,是否巧妙应对突发事件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成长点等方面进行。教学效果反思重点检查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参与思考、讨论、行动是否积极主动等。
四、教师要成为导师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古至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以自身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感染学生,肩负着对青少年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一线的技术人才的重任。但是,现代的教育方法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教师应该变为“导师”。应将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变为向导式的引导。教师在讲清基本知识之后,更主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活动,而不是一味的教。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自我提升空间,最终达到教学效果质与量提高;另外要将学生的“听”变为“学”。信息时代的教学过程中,教科书与教师不是仅有的知识来源,学生除了从课堂上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运用学习的技能,从丰富的学习资源中探索与汲取知识。这种建立在学生兴趣与自觉性上的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将会更加深刻、巩固。我们的学生朝气蓬勃,但自律性不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成为我们职业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在这一方面我们的路还很长,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20篇
何为我们所需的教育
儒教经典《三字经》中有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中国自古以来是重视教育的国度,这是文明千年来代代相传的根基。准确说,这种严而有力的教育更是对人品性的教化。步入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我们所需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而非父母师长权威化的灌输。
在儒家学说看来,教化是为了让子孙更好地适应社会关系,从而达到社会稳定繁荣的目的,因此,五伦五常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今虽然教育的内容与时俱进,但教育的形式、目的仍得以保留。对于父母,可谓将教育重视到了极点,毕竟谁能忍受“父之过”的耻辱呢?然而家庭教育就此陷入了怪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教育错位化现象,早已被社会所诟病,然而促使这发生的,就是在父母之间广泛存在的完美主义。孩子成为体现父母意志的提线木偶,殊不知这样会造成严重的依赖,丧失独立性,包括如今最宝贵的独立思考。于是很多情况下没有创造力的大学生只有请应试教育背锅,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来说说老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现代,老师的存续也是为了将某一学科的毕生所学传授给后人,而教学的主体应该是老师吗?如果是这样,我们的文化会得以完好保存,但非进步。现代社会不需要重复着同样知识与思维的呆子,而需要有个性和闪光点的个体。所谓教育之“严”,实际上是以牺牲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和主观能动性作为代价的。体罚作为过去司空见惯的现象在今天已得到极大改善,但鼓励让学生打破学术权威,提出更具批判性的意见更需将师教中的“严”尽可能地去除。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初衷相同,两者密不可分,地位对等。但我眼中的现代教育追求的可不是“严厉的教化”。为实现育人的目标,关键的也不只在于家长和老师,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儒家的教育理念固然重要,但学生的自由意志是教化不了的。
我想像《三字经》这样的“国学经典”实属文化瑰宝,可是毕竟每种理念都有自己的时代局限性。同样《三字经》在现代也是争议颇多,这是西方人本教育思想的冲击下必然发生的。文化自信,信什么最重要。我们不妨以批判地角度来审视它,去芜存菁后,更深刻地认识这一财富。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21篇
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这里有让安利柯深以为傲的好友卡隆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助人为乐;也有华梯尼的虚荣狭隘,诺琵斯的傲慢无礼;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息的克洛西……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爱的`教育》一书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全书共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该著作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使得全世界各国都公认此书为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而争相翻译出版。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22篇
一、教育债券相关研究概述
(一)国外教育债券融资的情况
发行债券为教育筹资在发达国家已屡见不鲜,其中又以美国最早以及大规模地利用债券为教育融资。《教育大词典》解释“:学校债券,加拿大和美国的某些地区的学校向学生的父母和其他人士筹集贷款来资助学校基本建设费用的债券。在美国此项债券由校务委员会或地方选举人核准发行。”(孟钟剑,2008),主要有:
(1)地方政府发行的市政债券通常涵盖教育项目,其一般责任债券(GeneralObligationBonds,GOs)可为其管辖的学区筹资。
(2)地方政府收入债券为政府拥有的公用事业和准公用事业如专科学校与大学等融资,其收益通常包括宿舍费、学费等,有时也包含了大学院校里一般性资产的筹措,此类债券通常被称为大学债券(CollegeandUniversityRevenueBonds)。
(3)如加州教育设施管理局这样的机构为当地的高校发行债券(PooledCollege,UniversityBonds),此类债券评级视乎资产业务的收入有高有低(Webster,Keeley,2014)。
(4)高等学校或高校系统自行发行债券,如NevadaUniversityandCommunityCollegeS,此类债券有资产抵押,保险保障,租赁收入来自于联邦政府在高校内设立研究机构而租用校内建筑与设施,通常信用评级较高(BusinessWire,2013)。美国的教育债券有普通债券与免税债券之分,高等教育债券资金主要用于资金周转、偿还当前的其他债务或用于学校大型项目的建设,债券期限通常较长,有20~30年的中长期债券与长期债券,甚至有至今被人津津乐道的耶鲁大学于1996年发行的为期100年的跨世纪债券(石钧,2009)。发达而完善的金融市场是美国的教育机构得以利用债券融资的基础,其债券评级机构如FitchRating已有多年的国内及国际公共财政金融的服务经验,能够对政府、教育机构乃至于非营利性机构发行免税债券进行有效的信用评级以及跟踪评级。英国高校也有举债融资的举措,兰卡斯特大学曾在1995年为建设体育中心发行了债券,而著名的公立大学剑桥大学在2012年才开始发行债券,发行了价值亿英镑的40年期债券,为新成立的干细胞研究实验室和研究生宿舍提供资金,剑桥债券一发行立刻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国际评级公司穆迪也给出了3A评级。
(二)我国教育债券融资的理论与实践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发展主要依靠财政经费,在进行分税制改革后,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教育经费尤其是基础建设投资不足,在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承受范围之内发行专项教育债券可以缓解经费不足之难题(谢胜强,2003)。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教育被视为具有外溢性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是社会的人力资本投资,有代际效应,发行教育债券更符合公共财政下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与公共产品时期收益原则。教育债券在市场中也符合投资者的社会价值趋向。省级政府应为教育债券的发行主体,在发行的结构、规模、期限等方面,应顾及地方教育的结构与“教育成功”的周期,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优化教育债券资金在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中所占的比例,其中用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初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教育债券应设为长期债券,还款年限应为10~20年。而用于高等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债券,期限则可以稍短一些,一般在10年内为宜(程立军,2011)。随着高校经费来源结构的变化与资本市场的发展,高等教育债券被许多学者认为是高校融资的新选择。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总体而言不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校的拨款差别巨大,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部分地方高校的发展,而其他的经费来源如银行贷款、学费收入在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些弊端(刘新荣,罗毅,2010)。高校利用债券融资的尝试主要在政府债券,由^v^发行国债再进行分配,分配过程中产生的显性与隐性的交易成本较高,若高校可以直接发行债券,此两类债券的产品差异性及对投资的要求都有区别:由有实力的高校或高校联盟自主发债的主要节点被认为是如何对高校进行信用评级,以及债券市场对高校的信息披露与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要求,这会促使高校与政府、市场的关系进行调整,对高校的治理能力尤其是专业理财能力是较大的挑战,进而自主发行债券的利率、期限结构、资金用途等方面的制度构建才可以与高校的发展需求相符。通过债券融资必须考量风险及其控制,杨继瑞,孟显芮认为发行高等教育债券所面临的风险是债券发行、流通、及偿还等一过程中,因为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而产生的债券实际收益率降低或债权无法偿还等方面的问题,主要有系统风险如政策风险、购买力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以及非系统风险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财务风险,通过构建风险控制模型,其结果显示在系统性风险中,利率风险、政策风险的重要度最高,而在非系统性风险中,信用风险、财务风险的重要度最高。另外,国家开发银行已涉足国家助学贷款并以支持创业、就业等方式保障助学贷款业务,尚未在政策性金融债券融资上开展与发展教育基础建设的相关项目。综上所述,由于教育产品的混合属性,不同层次的教育与政府、市场的关系有所区别,通过政府债券融资的理论与实践都较为完善,而在高等教育(目前包括了高等职业教育与专业硕士的培养)阶段,利用债券融资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存在许多问题,在职业教育进行调整与改革的过程中就需要考虑与市场接轨,无论是人力资源市场还是资本(债券)市场。
二、利用债券为职业教育融资的思考
职业教育经费来源多元,政府、学校、企业、行业、个人通过财政拨款、自筹经费、校企合作、捐赠与缴纳学费等方式投入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开放合作、因地制宜以及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从资金需求来看,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学生资助以及培养培训经费,着力于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与升级、教育公平以及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源开发。职业教育混合产品的属性,其不同的举办与承办主体如政府、学校、职业教育集团等资金需求方在进入债券市场筹资时,部分可以享受政策优惠如财政贴息、补贴或担保乃至于利率优惠、税收减免,可在发行主体的信用基础之上对投资者增加一定的吸引力。
(一)提高政府债券融资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
职业教育有作为地方性公共产品,促进当地的社会发展的作用,通过地方政府债券融资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符合地方政府的支出公平与效率原则,债券市场也能够及时暴露和释放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直接或间接对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也形成一定的约束力。因此,根据地方的实际,在当地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适度提高政府债券融资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以政府投入带动职业教育形成良性发展的状态。
(二)扩大职业教育从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券中的受益面
如前文所述,我国国家开发银行已经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可视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已经部分从政策性银行通过发行金融债券融资中收益。政策性银行一般服务于那些对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且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经济效益低、资金回收慢的项目领域,如农业开发、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进出口贸易、中小企业、经济技术开发等领域。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过程中,若产生符合国家政策又在政策性银行项目领域之内的项目,政策性银行丰富的金融债券发行经验以及项目贷款管理经验能让职业教育扩大在金融债券的受益范围。政策性银行具有依托国家信用的优势,项目贷款管理有较强的约束力,也便于接受政策性的财政贴息、补贴、担保等,有利用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保持与政府和市场的合理的关系。
(三)发挥公司(企业)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为职业院校及职业教育集团融资的作用
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工具,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在2012年才开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试点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为未上市中小微型企业以非公开方式发行的公司债券,要求发行利率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3倍,并且期限在一年(含)以上。中小企业私募债券采取备案制发行,交易所在接受备案材料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固定收益综合平台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协议交易平台交易。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简化了发行流程,不受企业净资产规模的限制,融资规模相对较小,发行周期灵活,对发行的营利要求也较低,因此吸引了民间资本的参与。2014年5月,融资规模仅为200万元的“秦岭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债券”登陆私募债券市场,此举可为同样具有一定产业性质的职业教育吸引社会资本以及把职业教育与金融对接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对于民办职业院校与教育集团而言,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在股权融资与银行信贷之外增加了新的融资方式,对于公办的职业院校与公私合糅的职业教育集团而言,在职业教育集团内部化的市场内形成符合利用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实际经营的内核,借助金融纽带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多元主体之间的战略合作。由于职业教育可以对社会产生正向的外部性影响,的无论是何种性质的职业院校或职业教育集团,都有可能提供带公益性质的职业教育,因而也会受到利率与税收方面的政策影响,起到以财税政策与货币政策引导资本进入职业教育的机制的积极作用。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23篇
摘 要:职业教育研究的“范式”是职业教育研究共同体所共有的“研究传统”、“理论框架”、“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信念”,以及对职业教育的根本看法或根本观点。职业教育研究的“范式”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职业教育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而存在与完善程度的标志。文章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范式”--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职业教育的概念和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引发对职业教育研究的“范式”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进而推动科学的职业教育的建立与完善。
一、库恩“范式”论及其对学科发展的启发
(二)“范式”论对学科发展的启发:
一个学科能够独立存在和发展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调整对象和研究方法不是仅有的因素,该学科在逻辑层面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及基本问题将决定该学科重要的研究方向;
不能仅从学科内部的逻辑结构找寻依据,而应当同时从该学科的学术传统、共同的理论背景与信念及从业人员有无组成自觉共同体等方面找寻依据,这种界定方式将会使我们对该学科的理解更立体、更具历史感;
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的发展应具备规范化的特质,即该学科的从业人员应有共同的学术传统,这些传统将构成该学科进行自我组织、自我评估和自我证明的重要标志,也是获得学术认同的重要方面;
应将学科的发展放在生动的历史境遇中考量,充分顾及学科本身与历史现实的互动关系,从而使学科发展具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自己的传统,使学科内容具有生命力。
二、职业教育研究范式的“真空”状态及其原因分析
(一)职业教育的研究还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基本理论框架,即没有自己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包括基本问题意识及其提问方式、基本概念和自足自给的理论体系。在基本理论问题上,依然没有完全摆脱经验体系的窠臼,以相对分离的经验形态和职业教育领域的工作形式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表达;没有完全从普通教育学的逻辑框架中摆脱出来,有的甚至直接将普通教育学的逻辑框架套用在职业教育上;没有深切体认职业教育实践领域的崭新发展,尤其没有全面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因而该学科的现有基本理论很难恰切地概括和统摄中国职业教育的实践。
(二)职业教育的研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或达成共识)的方法,这其实也是我国各社会科学学科发展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在职业教育学科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缺乏自身独特的方法论构建,职业教育研究在获取研究对象中缺乏应有的学科筛选,往往简单地将现实的职业教育生活事实直接当作职业教育的研究对象,缺乏应有的学科反思,因而很容易形成学科建构对实践的亦步亦趋,丧失学术研究应有的自主性。
(三)没有形成成熟的学科交流平台和自觉的学术共同体,因而在学科体制上依然呈现出明显的边缘性和分散化特征,制约了职业教育科向纵深发展。首先,职业教育研究的从业人员依然没有按照严格的学术传统和平台形成学术共同体,很多学科点的从业人员多是其他领域的人员,甚至有一些属于“玩票”性质,他们从事职业教育的研究是少有学科自觉的,有浓厚的经验实用和点状分散色彩,相互之间也缺乏关联度,因而在职业教育研究中很难形成学术积累,也很难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术争鸣;其次,职业教育学术性组织不健全,严重缺乏学术组织应有的学术自治品格;再次,职业教育研究没有形成自己真正的公共论坛、学术交流载体和权威杂志或真正的旗舰期刊。
三、构建职业教育研究范式的几点思考
(一)在职业教育“公共论坛”的建设上,要建设真正的精品学术刊物,除了在经费上要重点扶持外,也要给予其重大的智力支持,使其在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真正树立学术上的权威性。加强职业教育学术组织和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杜绝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身份混同现象,大力增强学术组织的自治能力,赋予职业教育研究者团体以更多的学术自治权力。另外,职业教育学术组织必须加强学术自律,进一步加强学术权力运行程序与规则的制度建设,按照学术权力自身运动发展的法则实现高度自治。
(二)在职业教育研究中真正确立独立成熟学科应有的基本问题意识,包括基本的提问方式、基本问题群和基本的理论框架及方法论。因此,职业教育研究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一是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进行学术上的科学解说,二是能够在理论上解决实践中突出而普遍的问题。在研究方法上,职业教育研究要有跨学科研究的超前意识。在研究内容和领域上,主要整理和阐释职业教育的历史及职业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以及在现阶段职业教育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而普遍的现象,比如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若干问题研究、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与模式的研究、职业教育与社会或教育公正公平问题的研究、职业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以及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观、课程理论和师资培养理论模式研究等。对这些现实问题的关注将使职业教育研究在基础理论层面具有很大的突破可能,从而为形成具有广泛解释力的理论范式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思维契机。
(三)理顺学术研究内在机制,建立和培育良好、健康的学术规范与氛围。这主要涉及到两点:一是职业教育研究者个人的学术品性与能力,二是职业教育的学术共同体建设问题。
四、跨学科研究是职业教育研究的可能范式
(一)跨学科研究正成为进行学科研究的趋势。学者孟卫青认为,“现代科学的特征是越来越专门化,科学分裂为无数学科,它们又不断产生新的亚学科。这种分科研究确实给西方科学带来可观的成就。然而,过分专门化却使各科研究的范围日益狭小,也使科学进步的步伐放慢,其结果是,科学工作的成效本身成为问题”,“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许多社会现象和问题(包括教育)不是一门学科的学者能单独解决的,而需要会同相关学科的学者,并以此为基础才能发展出相关学科间基本是共同的工作假设、共同的理论模型、共同的研究方法和共同的语言。这就构成科学整合的基础,也使得科学研究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成绩,许多新学科应运而生。”西班牙比较教育学者费兰费雷尔认为,“近来,跨学科研究已是一种确定的科学做法,而单纯的多学科研究正在逐渐失去意义。”
(二)跨学科研究的基本含义。跨学科研究是从研究对象本身的具体丰富性出发,立足于问题,采用一切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策略,并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将源生并分散于其他各学科的方法、技术和手段组织成有机的方法体系来解决问题。这个有机的方法体系,是所研究问题及其所属学科的独特方法体系,而不是其他有关的多个学科方法的机械杂凑。跨学科研究是综合提炼其他各学科的研究方法、策略、技术、手段等而促成的一种研究方法上的超越。就职业教育而言,跨学科的职业教育研究就是对职业教育相邻学科方法、策略、技术、手段“职业教育”化后的综合、提炼与超越。
(三)跨学科研究的基本特征。跨学科研究的基本特征,就是学科的交叉性,它承认事物联系的整体性与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由此产生了它的理论与方法的综合性和普遍性。具体来讲,跨学科研究具有如下特征:1.实践性。大量事实证明,跨学科研究能卓有成效地解决现实发展中所提出的、已经或可能面临的综合性问题。这种研究的主要活力在于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它主要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服务的。职业教育的学科性质(作为交叉学科)及职业教育本身的特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就是一门实践的学问,运用跨学科研究是可行的,也是必然的。2.研究对象的复杂性。跨学科研究的对象大都是一个复杂系统,其中包括系统的运行、宏观管理和决策等一的复杂问题。其一,复杂性在于研究对象包含着许多因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不能分解更不能人为地舍去一些,保留一些,即使其中一个微小的因素都将对系统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其二,这种复杂性,除了指研究对象由多个因素构成外,尤为重要的是指这些因素构成一个动态的系统,它有完整的结构而不能“拆零”。这一点告诫我们,职业教育的研究要注意职业教育系统的完整性或不可分割性,过去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拆零”研究方式已不可取,是有害的。其三,跨学科研究实现了研究主体的变革,使研究主体从个体发展到群体主体。群体将产生群体效应,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综合的方法。这样,势必会产生对学科发展有利的新的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观。
(四)职业教育的跨学科研究需要一个过程。首先,需要培养研究者的跨学科意识。跨学科意识的培养需要让研究人员了解职业教育的学科性质,使研究人员了解职业教育研究是研究关于职业教育规律的,其研究范围是有人参与的职业教育活动和问题,但从一个学科研究职业教育不能认识职业教育的复杂性,容易导致片面的深刻性。其次,培养研究者跨学科的研究能力。跨学科研究能力的培养,需要从研究者的知识结构方面入手,跨学科人才的培养,需要本着教育的一体化精神,保证研究人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全面储备。当前高校注重通识教育和通才教育,是这方面很有益的探索。再次,要有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的制度保障。跨学科教育研究转型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教育研究组织结构的重组,这种重组在研究对象和选题层面上表现为学科之间的交融和整合。由于我国科学管理体制和分科教育传统的影响,很多跨学科研究因为制度方面的原因导致立项困难、研究协调困难等方面的问题。推进职业教育的跨学科研究,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科研管理机构对待跨学科职业教育研究课题应该从智力支持、资金配备、人员协调等方面给以应有的关照。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24篇
中职计算机 课堂教学 理论与实践 人文素质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理论与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作为重中之重,也是新时期中职教育中计算机课程的双重任务。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培养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人文素质培养是中职教育中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展视角下中职教育中计算机课程发展的新方向进行研究,希望对推动中职计算机教学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培养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1.以理论教学奠定计算机教学的根本基础
理论教学是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根本了解的重要过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探究意识的培养往往是对学生理论基础进行渗透,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得学生能够通过理论教学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为学生实践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中职计算机教学进行有效开展的有效环节所在,也是对学生问题意识以及自主解决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的关键。对此可以让学生从理论出发探究实践活动创新过程,从这一方面也能够充分体现中职计算机理论教学中理论教学所存在的重要意义。
2.以实践活动践行问题所在,提高学生自身能力
实践教学是对学生自身操作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的重要教学步骤,从实践教学中检验理论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且将理论教学基础进行有效运用,从而使得学生对理论基础进行不断夯实。这是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以实践教学为根本出发点,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实践运用,使得学生对理论教学实践进行创新探索,逐步形成探索意识。这是中职计算机教学所存在的根本价值,也是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效检验的具体方法,在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
3.两者相互融合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对学生自身创新意识以及创新思维的有效形成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中职教育中计算机课程的双重任务在于学生计算机能力有效培养以及人文素质的有效提高。然而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正是前者不断提高的关键,也是学生自身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意识进行有效培养的核心。以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促进学生自身能力不断发展,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教学对自身的影响作用,同时面对理论以实践教学所存在的不足,能够积极提出自身的意见,并且对其解决方式进行有效探索,推动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二、人文素质培养是中职教育中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学生通过中职教育中计算机课程教学对其自身素质进行有效培养
人文素质是中职教育中较为重要的基础环节,是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的关键。而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有效培养则是将学生自身专业能力不断提高的关键。中职计算机教学重点在于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运用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进而使得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清楚认识到理论知识存在的不足。使得计算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为学生自身专业发展所服务,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对学生自身素质进行充分培养,使得学生能够从计算机教学中认识到自身专业能力形成所存在的不足,使其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得到同步提高。
2.突破传统使得中职教育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与人文教育相融合
中职教育中计算机课程的双重任务主要体现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与人文教育两个方面,通过教学将学生人文素质进行有效培养,从而实现对其自身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素养更好的提高。这是当即中职教育中计算机课程教学开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新时期中职教育所提出的重要教育路线。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从中将人文教育与之相融合,从而达到对学生素质形成全面培养的发展局面。而计算机教学则是将其进一步体现的重要课程之一,这是中职计算机教学突破传统束缚的重要体现,也是中职教育有效性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形式。
3.以计算机课程教学为主体,渗透中职人文素质教育
中职教育中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已经成为教育活动开展的核心所在,人文素质注重对学生人文意识的有效培养过程,使得学生从意识上对专业人文素质进行基本培养,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使得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感受到自身专业素质的基本现状,激发学生自身的人文情怀,正确认识专业能力培养与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这是中职计算机教学双重任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计算机课程有效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是计算机教育不断形成发展的关键,而以课程教学内容为主体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所产生的积极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4.以人文素质教育带动中职教育中计算机课程教学发展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学生自身道德意识以及人文观念形成过程,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有效渗透,使得学生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以及认识方向发生质的转变。从而促使学生参与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断增加,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也会变得更加充分。这是中职教育对于学生教学效率逐步提高的重要表现,也会使得学生自身探索能力以及问题意识得到更好地培养。将学生对自身道德意识以及专业精神的有效梳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时展视角下中职教育中计算机课程发展的新方向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计算机课程发展,优化人文素质培养方向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是新时期课程发展的重要方向,以理论文基础对课程自身教学内容进行不断优化,使得课程教学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为课程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实践教学活动对课程的发展进行有效的科学实践,对其理论进行有效的检验,最终实现课程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这是课程教学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依据,从中将人文素质进行有效渗透,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与运用的同时对其人文精神进行有效塑造,为其发展方向保持高度的准确性提供全面支持。这是新时期中职计算机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所在,也是将其双重任务有效完成的关键。
2.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基础,促使计算机教育发展途径逐步拓宽
人文素质教育是中职计算机教学开展的基础,从发展角度而言计算机教学重心在于对其理论知识进行有效运用,进而实现学生对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以此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而人文素质教育则是学生能力提高的根本“保障性”因素,人文素质教育在于对学生自身内涵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的有效培养,突出自身专业能力特点,进而使得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这是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也是计算机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的根本体现,带动发展道路不断拓宽。
3.结合教学实际开展计算机人文教育,实现“双重任务”统一完成
人文素质教育核心在于自身素质以及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人文渗透,使得学生的社会价值以及人生价值观得到初步形成,引导学生基本道德以及内心发展方向保持高度的正确。通过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对学生教学效果进行有效提高,使得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令学生自身人文素养得到广泛培育,实现中职计算机教学“双重任务”的统一完成,教育价值以及教学效果不断地提高。这是当今中职计算机教学发展的新方向,也是学生能力实现全面培养的重要依据。
4.更新传统实现创新,对中职计算机教学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对于传统教学观念进行有效创新,将人文教育与计算机教学相互融合发展,促使学生能力以及自身人文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新时期赋予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双重任务,而人文素质的有效培养则需要对其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优化,将其针对性进行不断体现。而教学发展则需要以人文素质教育开展为根本,树立人文教学观念,使得计算机教学对学生能力以及素质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计算机传统教学思想逐步走向创新道路。教学过程走科学发展道路,进而让中职计算机教学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结论:
学生自身能力以及人文素质培养过程统一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中职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其双重任务所在。通过对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带动学生人文素质不断提高与发展的趋势,推动中职计算机教学“全面化”科学发展。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25篇
科技不断发展,市场不断变化,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我国的高职教育面临着多重压力,如何使我国的高职教育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以满足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
一、商职教育面临的形势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杜会对人才的需求将继续呈现多样化的特征。高职教育将发挥着直接为社会、经济服务的重要作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职教育将成为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将越来越直接。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知识型、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不能满足于技术的培训与教育。还要改变传统的实用技术型培养目标。达到技术培训与科技应用相结合的水平,既保留职教特色,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高职教育要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培养新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众多发达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经济与社会发展速度越快。生产过程及消费中的科技水平越高,人们依赖于高职教育的期望值越高。离开技术的支持,生产和消费都将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没有高职教育的大发展,再多、再好的科技成果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难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
(二)知识不断更新,学习伴随终身
知识更新加速。是信息社会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国际权威机构调查认为,当前人类科学知识是每三至五年增加一倍。因此。学生必须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识。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到的知识在毕业时就可能发生老化、过时的问题。所以,学生毕业并不意味着受教育的终结,而是另一种学习的开始。否则,注定会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此外,高科技的运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过程中人力投入逐步减少,将使就业竞争日愈加剧。这就迫使人们不断加强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因此,作为高职教育教给学生的除必要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所以,使学生学会学习是二十一世纪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作为高职教育。必须由单一的知识、技术传授转向交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与掌握技术的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竞争,促使市场运行越加规范
经济全球化的运行速度在不断加快。国际间人才转移和智力流动在提速。人才的竞争同经济竞争一样,已由国内、局部的竞争转变为国际间、全方位的竞争。经济领域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技术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把握竞争的主动权,谁就具备竞争的优势。因此。各行各业对员工尤其是对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用工行为更加理智。求职者能否被聘用,或从业者能否被继续聘用。完全取决于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能否胜任岗位工作。因此,人才的竞争将促使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持续创新成为必然。这将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同时也是历史赋予高职教育伟大而光荣的使命。
(四)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将是知识经济运行中的必然趋势
走企业、学校、研究机构相结合之路,加强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融合,是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企业、学校、科学研究机构是知识经济的主力部门,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学校、研究机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高职院校大力开展与企业、科究机构合作机制,一方面能提高学校、企业、科究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能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企业是技术开发的主体。是知识和科技成果开花结果的田野,也是高职教育的服务对象:高职教育又是知识和科技成果通向企业、通向生产一线的桥梁。只有这三方通力协作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三方的有机结合将是一种必然趋势。
二、高职教育的准确定位
(一)确定适应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
高职教育要办好、办出质量。形成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育观念是第一步。高职教育要改革创新,形成新的办学理念。要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结合。教学体系的确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强化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要加强学生终身学习的教育。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本教育显得日益突出。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办学理念的定位。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树立科学的职业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思考。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培养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要把人文素质内化为学生的品质。体脱在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对人类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感以及高尚的人格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确定服务于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特征鲜明的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类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体现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特征。由于高职教育的特定职能,人才培养目标要区别于学术型、研究型而定位于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技术与应用的有机结合。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及一定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因此,高职教育要定位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依据培养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社会发展及个人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T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就是为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同时。肩负着对一线劳动者不断更新观念的教育和提升整体素质的任务。其关注的焦点是尽可能提高劳动者适应社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就业者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个人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搭建一个坚实的平台。
(三)职业及职业能力的准确定位
职业定位。高职教育肩负着不断更新、提升一线劳动者素质的任务。高职教育属于能力为本的教育。它是为学生进入现实和未来市场就业或创业准备的教育。面对市场需求和新经济的挑战,培养出的学生应定位在就业有一定优势、创业有较强能力、继续学习有扎实基础、发展有广阔空间的位置上:立足于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祖国、爱岗敬业、探索创新的知识型劳动者。
职业能力定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要突出职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其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i个方面,即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应掌握相关职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并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分析、处理、解决一线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基本完成上岗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的各种准备。这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显著区别,、职业能力结构由两个方面组成。即个体的一般素质和个体所处的职业岗位相结合。能力应该是从业者的基本知识、职业技能和从业态度所形成的一种综合素质,是完成某种岗位任务的基础。因此,职业能力不单单是操作技能力或动手能力。而是综合的就业能力。
(四)专业建设的合理定位
高职教育就是为市场提供合格的实用型人才。它和人才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后备军,同时,市场需求也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规模和专业建设方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个人、一所学校。其发展的空间已打破了地域的界限。当地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内涵也随之扩展到了更大的范围。因此,高职教育要根据市场变化来设置专业。使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要根据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预测。不断调整办学方针和专业设置,及时增设社会需要的新专业。调整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旧专业,加强与企业的广泛合作。使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更具开放性、科学性、针对性。高职教育要快速发展。首先其专业建设必须符合市场的需求,紧密联系社会各行业,实现单一的学科教育向学科综合化、模块化教育转变,以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五)课程设置的科学定位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紧密结合社会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而进行。由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课程方案必须是开放的、面向市场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深入实际,与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共同构建开放的课程方案,突出职业性。突出职业性必须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课程设置从现实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出发。要遵循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应用为主旨,根据现代的人才观、教学观,结合生产、管理实践。强调基础理论的应用与加强实用技能的训练。要在课程结构安排上实现宽基础、多方向的活模块课程结构,做到专业渗透与交叉,从而使课程设置面向不同的职业岗位与岗位群。既有职业性又兼顾适应性。在课程结构方面。主要体现在知识理论上要“够用为度”,职业技能上要“适用为本”。高职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实践教学。学生必须参加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及动手操作技能,以全面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在课程管理上。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实行动态管理。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突出课程的重点和层次,使课程更加现代化和综合化。在补充、更新和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体现职业能力要求而形成课程体系。这种体系应是打破学科型的教学模式,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所以,依据市场设置专业。突出特色办好专业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
三、发展离职教育的措施
(一)提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营造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
目前,在社会上的一些人中间还存在着不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思想观念,仍然存在着传统文化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陈旧落后观念的影响。在教育内部也存在着重学科性人才的培养,轻职业性人才的培养,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现象。要提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营造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一方面要加大高职教育在社会上的宣传力度。转变社会上一些人的思想观念。把技能型人才视为宝贵的人才,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就是社会需要的人才,从而使人们对高职教育的作用有比较清楚地了解。另一方面要制定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发挥专长的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通过政策导向转变人们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认识上的偏见。要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和表彰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先进个人和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社会上形成重视提高劳动者技能。尊重技能型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增加高职教育经费投入,建立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
我国的《职业教育法》明确了高职教育是以政府或举办者出资。鼓励通过多种渠道依法筹集发展职业教育的资金,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职业教育法》颁布已经十余年,从高职教育投资体制运行的结果看。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而更重要的是建立并形成保证高职教育投资体制正常运转的长效机制。一要加大政府对高职教育的直接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对高职教育财政性经费应当逐步增长,逐年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目前,各级政府是大多数职业学校的举办者和出资者。应该履行政府的职责。要解决同一地区由于隶属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教育投入不平衡的问题,尤其应提高地、市属高职院校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增强地方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充分体现教育投入与产出的相对公平。二要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建设。促进企业与高职院校的有效结合。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经验,由国家通过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强化行业、企业和学校在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中的责权利关系。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直接或间接地支持高职教育的发展,形成校企间稳定、互利的办学机制。三要允许高职院校实行弹性学费收费标准。在高职教育步入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应逐步放开对高职院校的收费限制。收费标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设置上限和下限,设置下限是保证高职教育的必要投入,防止为争夺生源出现恶性竞争:设置上限是保证高职教育的正确导向,约束不正当的收费行为。此外,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鼓励通过多种渠道对高职教育的社会投入,包括社会捐赠和民间投资,并不断拓宽社会投入的范围和领域。
(三)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运行机制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国家应制定出台有关的政策法规,促使产、学、研形成利益共同体,达到真正的合作,建立起最佳的运行机制。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只有通过与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办学功能,有效地服务企业,这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正确途径。学校和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等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充分发挥自身教育资源的优势,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即利用学校与产业、科研单位等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特点来看,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是很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来培养。产、学、研合作教育应包括:在专业建设上,建立由用人单位的专家、学校的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专业建设研究,适时开发新专业,使学校的专业设置适应市场需求,实现与行业、企业的有机衔接。学校开设课程要根据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设置,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融合在一起。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要具有针对性,突出实效性;此外,职业院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掌握最新科技成果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使其尽快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内容。从而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同时,通过产教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为企业推广新技术和研究开发新产品服务。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26篇
很多人认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责任,而家庭和社会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的正面教育和影响相对较弱,有时甚至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学校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义不容辞的,但毕竟存在着局限性。学生在学校基本上能做到遵守纪律,尊敬老师,讲文明、懂礼貌。但走出校门,回到家里,学生的表现和在学校时往往有很大不同。很多学生回到家中,就是小太阳,小皇帝,长辈围着团团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的溺爱,造成了学生不会爱、不懂爱,缺乏同情心、对别人的关爱不知道感激和珍惜。有些学生在公共场合经常遇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比如随地乱扔垃圾,在墙壁上乱写乱画等,这些现象见得多了势必会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教育的作用。因此文明礼仪教育不光学校要搞,全社会都应当重视起来、行动起来。应当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讲文明、讲礼仪的良好氛围。
我们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由于受时间少、课程紧和教育素材缺乏的`限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的要求上,要求学生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做,不那样做,往往讲得不深不透,不能真正的感化学生,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自觉自愿地去接受。我们认为有必要让礼仪教育进入课堂。有关部门应当编写出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礼仪教材,让学生受到系统、深入的文明礼仪教育。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27篇
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好的教育能够对人起到良好的引导,下面是关于教育的议论文题目及范文,一起来看!
言传身教
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鲜花。家风如阳光,鲜花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才能清香宜人;家庭是种子,孩子是小树。家风如雨露,小树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茁壮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小时候,母亲经常会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母亲有时也会把家务分担给我一些,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每当我找各种理由推掉不做时,她都会笑着对我说:“哎!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做人要勤劳,要知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最近姐姐考上了大学,家里的亲戚每隔几天就会过来家里坐一坐,祝贺姐姐。也时不时的对我说,你也要努力了,像你姐姐一样考上大学。今天,经常来我们村子里卖蔬果的爷爷又过来了。我和妈妈去买橘子,剩妈妈还有邻居挑水果的时间,他对我说:“要好好学习哦,以后要考到博士!”我笑着答应了他。其实早在姐姐考上大学,看到爸爸妈妈骄傲地告诉别人,我女儿考上大学了,是福大呢!的时候我就立志也要像姐姐一样考上大学,让他们的心里多一份骄傲。
自古文人重“家风,先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因此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留下了不少“家教联”,令晚辈耳濡目染,成为“言传”和“身教”的典范。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时贪玩,无心读书,他父亲兴王心中担忧,就将他关在书房里,反复罚抄一副家教对联:“读书好练武好学好更好;创业难当权难知难不难。”规
定每天抄100遍,否则鞭笞。朱厚熜整整抄了100天,才领悟了父亲的苦心,痛哭下跪于父亲面前请罪。从此,他把这副对联挂在书房里,敦促自己用功读书。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鲜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清香宜人;小树在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我,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更加出类拔萃!
什么是教育
雅思贝尔斯曾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写到: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也就是说,教育并非单纯地传授知识,它更是一代代人行为品格养成、认知观念确立的过程。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为长远的投资。
近年来,高学历高知识教师陆续选择初高中就业,有些人认为此举大材小用实为可惜,可事实却不尽然。
老师是学生各种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学生成长中至关重要的角色。学校是一个有温度的大家庭,正如孩子们脚下柔软肥沃的土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了每个人的学生时代。我们之所以需要优质教师,不是为了让他们更加严谨地照本宣科,也不是用硕士与博士的光环打造出一所金牌学校。我们只是为了让每一双好奇的眼睛博览浩瀚的天空与璀璨的群星,让每一双灵敏的手足感受坚实的土地与渺远的苍穹。在和风细雨的养育中,稚嫩的小手变成了宽厚的手掌,天真的想法演化出睿智的思考,曾经的学生已在不知不觉间继承了那些不起眼的光辉品质,他们已是国之栋梁。
你或许会说,精英人才就业于科研系统,又何尝不是有效的投资?但我以为,我们缺少的不仅仅是一位位科学家,更是一个勤学善思人才辈出的民族。
我们或许可以让一个科研岗位暂时空缺,甚至可以暂时接受一位院士的隐去,他们就像参天古木枝杈上的一根枝条,只要树根不断,终有再生的一天,只要教育这潭活水源源不断,枯树朽木也可涅槃重生。你看到的是高材生委身初高中的遗憾,似乎是优质资源从学术界流失的可悲可叹,我却看到了孩子们汲取知识后的餍足与幸福,还有教育事业中正冉冉升起的万丈之光。国防军事的强悍是我们坚不可摧的外壳,教育的精良却能给你薪尽火传的自信与希望。所谓长远投资,是一个改变孩子们命运轨迹的契机,是推动国家发展最本质的动力。我们无法于短暂的时间内窥见这场改变的结局,但我们愿意抓住这宝贵的机会,试着燃起一簇小小的火苗,给我们的民族一个美丽的畅想。所以高学历就职基础教育何谈“大材小用”。
愿青葱翠竹拔节参天,愿星星之火终致燎原,愿泱泱大国人才济济,愿教育的灵魂恒久不散。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28篇
我这辈子会遇到很多人,我的语文老师何老师会记得我最多。
因为我在实验班犯了很多错误,我一直记得的就是那句话:好,我相信你。总觉得被肯定和鼓励会是我最大的自信来源。
事情发生在一个早上。语文老师让我们把前一天写的作文拿出来的时候,我一直保密。原因是我只写了一半的作文。后来何老师来检查的时候,看到我的作文,眼神就像一把利剑,刺入了我的内心。何老师问我为什么,我只能羞愧地低下头,默默对何老师说:“对不起,何老师,我让你失望了。我不该让自己偷懒。”
沉默了一会儿,何老师只说了一句:“上学前,把作文给我!”我抬头看着何老师,发现何老师的眼神里包含着失望和无法理解的感情。我又低下头,眼神黯淡下来,心想:可能何老师对我真的很失望。
第二天,但是当我看到何老师在我的'作文评价里写的东西。暗淡的眼睛,和新的光泽。评价是这样写的:想看看你的动作,不能太放松自己。加油!看到这两句话,我立马写了回复:何老师,谢谢你鼓励我。我想这一定是我最后一次放松自己了。我在这里答应你:以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再也不偷懒了。
后来何老师给了我那句话:好,我相信你!
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我找到了最原始的,不偷懒的,总是认真完成作业的;一个简单的肯定让我改变了很多习惯。有时候改变一个人可能很难,但有时候唯一的改变就是那句“我相信你”。
我很感谢这位老师,因为她的肯定和鼓励,让我再也没有偷懒过!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29篇
“硬式”教育
《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早已为我们阐述了家长要承担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责任,老师要担负将孩子教育成才的责任。其中体现的是父母认识到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必要性,以及老师严格贯彻正确教育方法的重要性。我认为,教育过程中,家长要充当引孩子踏上“受教之路”的“引路人”,而老师需扮演好培养孩子的“栽培者”,二者共同构建的全面且牢固的“硬式”教育体系才有助于孩子发展。
教育之于人正如阳光之于树木,是成材的必要前提,教育将赋予人生更高的价值和更深远的意义,使人生更加完满。在孩子有自主判断能力之前,父母需要引导孩子接受教育。但仅仅为孩子投入教育资金,将孩子送去学校学习的过程,并不是完整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诚然,学校教育是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但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以及以身作则的榜样式教育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孟母三迁”体现的是父母对教育孩子的客观条件的追求,“岳母刺字”则体现的是父母主观上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一客一主共同构成完整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父母使孩子得到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并让其获得家庭教育的濡染便是履行了“养且教”的责任。
目前我国已经制订了“九年义务教育”等相关法令,从法律层面强制要求父母送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因此父母更应重视家庭教育的辅助教育职能。法律措施最大可能地避免了出现“养不教”的可能,这是至关重要并且利于孩子成长的,其中体现了我国从社会层面到国家层面已经充分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严教”是使学校教育事半功倍的必要前提。“严”不仅要体现在要求和方法的严格性上,更要体现在教育方位的全面性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在教育学生时,不应只注重“授业解惑”——即仅仅对于知识的传授,还应重视“传道”,即对于学生人格品德的培养。相对于传授知识,品质的培养往往是需要潜移默化的,是更为复杂的,如果只贯彻前者,而忽视后者,便是舍繁就简的教育,是“缺斤少两”的教育,为师者的这种行为是“惰”的体现,是逃避对于教育学生这一职业和社会责任的行为。
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全面实施,而其中学校教育需要知识传授和品德教育的综合贯彻。家长、教师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便可以为孩子构建完美的教育体系,施教,且严,春风化雨式的教育助其成才。
另一方面,我们应思考:“不教”与“教不严”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他们一定是通过受教对象的某些不当行为体现的,如“高智商犯罪”案件,又如“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产生,除去“不教”和“教不严”的客观因素,“不学”,“学不全”的主观因素也是酿成德智发展不全面,甚至是未成年犯罪的因素之一,所以学生对自身严格要求,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履行自己作为学生的学习责任,常常自我反思,做到学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进行贡献。
因此,不论大小,一切接受教育的个体都需要不断自我反思,在引路人、栽培者自身承担各自责任的前提下,共同对教育进行完善、填充构成立体且坚固的“硬式”教育体系,使教育对象在正确、严格、全面的“硬式”教育帮助下不断进取发展。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30篇
托尔斯泰说过:“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与失败。”在当今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重要的个人素质,对自己、对他人要有责任感,对集体、对国家以及对自然也要有责任感,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呢?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的浅见。
1、找准切入点,提升责任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心理和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规律等实际因素,做到有的放矢。在对个人的责任、他人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教育侧重在对“智”与“学”、“克己”与“宽容”、“孝”与“慈”的理解,引导学生对自我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责任意识以及养成尊重、理解他人的品格和能力;在对集体、社会、自然的责任重点放在“协作”与“和谐”、“诚”与“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理解和认同。提升学生责任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要确定目标,塑造学生高尚的品性。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日渐多元化,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是塑造力、模仿力强的时期,培养责任感必须提高个人的鉴别力,防御不良影响,把“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之一,把“责任感”作为最美好的品性去追求,不断完善自我。二是要注重养成教育。责行是责任感的外化,是责任感的最终归缩。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必须重视个人的实践活动和养成教育,严格遵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把“责知、责情、责意”变为客观现实的“责行”,不至于沦为“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履行行为规范,尽职尽责去完成自己的职责。
2、以知识积累为载体,培养责任感。通过课堂教学,以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国情教育,使学生了解、明确社会赋予每个人的神圣使命,并将其内化为自我体验,增强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
3、寓责任感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教材中富含深刻的道德思想内涵,要善于开发其培育人的功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壮志雄心,“为中华的富强而孜孜以求”的不息精神,都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最优秀的教材。用教材中伟人的事迹,科学家的故事来唤起学生为中国的富强而奋发的责任感。同时,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近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接近适当的哲学、历史作品,培养他们开阔的胸襟和敏感的心性,以优秀的文化来培养学生,通过自身感知、觉悟的拓展与升华,取得实效。
4、强化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教育,培养责任心。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教师尽量给他们安排为集体服务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学习、生活、工作的主人,让他们能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这样,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管自己,学会各司其职,恪尽职守。在学生履行职责时,难免出现差错,教师要及时分析原因,及时找他们谈心,适时提醒他们,使学生逐渐学会自己控制自己,自己约束自己,促使学生的责任感日益增强。
另一方面,使学生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社会的责任心。作为社会成员之一,每个人都在享受其它社会成员所提供的服务。反过来,个人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别人贡献自己的力量,要对社会尽义务、尽责任。
5、运用好榜样示范作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作用在个体性格形成过程中影响极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过渡期,是非观念还不够明确,往往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情况。因此,应当重视运用榜样的经验作用,卓有成效的帮助学生。在教育中注意发挥三种榜样的示范作用:一是古今中外的伟人和楷模的榜样学习;二是学生群体中先进分子的辐射作用;三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
6、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合力强化责任意识。健康的舆论是培养人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对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言行能及时作出褒或贬,肯定或否定,倡导或抑制的评价,对所有成员进行直接的监督和调节。集体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他们的成长需要集体生活,特别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得到集体舆论的认可,他们就会更热爱集体,更愿意为集体贡献力量。健康的舆论使学生更信任集体,更依赖集体,从而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责任感。
7、完善考核评估,推进责任感提高。责任感的培养要落实到实处还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评估机制。有了评价的标准,学生在管理和被管理中认识到责任,学会履行职责。要建立学生个人评估、班级评估和班主任评估、家长评估多个层次的考核机制,在评估方式上采取自评、互评、家长评、领导评等多种形式,形成公平、公正、积极向上的评估机制。张榜公布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三好学生、优秀干部评选、班团先进评定、奖学金的评定、优先推荐就业等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尽责者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失职者以舆论谴责、行政处罚,必要时给予制裁,扬善抑恶,真正形成尽责者光荣,失职者可悲的环境,以推进责任感素质的提高。
总之,通过以上措施让学生感受到责任感的重要,自觉产生强烈的内驱力,在大小事情上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31篇
20__学校工作计划:教师个人发展计划
20__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五个年头,是我的五年个人发展计划中重要的收获性的一年。我为自己作了以下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一、专业发展状况的自我分析
1,优势:(1)善于采集教学资源,能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信息资料,丰富课堂教学,认真执行二期课改教学理念。
(2)教学积极性高,和学生的交流比较有耐心。
2,不足:(1)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本人自身的教学经验的积累还较少。
(2)要从对学生作业的讲解和分析到位转到学生掌握运用到位。需要从作业中反射出更多的知识点,知识面也应更广一些。
3,对策:(1)不可缺少的是自身的不断“充电”,自学或研究生课的学习是必要的,加强自己在英语、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史学等方面的知识积累。
(2)完善与不同学生的沟通方式,积极主动地加强对学生的了解。
(3)调整教学方式使其不断完善,对于我这个青年教师而言需要汲取经验,巩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二、专业发展计划
1,德育:树立健康的美德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通过美术课程的特殊性,让学生用健康的正确的美的眼睛来谱写人生之曲目。
2,教育教学:(1)学习和应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采集全方面的教学资源来充实教学内容,使其新颖而有可学性;
(2)认真参加教育心理学的培训;
(3)学习人性教育方面的书籍,它对现代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的比较透彻,通过学习也可以近一步地从书本中了解我们的学生。
(4)积极本专业外的知识的学习,加强传统知识的学习;
3,专业培训:(1)进修英语专业研究生;(2)强化专业技能,扎实已有的专业技能把握机会学习新的技法;(3)认真研究新教材;(4)全面掌握非专业方面的文学,史学和教育学相关知识。
4,教研活动:积极参加新教材的培训
5,读书计划:每月读三本书,写读书笔记
6,科研:写教育论文
三、专业发展的期望
1,教学:运用教学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通过自己的钻研和努力掌握更多的英语技能;加强专业语言的传达,让学生学着运用。
2,教研:扩大作业分析中知识的容量,进一步辅导学生完善作业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信心和作业的耐心,积跬步而至千里使得自身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提高小考和测试的频率,提高三率。
3,论文:对教学的反思,教学感想要做即时的记录,整理和归纳鲜明的个例。保证一年至少写一篇论文。
4,创建教学博客: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32篇
秋日清晨的风是不错的,既柔和却又“干净利落”,拂过人们的面颊只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感叹和怀恋。天上的白云如薄絮一样平整地铺开,就像我们此刻在操场上整齐地排列着站着军姿一般。
开学前一直和同学讨论的国防教育伴随着那“秋老虎”到来了。本以为操场上应是秋风散散,没想到却放了晴。啊,这秋日的异常的太阳!刺眼的阳光下,我恍惚地站着军姿,思绪早已飘到了九霄云外。教官尖锐的哨响划过整个操场,忽地把我拉回现实——这意味着我们至少可以活动一下了。稍作休息过后我们又开始刻苦地训练,稍息、跨步、齐步走……一样不落。尽管效果总是不如人意,但那额头上的汗珠是我们努力的证明!在一遍又一遍的齐步走中我好像领悟到了一点,一点政委教官说的那种“纪律中自由的快感”:每当大家迈着整齐统一的步伐在操场上来回练着,喊着响彻云霄的口号,每一步都迎着风,每一步都冒着骄阳,每一步都如此坚定有力!
还是那阵风,它灵巧的在人与人之间来回穿梭,带着操场旁香樟树语的祝福,带着老师寄予我们的希望,带着父母几日不见的想念与关怀,一并吹入我们的心灵,是这样的顺心。就是这阵奇特的.风,让我领悟到了一点“纪律中的自由”,我好想这般坚持不懈地一直走下去,走向胜利的舞台,走向成功的彼岸,走向光彩的人生!
从晨光到余晖,从雏鸟到雄鹰,从踌躇而行到自由奔跑,这是我的期望,也是我们的走向。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33篇
泱泱大国五千年,最不缺乏的就是教育的力量!教育给人以知识,给人以传承,给人以生活的希望。今天我就浅谈一下教育,说说教育,我们学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教育需要温暖的力量。如果说,我们是寒冬里的一片树叶,那么教育便是给我们温暖的一种力量,有的人,将教育视为一种温暖的力量,其实我觉得教育更是育人的一种体现。
我的姑姑是一位小学英语老师,她就特别懂得教育,更喜欢因材施教,根据孩子不同的性格来做一些学前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都非常的优秀,有很多超乎常人的品格。所以我的姑姑也连续几年被评为“山西省教学能手”,这便是教育所带给人温暖的力量。可以从人的心底暖到心田,这就是教育带给人的提升。
教育也可以是人的品德得到优化。我原来是一个特别淘气的孩子,经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但是结果我父母几十年如一日的调教后,我的性格变得温润开朗,对待别人也彬彬有礼,还可以做一些接待的`小工作。这便是教育给我带来的改变,我真心希望我的这些改变能够更好地传播给大家,让大家也从中享受教育的福利!
教育是一种修行,更是一种品格。古人云: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是的,只有得到了这样的教育,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提升自己!只有真正享受到教育的福利,我们才能从中得到更好的启迪,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34篇
记得在小学三年级时,我们班有个男生G,很霸道,号称“打架王”,和他同桌的女同学都被他打哭过。这些女同学的家长就到班主任那告状,要求调换座位。班主任换来换去,最后把我调到了G身旁,这下我可倒霉了,G上课用脚踩我,下课扯我的辫子不说,还用钢笔在我的白衬衣上画,我被他欺负得忍无可忍,回家后哭着向妈妈诉说委屈,并要求她去学校让老师给我调座位。
妈妈听了我的'诉说,抚摸着我的头说:“白衬衣脏了不要紧,洗干净就是了。你要多给他讲道理,学会和同学相处,这事妈妈不能代你解决。”看着不近人情的妈妈,我无法理解,心里充满了埋怨。
后来我尝试着和同桌友好相处,我拿了好吃的会主动分给他一些,他蛮横的时候,我会给他讲道理,学习上他遇到难题,我给他讲解,他不会写作文,我帮他列提纲。在我的帮助下,他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再也不欺负我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换过很多同桌,和不同性格的同学在一起,我学会了与人相处,学会了对人要宽容,懂得了真诚的沟通和帮助是搭建友谊的桥梁。随着渐渐长大,我才恍然明白妈妈当年的良苦用心,她这样做是想让我独自面对困难,学会处理问题,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当生活不尽人意时,不要一味计较和埋怨,更不要一味依赖别人,要学会化解矛盾,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困难,永远做自己该做的事,总有一天会烟消雾散,迎来美好的生活。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35篇
清明节到了,不禁想起去年的那件事,那个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他已在天堂。林鑫炫,你还好吗?心中是否有遗憾,是否也想和小夥伴们在阳光下玩耍……想到这,心里很难受。
时间回到2012年4月21日,放学后,鑫炫在去商店买东西的路上,遇到了同学的一个亲戚,说要带他去玩。玩,多诱人的`字眼,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没有抵抗力的,并且又是认识的叔叔。谁知那个熟悉的叔叔,却有了邪念。“我们来做个游戏”,叔叔请鑫炫爬进後备箱里,林鑫炫毫不犹豫地爬进去,没想到叔叔“砰”的一声关上了後备箱的门,林鑫炫立刻处於黑暗的世界里,慌了,害怕了,挣扎了,无济於事。一个如花的生命结束了,定格成了照片里那依旧灿烂的笑脸。妈妈的泪已决堤,爸爸的心愤怒颤抖……
鑫炫的事,让我若有所思。熟悉的人有时也是可怕的;爬进後备箱这可不是什麽好玩的游戏;有事必须要先请示下父母……这个社会飞速发展,可妈妈说:“人心不古啊!”还有那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必须要多长个心眼,多留心。
安全,太重要了。过马路要遵守交规,当心过往的车辆;放学最好结伴而行,不要在外边逗留,赶紧回家;一个人出外时尽可能不和陌生人说话……
安全,是平安、是期望;是爸爸妈妈脸上的幸福;更是那活蹦乱跳的生命……小朋友们,明白了吧!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36篇
暑假到了,因为我写字潦草,所以爸爸带我到少年宫报了一个书法班。我认认真真地开始练字,小河边、小桥上再也看不到我和小伙伴玩耍的身影了,我一连练了十几天,可一点进步也没有。我一赌气丢下笔不练了。
爸爸发觉我这几天没练字了,便神情严肃地说:“你这几天怎么不练了?”我嚷道:“我连续练了十几天,一点进步也没有,看来是没希望了,不练了!”爸爸听了转身从书架里抽出一本厚厚的书,拉着我坐在他身旁。
我一看,原来是一本《名人故事》,爸爸慢慢翻开书,指着一篇文章对我说:“你看,这篇文章是说爱迪生怎样研究电灯的,爱迪生为了研制出电灯,实验次数在九千次以上。他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但他从不泄气呀!”
我的内心没深深的震撼了:是啊,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实验了九千次以上,可我练字才几天就厌烦了,就灰心了,和他相比,真是太渺小了!
爸爸站起来,又语重心长的说:“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你练字应该持之以恒,不应该半途而废呀!”
听到这里,我低下了头,说:“我一定要像爱迪生一样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好好练字!”
爸爸微笑着对我说:“只要你持之以恒地练字,一定能练出一手好字。”
我用力地电点头。于是,我又拿起了笔,开始一笔一话地练。几个月后,我的字有了很大进步,还被老师表扬了呢!练字让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把一句名言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37篇
十年课改实践深化了一个重要认识:音乐课程需要一种适宜的哲学观引领和指导。两版课程标准所彰显的哲学观,标志着我国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辐射到实践领域,音乐教育哲学学科的形成已初露端倪。本文通过分析和对比两版课程标准,探讨引领和影响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实践的哲学思想,这是本文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课程标准的研制促进了我国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与发展
“教育哲学具有理论性、综合性(或概括性)、批判性等特点”,是“对教育中的一些根本问题,从哲学的高度进行研究和探讨,从中找出一般的规律,作为教育理论和实际的指导。”在音乐学科,国外音乐教育哲学思潮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至今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并推动了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我国,廖家骅的《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考》是较早出现的此课题研究论文。但和国外音乐教育哲学的发展状况相比,我国的相关研究一直处于薄弱状态,导致了音乐教育更多停留在应用教学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层面,缺乏宏观层面哲理性理论的支撑。
以2001年新版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标志,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出于本能和自觉开始寻求更深邃教育哲学理论的支持与指导,在课程标准的研制中借鉴和吸收了不同学说的精髓,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实现了音乐课程理论建设上的新突破。自此,国内学界开始逐渐关注音乐教育哲学,产生了围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一讨论,以及对国外研究成果的译介、专题研讨和硕博士学位论文的专项研究。
关于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讨论和争鸣,代表性观点譬如:管建华针对“以审美为核心”的哲学理论基础,提出了批判与质疑,他认为审美音乐教育的认识论基础是过时的普遍主义,是反历史主义和反哲学语言学转向的,并借鉴国外音乐人类学的研究和后现代哲学的理论视角,提出了“音乐作为文化”的音乐教育哲学观。⑥杜亚雄认为,音乐属于表演艺术及其非语义性两个基本特点决定了音乐教育不能以审美为核心。在创作、演出和欣赏三个环节中,“表演”最为重要,音乐教育应该“以表演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演唱、演奏能力为重点。李渝梅和李方元评介了“功能音乐教育”哲学观,这种哲学观认为审美音乐教育限制了音乐所能起到的功能,不能使音乐教育在广泛、多样的功能方面表现出应有的作为,而功能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新观念,体现了包容与进步。
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国内学者们开始从哲学角度进行思考。王耀华提出了“音乐创造为核心”的哲学观,认为音乐是最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应将“创造”贯穿于音乐教育实践的全过程。刘沛认为,目前音乐教育的价值观点呈相互融合的趋势,应该在进一步研究音乐教育的本质、功能、目的等重要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基于音乐学科本体及其文化语境的多维度的音乐教育逻辑体系和价值范式。宋瑾提出,音乐美育中将美作为善的附庸,把音乐作为教化的工具,这种错误观念影响了具体教育实践。音乐教育中要实现“以审美为核心”,必须改变“重善轻美”的历史惯性。廖家骅赞同当前我国多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在坚守“审美教育”观点的同时,提倡“洋为中用”的治学态度。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兼容论”、“求善论”等观点。
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以音乐教育哲学研究为选题的学位论文,例如:《音乐教育哲学的审美范式与实践范式》、《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美国音乐教育研究》、《后哲学文化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认识和思考——基于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当代中国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乐者“乐”也——音乐教育哲学基础之省思》。此外,谢嘉幸1997年把埃利奥特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介绍到国内;《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在我国翻译出版;2009年广州大学举办了国内首次音乐教育哲学学术研讨会,埃利奥特本人被邀现场讲学,使国内对音乐教育哲学的关注和研讨进一步走向深化。以上研究成果,折射出我国十余年来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发展状况,显示出课程标准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无论是音乐课程标准中对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借鉴与吸收,还是从音乐教育哲学角度来研究音乐课程标准,两者之间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辩证统一关系,这是我国音乐教育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走向更深邃哲学理论研究层面的必然。
二、课程标准的修订彰显了音乐教育哲学的引领作用
“音乐教育哲学基础的定位,关乎音乐课程价值、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标准、课程实施等几乎是音乐课程的所有方面,可谓举足轻重。”2011年版课标,从理论阐述到实践操作标准,无不显示出音乐教育哲学理论上的基础意义和实践中的引领作用。
(一)理论上的基础意义
2011年版课标作为国家规范和指导基础音乐教育的正式文件,在理论上海纳百川,广泛汲取了当前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重新界定了一些重要的概念、理念及其内涵,体现出音乐教育哲学在课程发展中的理论基础作用。
2011年版对“音乐审美”的内涵做了理论上的深化:“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音乐审美内涵的重新阐释,厘清了2001年版中不明确的概念界定,避免了实践中的误读,提升了理论上的意义。“课改”以来,对音乐审美的片面理解,主要表现为审美主体(学生)对审美对象(音乐作品)的单向体验,在2011年版中得以澄清和明确定位。使“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从理论上揭示了作品本身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独特作用,在实践中修正了音乐教学中的主、客体之间的裂痕,显示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新方向和新理念。
2011年版梳理了“审美”和“美育”的关系:音乐审美“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审美”指向非功利性的精神需求,是音乐教育不可替代的独有价值和功能。“美育”是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以塑造完美人格、发展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二者密切联系,共同构筑了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中“美”与“善”的教育价值取向。从音乐教育哲学角度来看,如果重“善”轻“美”,实践中会导致以德育化的认识活动进行审美教育,使受教育者得不到真正的音乐审美体验;如果重“美”轻“善”,则也不利于音乐的多种教育功能的发挥。审美和美育的关系涉及到音乐教育实践的方向和教学操作,因此,2011年版在理论上给予了全新的阐释与提升。其“审美”理念扎根于我国传统音乐教育思想,强化了音乐艺术的本质和价值,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手段之一。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2011年版课标强调“审美”和“美育”为“我国”所特有。早在《尚书》中,就有我国古代关于美育和艺术教育的最早记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审美”和“美育”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范畴,指导着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和审美实践的进行,成为东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1年版课标的哲学基础中,我国传统音乐教育哲学思想成为了重要部分,使“审美”和“美育”等一理念的理论基础更为扎实,也促使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更为本土化。
(二)实践中的引领作用
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以逻辑思辨为主,但必须超越纯理论层面并应用于实践,方能显示其学科价值。在2011年版扩写的“课程设计思路”部分,体现了音乐教育哲学对教学实践的重要引领作用。
第一,加强了音乐课程中美育的可操作性。为了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2011年版将教学内容整合与拓展成四个教学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的四个教学领域有机融合,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用“以情动人”的方式,培养学生知、情、意的能力,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011年版课程标准从音乐教育哲学的角度出发,为新中国建国后历经曲折的美育确立了实践上的立足点。
第二,2011年版课标特别关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强调理论研究能够反映和引导实践活动。在音乐教育哲学研究领域,国内的一些学术论文局限于理论思辨层面,缺乏与具体实践的结合。最近,笔者有幸见到一份修订中的音乐教材目录,曲目囊括了不同时代、风格、流派和地域的优秀音乐作品,包括奥尔夫和柯达伊的经典教学曲目,其中一首柯达伊作曲的《滑雪》,不但标注了柯尔文手势,还在教学细节上做了符合我国音乐教育实际的处理。这反映了当前一些音乐教育的实践探索已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未能与实践很好的结合。2011年版课标纠正了上述偏颇:“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此表述将审美论、文化论和实践论等哲学观有机融合,并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强调了多样化音乐实践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搭建了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
第三,2011年版课标强调了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2001年开始的音乐课程改革中曾提出“淡化知识技能”的口号,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一些片面的理解,甚至部分教育专家也认为审美能力是独立的,和知识技能并无关系。2011年版课标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出发,把“音乐素养”概括为“双基加四个能力”:“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并明确了掌握一定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作用及意义:“应正视这一客观的学科规定性,正确处理课程中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关系。”
三、在一定文化立场上实施兼收并蓄的开放性哲学观
2011年版课标的修订与颁布,显示出我国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渐趋成熟。尤为重要的是,其理论基础并非学术拼盘,而是在坚守自我文化立场的前提下,实施了兼收并蓄的开放性哲学观。
(一)反思:文化立场
当今世界,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作为文化传播与传承主阵地的教育领域,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保持本民族的文化根基是重中之重。1994年10月3日,在日内瓦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上通过了《为和平、人权和民族的教育综合行动纲领》,其中指出:“教育必须教育公民尊重文化遗产”。一个国家或民族想要发展,吸收外来进步文化必不可少,但前提是必须保持本民族的文化根基。所以,当今各个国家更加意识到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性。反思音乐教育哲学研究,如果脱离文化立场和具体国情,以堆砌国外的各种理论观点做为立论依据,其结论难以令人信服,也不能在理论和实践双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和而不同”的传统哲学思想。“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哲学精神,“讲求共存与和谐相处,承认事物各个组成部分的多样性,但并不互相排斥,即使是不同质的实体和部分也可以在某种逻辑精神的联系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音乐教育哲学的“和而不同”应是在保持自我文化立场的前提下,以中国传统音乐教育思想为中心,国外理论为多样化补充的哲学观。目前国内音乐教育哲学研究已显现出重建文化立场的趋势,如有学者指出了音乐教育哲学研究中民族意识的重要性,还有学者认为中华大地上有着足以令当代音乐教育安身立命的哲学根基。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38篇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它通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超越一己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
幸福,是人的向往和追求。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要让短暂的生命发光,有尊严有意义地度过一生,必须接受教育。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加,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社会竞争空前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接受教育,唤醒潜力,发展才智,才能摆脱愚昧,增长才干,丰富人生,享受现代文明,在职业活动和其他活动中获得成功。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败至为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39篇
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往往与教育有关。而中式教育,就是我们中国最大的悲哀!
一.“大让小”式教育
“妹妹这么小,你应该让给她!只剩一块糖了,给弟弟。你作为一个姐姐,干多一点活会死啊?!”这些话大家估计都能耳熟能详,这些不过是“家常便饭”。为什么大家都是父母亲的亲骨肉,态度却天差地别?为什么什么东西都要给弟弟妹妹?为什么他们在嘻嘻哈哈地玩,而我们却要在一旁辛辛苦苦打扫卫生?这,都是因为,中式教育!
二.“小错大错”式
“你看你,为什么不带好妹妹?”只要弟弟妹妹犯错,一个天大的“黑锅”就甩在了我们身上。父母只会怪我们沒看好他们,却不怪自己在一旁玩手机而不教育。黑锅都在我们身上了,还要顺水推舟,让我们“享受”皮肉之苦。而自己却振振有词,满身正气。
三.“无理就打”式
父母在误会、做错事时,我们总会解释。然而,一但发现自己词穷理缺时,便不装“正人君子”了,直接变成凶猛的野兽,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就上,而我们却有理说不出。
四.“对比”式
“你看你们的xxx,学习又好又孝顺父母,再看看你......”每一天说着别人家女儿儿子多好,可忘了,我们才是你们亲生的'啊,我们一直在努力啊!不管我们多优秀,多孝顺,可你们只喜欢别人家的孩子....
愿中式教育,灰飞烟灭!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40篇
教育之责
教育的目的在于立人,培养人才。然而在培养孩子成才的过程中并不会一帆风顺,如果教育者没有承担起足够的责任,那么就很有可能发生一些我们难以预料的事情。面对孩子,每一位教育者都应做好自己的职责,多方的协作下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人。
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就在强调孩子生下来,父母不只是抚养他,更重要的是教育他,要教育他接触这个世界最基本的方式方法。原生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童年的回忆往往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孩子最后形成的性格也与父母的教育有着巨大关联。“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点明了源的重要性。在教育上,家庭就是孩子学习的源。比如丰子恺,他是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长大,他在孩童时期备受长辈们他疼爱。这种脉脉温情也让他的骨子里刻下柔。当他教育下一代时,也是蕴含着柔情,不会过早地扼杀他们的天性,“放纵”他们在自己的书房里玩耍。正是因为这一代一代的优良教育方式,才能让他们有温柔且坚毅的性格,支撑他们面对着人生中很多困难。因此家长应该先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方式,才能教育好孩子。或许可以从自身出发,自我反省、以身作则,孩子也会更上一层楼。良好的家庭教育会给孩子的内心涂上温暖的底色。
当孩子逐渐成长,进入学校后,学习的主要对象就从家长变成了老师。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是学生学习成长当中的引路人,教导他们知识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自古就对老师有要求:“教不严,师之惰”,老师如果没有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那么就是老师的懒惰了,如此还会导致学生无法改掉恶习,对他们有很大的消极影响。而纠正学生在孩童时期养成的恶习则需要花费老师大量心力。尤其是小学老师,她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注意小动作”“改掉小毛病”,正是因为她们能注意细节,在坏习惯刚刚长出苗头时,就果断地掐断,不给恶习生长的可能性,学生才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严谨的育人态度,让学生获益颇多。然而当下,这种“严”在外界不知情的人眼中,被胡乱地认为是老师教学过于严格。指责声、骂声一片,导致社会上有很多对老师的误解。这使得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面对很多外界社会带来的压力,让他们的严谨教学受到限制。当他们想对学生有严格要求的时候,又担心被人指责,导致老师有不敢管但又自责自己不尽职的心理负担。
解决各方的教育问题,需要家长以身作则,老师严谨治学,外界则应理解学校教育,以发展的眼光看孩子。孩子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下,才能更有效地学习。当大家都正确看待教育问题,不再片面地指责一方,找到最合理的解决方法,很多教育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们只有正确对待自己的教育之责,才能实现我们共同的教育目标。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41篇
从前我是一个很不爱学习的人但我很热爱体育。后来经过我的父亲一步步的教导我之后,我发现自己变得热爱学习了。我记得有一天我的数学问题没有解决,后来我的那一个数学问题,经过我父亲的教导下我把那数学题算出来了,从那以后我发现自己似乎热爱算数学问题了。
父亲是我的教师,我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热心教育,我记得小的时候,说起那时候我是一个很调皮的小孩,我有一次小时候因为父亲看我太调皮打了我几下,而我那时还小不懂得父亲的一片苦心,我从那次恨了我自己的父亲以后我感到自己很不懂事,父亲教育我,把我从一个小调皮教育成了一个懂得感恩的小伙子。
我从经历了这些事情以后,我学会了感恩,我从一个调皮,而又不热爱学习的人变得,学会感恩、学会了学习,我从此保证我会认真读书报答父亲,感谢他给我指明了一道人生的道路。我还记得有一天父亲带我去五尖山玩,他带我爬山我那时看到那山十分高,我心里可以说十分害怕,但我又十分的有自信心,我跟父亲到山上去了,我爬到那山中间的时候,我发现我的人开始在发抖,我父亲告诉我要一步一步的'爬上去,我经过父亲的那句话我又慢慢的爬上去了。
我的父亲是个很爱我的人。我从此懂得了感恩,我十分的感谢我的父亲。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42篇
关键词: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 个性自由发展
摘要: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和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举措,也是充分挖掘个人潜力以及发挥学生个人专长的教育手段。只有从职业教育的本质出发,认清职业教育的根本意义和教育目标,才能更好的发挥职业教育的职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创造型人才。
一、前言
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很多人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出现偏差,认为职业教育是“二级教育”,是学生因成绩等原因无法继续求学而退而求其次的就业培训。观念上的误解,忽略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一部分的育人职能,忽视了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引导的学生个性的培养。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给予积极的引导,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全能型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在倡导个性张扬和创造力的今天,职业教育应该跳出“职业培训”的错误认识,回归教育的范畴,以个性发展为宗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施。
二、职业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
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职业生涯中度过的,因此个人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人生的发展方向。通过职业教育的培养和正确的引导,针对个人的职业理想培养必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职业教育要以人为本,同时兼顾社会的人才需求动向,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立和就职人员的培养上,填补了高等院校的教育空缺,两者相辅相成,为经济发展的需求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保障。由于个人的特性、天赋、爱好的不同,生活背景的多样化等原因,使得教育本身要有针对性的充分发扬学生的个人所长,并制定适合个人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发展目标。职业教育为个人成才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途径,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职业的变迁,不断为个人发展提供新的教育与培训。
三、人在普通教育的弊端中渐失个性
1.学前教育——在无个性的生活中熏陶
幼儿园作为人生最初始的早教教育,应该在充分张扬儿童个人天性的基础上实施智力等方面的启蒙。然而纵观国内外早教的差异,我国现行的早教事业,呈现出一种过分强调智力培养的趋势,与国内不同的是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或教育体制相对完善的国家,无一不是把个性的培养放置在首位,把早期教育定位在创造性的启蒙上。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上的弊端从高等教育一直延伸到启蒙教育阶段,很多幼儿园过早的引进小学课本,提前将学龄前教育变为小学教育的第二课堂,而家长也以孩子提早掌握适龄以外的知识为荣。错误的教学定位,忽视了启蒙教育阶段应有创造性、趣味性教育,而过早的将小学的压力施加在学龄前儿童的身上,磨灭了童年的乐趣,扭曲了启蒙阶段的个性养成。
2.中小学教育——个性迷失在沉沉的书包里
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期待和脱离了孩子本身个人天赋以外的才能追逐,加剧了教育的模式化。从迈入小学校门的那一刻起,文化课的成绩就成了衡量孩子成长的唯一目标,在可悲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了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每个学生被打造成千篇一律的个性,遵守学校规章,认真学习等。中小学阶段无形中扼杀了很多孩子刚刚萌生的富有创造力的想象和对自己特长学习的渴望。
3.大学教育——个性迷失在对功利的追逐中
大学教育被视作是人才培养的土壤,然而经历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高考洗礼过后,很多学生将大学校园看作是抒发自己多年来麻木生活的乐土。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十几年应试教育对个性的压抑和抹杀,使学生的特长没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培养,并没有形成一种健康的自我人格。由于早期教育和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没有培养出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得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变成一种模仿,而不能发挥出对某一学科或知识的创造性理解和发现,制约了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究根到底对科学的发展无利。
四、理想的职业教育体系让个性自由发展
1.大职业教育伴随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
大职业教育理念的提出,即融合了教育与培训,学校内与学校外,职前与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正规与非正规,学历与非学历于一体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根本是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学生的职业培养服务。职业教育要满足学习化社会对每一个个体的发展需要,同时满足社会对人才与劳动力的需求。从职业教育的宏观角度来看,职业教育应该面相所有的学习者,满足他们的职业技能需求,并根据个人的职业理想,构建一个开放化的自主学习环境,职业教育就是衔接个人特长与职业理想的桥梁。
2.职业指导陪伴个体的成长过程
职业的选择应该本着个人的特长、爱好、基本能力等多方面个人主观因素,而不是单凭客观职业发展动向、薪资待遇等外在条件。在职业的选择时,首先要认清自己,然后才能选择一个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并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自己的选择。从而使个人的创造性和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职业指导就是要引导学生审视个人的能力,从个体出发去理性的看待职业。职业指导强调个体成才的内因,在尊重个体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重视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和谐地结合,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能力进行适当的指导,并对就业后的工作进行辅导。
3.现代学徒制中展现自我个性
学徒制培训不是今天才开发出来的培训方式,而是借鉴了前人数百年的技术传承方式而引入职业教育体系的。学徒制的优势在于,培训目的明确,在完成职业选择的基础上,针对有明确职业方向的学徒,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岗前培训,就业形势比较明朗。培训内容充分考虑到了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职业培训,着力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很多还可以享受一定的薪资待遇,解决了学徒教育费用的负担问题。最根本的优点在于,学徒的选拔过程中,已经能够充分的估计到个人的能力与个性,是在实施了个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职业教育。首先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了学徒的个人意愿和职业选择,而后才是专业技能的针对性培养。
五、结语
职业教育的作用在于促进个体职业能力的发展,完成从起步者到能手,从新手到专家的转变。这种将技术理论教育与工作现场培训相结合的学徒培训模式,将职业的工作任务按特定的方式融入到职业教育过程中,学生将职业经验的累积过程与深化知识的过程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工作现场中获得未来生活工作准则,而且学生能通过这种融合方式在成为专家的路上不断累积知识。在成长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横向和纵向两方向更加自由地选择未来发展的道路,从而实现个体的个性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欧阳河.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刘桂林.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刘春生.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43篇
教育问责,谁之功过
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中一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传唱甚广,诛伐了家庭和老师的教育缺位问题。而近年来,“教育缺位论”再度成为社会热点。由此观之,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教育责任的思考从未断绝。在此起彼伏的反思与探讨声中,不禁有人发问:学生之过,应当全部归咎于我们的教育之失吗?
教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的人可以进行毕生的自我教育。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自我教育出现漏洞,那么作为“教育者”的父母师长以及上溯到整个社会教育界,都难辞其咎。
“教养”,体现了一个人内在修养和品格。这个词,也恰恰说明父母的责任除了养育,更有“教育”。《左传》云:“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所自邪也。”来自于父辈的家庭教育,是根植于心底的教养和一道道镌刻在灵魂之上的“界限”。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子女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教育的得当与否,都将折射在孩子这面“镜子”上。所以,当家庭教育缺失,灵魂上的“界限”、心底的教养也会随之模糊、破碎,造成个人的道德缺失。
老师的教育责任比父母更加重大。《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规范了师者的学术引领责任;而启功先生提出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则规范了师者的道德引领责任。近日,有一起大学生恶意亏欠小吃店店主钱款的事件,该大学的一名教授听闻后,登门道歉,自责是教育之失。这位教授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了道德标杆,也为教育界树立了榜样。身为师长能否引领学生迷途知返,不仅对学生本人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更影响了社会未来的发展。正如梅贻琦先生所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而有大师之谓也。”师道既尊,学风自善。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
父母与老师的影响范围是小部分的。若追本溯源,我们势必要反思教育“天平”是否发生了倾斜。天平上的两个砝码——“树才”“立德”不能有丝毫偏倚,只有天平平衡,才能培养出兼具仁与智的“完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才易,成为有德行之人需要整个社会的教育界同仁给予足够重视。教育的重心,不应是追名逐利、以成绩和证书量人,而是立德树人。各类学术造假事件所反映出来的拾人牙慧、“偷梁换柱”所取得的“学术成就”终沦为金钱与权势的牺牲品,无非是浪尖上五彩斑斓但虚无缥缈的泡沫。教育界中每一位同仁都是教育的风向标、指南针,应当加强道德引领作用,让道德与知识站在同一座山峰之上。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父母、老师与社会的教育责任和影响不容小觑更不容忽视。木铎金声已响彻百年,相信教育界的未来会在各方的共同引领下更加美好。
教育议论文_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心得体会10篇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44篇
您在我们的心里是多么的受人尊敬.我们都知道!老师,您在我们的眼里是多么的慈爱!老师还在批作业。她累了,可她又想到了同学着急的等着他们的卷纸,她下定了决心:必须批!当我们看到老师拿着卷纸时。为什么,放学的铃声响了,突然,我看到了老师两眼的泪花!老师是圆丁,哺育我们这群小草长大,在那个班级里面,我们的心里就想,谁注意到了老师那深深的红眼圈!老师!我们觉得很难受?可是,可是?因为后天是星期天,老师又要领着我们,心里又平静不下来。终于,老师不也难受吗。啊,下午老师领着我们复习。突然之间。记得在我8岁的时候?她还要加班两天,在寒冷的冬天给我们温暖:“祝你们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却把我们惊呆了;老师是一碗热奶。老师突然坐在椅子上:“复习,有一位全校最严的老师----刘老师!”说着说着,我看到过这样一幕:老师在办公桌前批改我们的作业!记得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夜深了,领着我们复习呐。说小时候,我被分在一年八班,复习,再复习!”啦,老师突然对正在一心写作业的我们说:“昨天教育局决定把期末考试改到后天去”,这一声不要紧!又过了一天,人也静了,可老师还是在那里批改作业;老师像是我们的母亲:谁又考了满分啦,可是你们不想想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45篇
教育之殇,归结于谁
在从小的耳濡目染中,《三字经》中这句“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深深的烙印在了每个人心里,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人之父母既然抚养了孩子,就应该再给他们以好好的教导,那本是父母应尽的责任;等孩子上学了,老师也应该对他们从严教育,切不能敷衍塞责,因而耽误他们的未来。
不可否认,家庭和学校是我们接受启蒙的重要场所,它们在我们受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等故事都可以很好地证明家庭于我们的重要意义。古代的私塾或书院往往会成为当地的重要教育场所,这也说明学校的重要性。但在如今,我们对于教育成败的归责似乎出现了偏差。很多人认为,父母和老师作为施教的主体,应该承担全部的责任,于是教育失败的帽子全部扣到了父母和老师的头上,可真的是这样吗?
教育一词,词条解释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可见,学习者是受教育结果影响最大的人,而非施教者。在教育当中,我们既是受益者,是直面成果的人,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接受所有教育反馈的结果,学会用所学面对未来所有的挑战。因此面对教育的失败,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时间去改变这个固执的观念,不要再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卸到父母和老师的身上,不要再将所有的错误归结到所处的环境上。在现代教育中,要更多地培养“教育成果的享用者是自己“这样的价值观,让学生明白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不是考上好大学为父母争光,而是为了能触碰到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为了更好的生活。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46篇
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建设互补型专兼组合的教师队伍已成为高职院校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困境的一种新模式。这个模式强调“双师型”师资不局限于个体,而是一种互补型的组合,即理论型教师和实践教师互补整合构成一个“双师型”团队,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
1.互补型专兼组合教师队伍释义
互补型专兼组合教师队伍是指:理论教师由具有多年丰富教学经历和经验的专职教师构成,实践教师由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构成。两支队伍围绕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大纲以及市场需求等外部环境因素在互动交流平台上进行有效的合作。
2.目前互补型专兼组合教师队伍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专职教师缺乏对兼职教师的认同感。在具有强大惯性的学校文化和学校制度下,专职教师作为学校的“在编人员”,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在他们的思维中兼职教师似乎只是自己专业教学的辅助人员,有的甚至因为兼职教师占去了自己的三分地而产生强烈的排斥感。
兼职教师缺乏自主意识。尽管兼职教师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就因为一个“兼”字,这些教师就会忽视自己在高职教师队伍中与专职教师同样的主体性存在。兼职教师只是被动地接受学校给予的任务,而极少参与问题的讨论,发表不同于专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在解决问题时主动避免自主意识。
学校缺乏对兼职教师的有效管理。在新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下,高职院校没有及时进行管理模式的转变。无论是教学质量的评价还是工作业绩的考核,学校主要针对的还是专职教师而不是兼职教师。由于兼职教师不属于在编人员,其管理、考核、培养工作不到位,导致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有的甚至出现师德师风欠佳的现象。
在这些问题之下,互补型专兼组合教师队伍势必只是一种外显行为的聚合,而缺乏伴随着情感融通的思想“共谋”,无法发挥这一组合的整体效应。所以,必须建立一的保障机制以促进这一组合群体的有效合作。
3.互补型专兼组合教师队伍有效合作的保障机制
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不单单指支付足额酬劳。建立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淡化学校与兼职教师的雇佣关系,调动专兼教师合作培养髙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增强兼职教师的自主意识。
成立由本校专业教师和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由专家委员会制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共谋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计划,充分发挥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两个互补优势,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将兼职教师放在学校的重要职位上。让来自企业的专家型兼职教师兼任学校副校长或系部副主任,主管学生实训。
制订兼职教师奖励制度,对于合作好的兼职教授(教师)给予奖励,并通过有关媒体报道宣传。
约束机制。有激励就有约束,有约束才有规范,才有互补型专兼组合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专兼教师合作不是一方对另一方帮助和支持,而是双方共同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为此, 兼职教师必须受到法律、制度和道德的约束。法律约束是指学校与兼职教师签订具有法律规范的协议,在协议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的责任。在法律约束的框架下,企业; 学校还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的力度。如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不仅如此,还要强化道德约束,按职业道德要求履行自身的职责。
情感机制。专兼教师合作过程始终是人际交往、感情沟通的过程。特别是兼职教师作为编外人员在^养人才缺乏法律规定和政策优惠的条件下,推动专兼教师之间合作的动力首先来自于人的情感。
要加强专兼教师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专兼教师在围绕教学大纲的前提下,针对具体任务积极开展交流互动,共同探讨、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使兼职教师感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
要重视相关人员的相互交往。交往产生感情,升华彼此关系。如学校经常走访相关的兼职教师,定期不定期召开兼职教师的座谈会,讨论解决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节日上门慰问、特别是教师节,让兼职教师享受与本校老师一样的待遇。
是经常征求兼职教师的意见,诚恳接受并积极改进教学工作。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47篇
这几天,我一口气读完了《爱的教育》。虽然我没有流泪,但我的内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心革面的书。吸引我的不是华丽的语言,而是父母和孩子之间近乎完美的爱情,师生之间的爱情,朋友之间的友谊,以及在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折射出的异国爱情。这部充满爱的小说所蕴含的深刻而丰富的情感力量真的很棒。不仅感动了我,也引发了我对爱情的思考。
首先,《爱的教育》的题目是我想,在这个多元的世界里,爱是什么?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和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徒步寻找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一个学年的十个月里所记得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爱,以及对祖国的.爱……让人读起来仿佛在爱的怀抱中长大。
爱就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它常常因为看不见看不见而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离不开它,因为它的意义已经融入了生活。就像父母的爱,我生病的时候,妈妈陪我一夜;当我学习有困难时,我妈妈总是找时间教我。我做错了事,妈妈从来不骂我,而是耐心的教我……看完安利的故事,我才知道,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孩子的心。
爱是宽广的,无限的,有巨大的力量。当我读到小侦察兵为祖国统一做出巨大牺牲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的土地曾经浸透了我们儿女的鲜血。为了自己的祖国,为了抛头颅洒热血,我被这个至高无上的境界打动了,震撼了。
何谓爱情?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是我已经思考完爱情了。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48篇
谈到学前教育,在许多人眼里,还存在着这样的认识:学前教育无外乎就是陪着孩子玩,照顾好孩子在幼儿园不出事,教孩子认几个字,唱几首歌,跳几曲舞。事实上,学前教育决不这么简单,作为整体教育的一个阶段性教育类别,学前教育有着属于自己的特性、特点以及规律。
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理想这个词常常出现在许多人的口中或者文章中,然而,笔者注意到,无论是教育部门、教育专家,还是学校校长,谈论教育理想时,涉及的教育领域往往是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而没有把目光投向学前教育。
毫不夸张地说,当前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几乎把学前教育淡忘了,或者说不在其视线范围之内。然而,就教育理想来说,笔者认为,当前要想办好学前教育,更需要教育理想。
所谓的教育理想,指的是某个办学者或者教育管理者,由于对教育的热爱,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及其重要性,而执着于追求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坚守教育的崇高品格。这样的教育理想,其实学前教育更加需要。
学前教育涉及人成长的'起步阶段,是否按照规律办学,是否确保教育质量、幼儿安全等,都涉及幼儿未来的成长。比如,在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方面,如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没有加强管理,把学前教育办成了小学教育,那么对孩子身心成长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学前教育决不是单纯照看孩子这么简单,需要严格按照学前教育的规律来办。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49篇
记得在一个阳光柔和的早晨,我心事重重地回到教室,想不到老师已经坐在教室等候我了。我刚放下书包,老师就把我叫去办公室谈话。
我跟着老师向办公室走去,心里难受极了:想不到昨天和妈妈顶撞了几句,事情竟会变得这样严重!唉!谁叫自己……想着想着,不觉来到了老师的办公室。我红着脸,低着眼皮,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老师见了,拉来一张椅子,轻轻地说:“玲玲,快坐下吧!”
“啊?老师还是这样叫我?”我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是一个班干部,时常到老师办公室协助工作,老师平时也是这样称呼我的,我也特别喜欢。我怦怦直跳的心不再那么紧张了,等待着老师的发落。
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并没有发怒,他只轻轻地说:“玲玲,你昨天做了什么事啊?”我听了,脸“刷”地一下红了,怎么也说不出话来。老师接着说:“你在家早晨做的事我已经知道了。你可别这样啊!妈妈、爸爸辛辛苦苦地养育你,还教你学知识,他们是你顶撞的吗?你叫他们如何安心工作啊?你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如果意气用事,怎么能学好知识呢?你已经长大了,应该懂得尊重父母!”最后的'两句话是那么有力!那么恳切!
老师的一番话,使我猛然醒悟到:我错了,我不该这样对待父母。
老师见我满脸悔意,就和蔼地说:“玲玲,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晚上,鼓起勇气向爸爸妈妈承认错误去,好吗?”我被老师的话感动了,轻轻地点了点头。
事情已经过去了,可老师的那次谈话却常常在我心中回响。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50篇
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我相信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在认真学习了学校本年度发展规划和各部门本年度工作目标后,针对自己的特点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如下:
一、发展目标: “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学为人师,身为世范”,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与时俱进的新型人才。
二、课堂教学方面: 进一步深化落实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针对自己的教学特点拜名师学艺,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经验日益丰富,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干练利落、灵敏机智的教学特色。
三、思想工作方面:
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从为应付考试到为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方便。做个富有责任心的优秀老师,在遵守制度、与人相处方面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
四、具体措施:
(1)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在反思中扬长;在审视中甄别;在前瞻中创新。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乐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每星期抽出一定时间到阅览室,认真阅读教育教学杂志和理论专著,及时积累专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尝试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学期结束时完成教学案例2篇;通过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不断提高论文质量。
(4)继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v^主席说:“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须的一切知识。”注意搜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展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无疑是当代教师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和任务。
(5)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从为应付考试到为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方便。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51篇
摘 要:为培养一名优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即具有适应21世纪所需要的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素质高和工作能力强,这不仅需要加强高校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更重要的是提高包括职业道德在内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平。现代社会正在全面开展德治教育,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修养
引 言
教师是人类社会中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他随着学校的产生而出现,担负着向教育者传递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双重任务。现代教育,为人师者应该具备并不断完善三大素养:一师德,二授记,三科研。“师德为先,为师有德”。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事关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大局,事关人才培养的质量,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
1.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英国狄更斯曾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纵观当前教育发现现在的教师职业道德存在很大的问题。
敬业精神缺乏
教师是工程师,是园丁,可是部分教师并不认同,也没有把教育工作看做是传承文化知识、传播科学真理、塑造美好心灵的伟大事业。在他们看来,教师只是用来谋生的手段。本着墨守成规的思想,他们缺少对教师这份工作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更奇怪的是,他们并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而是转移到了教学以外的事业,有些教师对科研没有兴趣,只把科研当做评职称的一种工具。到万不得已时就抄袭他人作品,出现了严重的学术腐 现象;也有些教师自认为很忙,没时间做研究,需要时就玩拼凑。这样的氛围不仅助长了研究的歪风,而且玷污了教育这个高雅神圣的知识殿堂。
团队精神缺乏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不能把自己的同行当做朋友。因此有些教师就以狭隘的功利原则来对待工作。不与自己同专业的教师进行探讨有关学术方面的问题,真正的做到“闭门造车”。不过“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了解别人的思想,又如何能让自己站在学术的最前沿。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般是指教师为了培养高尚的师德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的功夫及其所达到的师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从内涵上来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仪表、谈吐、气质等方面的学习,这是外在意义上的修养;二是教师在思想、品德、情操、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达到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师职业道德境界,这是内在意义上的修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论从外在意义,还是从内在意义来说,都是指教师的自我修养,是教师自觉地对自己进行锻炼过程。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发布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点如下:
(一)爱国守法。(二)爱岗敬业。(三)关爱学生。(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52篇
都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我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每当我做错事时,她都不打我不骂我,而是以身作则让我明白这是对的还是错的,你们别不相信,我就举两个例子给你们“大开眼界”。
有一天上午,我洗完漱,背上小书包,妈妈开着小汽车准备送我去安发花园的幼儿园上学,可我不想去幼儿园,想在家里玩,一开始我刚上车还挺配合,开到了半路,我就故意捂着肚子,慢慢对妈妈说:“妈,妈,我肚子痛……”
妈妈立马停下车,转身对我像医院医生一样做了一个“全身检查”。
经过几分钟的“检查”,妈妈知道我是装,如果是别的的母亲一定会骂他,然后直接拉着他继续带他上幼儿园,但我妈妈不是这样的人,她二话不说,直接带我开车回家,还给老师打电话说我肚子疼不去了。到家后,妈妈工作,而我自己开开心心玩玩具,似乎把“肚子疼”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就在我以为能够玩上一整天时,妈妈忽然走来,抱起我,还说:“走,妈妈带你去医院打针。”
一听到打针,我就害怕了,因为小时候被抽过血,一想起那又大又粗的针头,我就不惊打寒颤,我硬挣脱掉妈妈,摇摇手:“我不去打针,打针很疼!”可妈妈意志已定,说:“生病就要打针,不打折就会更严重的。”在危机关头,我也瞒不住了,只好向老妈如实坦白了。
还有一次,我和老妈约定我期末要是语数都能上90分就给我买足球,后来老妈真的给我买了,并告诉我做人要讲诚信,
我爱我这个以身作则的妈妈!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53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儒家经典中提到的“教”是指按照道的原则修养,而道的原则指顺着本性行事。而如今的教育,在我看来,怎么那么地“逆道而行”呢?
近一两年,涌现出乐各类“教育名人”。如“虎妈”,她用魔鬼似的教育培育出了一个顶尖大学的孩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但我们若细细“品味”这种教育方式,便可发现这样的成功的代价有多大。她对孩子不尊重,不信任,严定家规,辱骂更是家常便饭,试想在这种缺乏信赖和起码的人格尊重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又怎么能够变得自信、宽容、公正呢?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潜在的,“虎妈”在关注到孩子成绩的同时是否也关注到了呢?人们在效仿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后果呢?
都说强扭的瓜不甜。强扭之后,瓜或许照样长得份量十足,但这甜味是否保留得住呢?“狼爸”要求他的孩子绝对服从于他,据说到了出游需制定具体到每一分钟的计划的变态地步。试想哪一天狼爸不再提出要求,孩子们还知道自己前行的方向吗?
对于这些将孩子狭隘地囿于自己教育思想的圈子的方式我实在无法持赞成态度。前人在“循其道”这方面实在比我们做得好。其貌不扬的郭橐驼深谙种树之道,“顺乎天性”是也。那些有着强烈的控制欲的人总是过于殷切,今日摇一摇,明日抓一抓,虽曰爱之,其实害之。种树如此,育人亦如此。而庖丁也知“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其刀使用十九年,依然“若新发于硎”。在教育中我们是否也可以更自然些,给孩子们相对自由的环境,给予尊重、信赖与欣赏,同时注重因材施教,讲究循序渐进呢?
试看今日教育,强硬的手段,填鸭式的灌输,孩子们又怎么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幸福呢?当然尊重个性、给予自由的学习环境并不等同于溺爱。对于懒惰的孩子严格要求适当提醒是好的;若一味放纵,其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猫爸”温和、民主,又不放弃原则,这才是他教育女儿成功的秘诀吧。
成功的教育是教育者能够找到孩子的天性热爱所在并加以塑造培养。教育不是让孩子感到痛苦,而是让教育者与孩子一同享受教育的过程。所以我们期待教育的春天早日到来。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54篇
家庭维护。孩子最理想的课业就是学习和激情不上进,唉,我得哄着学逼着学,有这种情况的咱们求医他们老师在线下,我一共做过是831场的讲座啊,在很多高校都做过,那么你会发现很多中年的家长啊跟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他们老师,我觉得现在我又不用养生了,我说怎么了呢,他说我只要不辅导我们家孩子写作业,我觉得我就是最大的养生,因为写作业啊简直就是我健康的头号杀手,唉,我真的得当心我的心脏啊对不对?
所以现在你会发现在我们很多的社会新闻上,经常有这些啼笑皆非的.标题,老爸辅导孩子写作业,现在出现崩溃,尽管自己的儿子叫大哥呀,你咋还不会包括咱们的二胎孕妈辅导大儿子写作业气到早产。明天半个小时就能写完家庭作业,愣是拖拖到10:00 11:00。
第3个叫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唉,往往是学校里去开一下门。爱玩手机能玩一会是一会,玩起来也没有节制,不会自我控制,包括呢,在学习上很粗心,生活中很马虎,所以很多家长呢也不知道如何该跟孩子沟通,对不对沟通了他也不听呢,说了他也不听呢。
只能把孩子送去学校,因为学校里是最专业的老师,但是各位家长们大家仔细回忆一下啊,你会发现这个问题兜了一圈,最后回到谁手里了,最后回到谁手里啊,是不是又回到家长手里了,因为老师会跟你反馈说你们家的孩子呀,估计你们家的孩子呀,很拖拉你们家的孩子呀,上课走神你们家孩子呀。回到了家长群里回。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55篇
几天前,一则新闻“出世”,惊掉了我的大牙。一位妈妈正在火冒三丈地教育她的儿子,没想到新闻中的那个哥哥居然跳桥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个哥哥可能是因为被骂得太狠,逐渐产生了心理阴影,导致了过激反应,这才酿成了悲剧。
我妈平时是很好的。我有时作业写得不好,第二天上学时,她就跟我说:“小牛,今天把作业写好一点,课桌整理好,铅笔都放到铅笔盒里去,别忘了!”此时的妈妈比较唠叼,我心不在焉地应付一下:“好了,知道了。”其实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再比如,我考试考得不好的'时候,想:唉,要被妈妈批评了。但妈妈只是在卷子上签了个字,就走了。我想,可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吧!但妈妈只说了一句话:“下次考好点,在卷子上写上自己下次考试想考到的成绩和目标就行了。”
但是她有时也不太温柔,生气时也是很可怕的。我有几次不想吃她烧的菜,可是她偏要我吃。我直接沉默,闭紧嘴巴。她开始往我嘴里塞,但死活塞不进来。她渐渐失去了耐心,就直接火了,朝我训斥起来,然后拿起筷子要打我。“呜呜呜……”胳膊扭不过大腿,我只好屈服。
我其实也挺喜欢我妈这种方法的,但我也不是受骂狂,主要是因为她骂我的时候也比较少。一般都是婉言相劝,只有逼急了,或者我实在表现不好才会骂的。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56篇
乡情教育与文化育人作文
在践行文化育人理念时,如何结合乡情校情找到文化育人的切入点,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课题。古镇林寨不仅有保存完整的中国最大的四角楼民居建筑群,有绮丽多姿的自然景观,且有异常浓厚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的古镇历史,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迭出不穷的哲人英贤,素有文化之乡的雅誉。在历史长河中古镇人民不但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且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内涵:热爱家乡、尊师重教、勤劳聪慧、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忠直正义、敢于为先、自尊自爱、积极进取 古镇文化环境是我镇学生生活的第一空间,浓郁的文化氛围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古镇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古镇文化内涵、教育内涵和当前我县提出的文化育人工作紧密结合,在乡情教育与文化育人方面开展有益的探索。
一、家乡是学生生活的第一空间,乡情村事易感人
乡情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接触外面的事物少,感知外面的思想更少,而作为自身生活的第一空间-----家乡,乡情村事是活教材,如何用好这本教材则需一定的智慧去挖掘。 对小学生的乡情教育,就是要通过身边的人和事,以家乡哲人英贤的学习、创业故事去启迪他们.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小学生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小学生身心尚处于成长期,情感日益丰富,他们很容易被榜样人物的精神事迹所打动,常常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文化育人活动中挖掘古镇的文化内涵,以哲人英贤学习、创业故事入手,通过多种方式正确引导,在情感上激起学生对哲人英贤的肯定和认同,并贯彻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
在文化育人活动中,我们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家乡之最、家乡之美、家乡之星,家乡的改革与发展等,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主要内容:①了解家乡的变化,用家乡人民的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②了解家乡建设成就,懂得成就取得来之不易,而且认识到自己是家乡建设的小主人。认识家乡人民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建设家乡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对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从现在做起,为将来担当建设家乡重任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实践文化育人活动中,我镇小学组织镇内学生开展”庆六一、览古镇、爱家乡”活动,配合林寨古村旅游的开发,组建和培养一批红领巾义务小导游,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己设计线路、自己采访、自己撰稿、自己解说,各八方游客来宣传家乡、为建设家乡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为学生增长实践才干、陶冶爱乡情操、培养爱国情感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让学生了解特产文化,以物激情
在文化育人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体验是认知内化的催化剂,它引领主体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有所感悟。只有主体体验参与的教育活动和过程,才能真正激发人的情感,才能激发真正的情感。要进一步让学生增进对乡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古镇文化的热爱之情,从家乡特产文化入手,让学生立志为弘扬家乡历史文化而努力学习的斗志。不必强求学生总是记住正面的东西也不必人为掩盖家乡的负面的东西和家乡的不足,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回避矛盾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正确的是适当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让他们自己辨别是非。教育的实践又告诉我们,热爱家乡教育之所以能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在于他们从小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田一地、一乡一镇、一村一组有着真挚的感情。组织学生涉足自己熟悉的乡间,思考观察,了解特产文化,拜谒国父中山铜像,走访新农村建设等,让学生切身体会家乡之可贵生活之美好.
三、以宣传为载体,以班队活动为主渠道,把乡情教育贯串到整个文化育人活动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57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然而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通常突出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地位多,实践教学的课时却相对很少。面对这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不平衡的尴尬处境,应该针对高职院校在教育地位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尝试从课程设置,教学技能、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思考,加强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能力。开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更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将会为未来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一股新的气象。
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教学课程中的重要学科,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是重点教育的对象,而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往往注重理论的研究而忽视实践的训练。高职院校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小觑的,甚至是承上启下的。所以,对于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教育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不能只偏重于理论教学,更应该在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实践教学教育进行思考,争取理论与实践并重,全面发展汉语言文学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模式,适应现代社会严格的用人单位的选才要求,也为今后汉语言文学的全面长远发展提供更好地发展前景。
一、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背景
(一)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缺点
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就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专业基础的理论知识过多,相较而言,实践教育课程却非常少,导致多数人偏重于理论教育而忽略了实践教育。
从而在面对社会用人单位时显得底气不足,被挑剔,甚至被淘汰。更何况,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在中国教育中的地位相当重要。故而,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思考力图革新,思考研究出新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在充分学习理论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开发实践教育教学的模式,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二)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任
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承担着培育新型人才的重任,是中国教育最重要、最直接的部分。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社会用人单位输送大量的人才,是中国教育之关键。因此,搞好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势在必行的,而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实践教育能力是必不可缺的。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用人单位的选才标准也越来越苛刻,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努力发展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方面人才,才能不被淘汰。
二、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职业都对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全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要求我们在各种教育学习中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应对大数用人单位的需求,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为适应社会需求做准备。
(二)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落伍
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跟随时代的脚步,已经与当下的社会发展相脱节,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现状。单单依靠传统留下来的东西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不但无法促进先进社会的发展,甚至可能会阻碍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急需我们对存在着的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力求创新,改变思想观念,转变模式,寻求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模式。
三、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实践教学技能
(一)摒弃传统观念,突出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主体是实践教学的中-心,主导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做好工作。教师在传授传统知识技术的基础上,必须搞好实践教学的引导工作,淘汰落后陈旧的传统观念,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扩展和更新,充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的技术和教学方法,教授于学生科学而实用的学习途径和方法。而学生作为主体,更应该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传授方法,用于接收新的专业知识,善于创新,为开创新的教育教学体系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活动包括教育见习、试讲、实习,教学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需要所进行调查、训练。在课程的安排上,保证学生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称的比例达到1:1,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训练内容和时间。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读、说、写、用”四大板块的实践应用。同时应该强化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的管理,规范实践教育教学方法,使其科学化、合理化。
四、实践教学的发展前景与作用
(一)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教学的实现将会为当下社会中更多人员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为更多用人单位输送综合型人才。这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模式革新,也是人们对传统的对抗和对创新的研究与探讨,适应不断发展改变的经济社会。社会需要的不是传统老套,而是创新能力,能跟随社会时代的步伐,才不至于被淘汰。
(二)开创新的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教学的实行,将会形成比较完善的课程教育体系,为研究探索中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构筑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育教学提供好的一个平台。也为新模式的教育实践教学养成良好的风气,作为此类良好成果的实例。
总之,为顺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实践教学势在必行,对于各个方面的发展需求都是有利无害的。任何事情,只注重理论发展是不可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最好、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只有理论与实践并重才能更好、更快、更平衡的迅速发展。
[1]郑英玲,关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法课教学的构想[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83、84。
[2]曹国辉,高职高专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6):23、24。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58篇
人要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有难忘的、有趣的,也有后悔的。
星期天,爸爸正在做饭,我在看电视,这时爸爸出去买东西。我无意间看见桌子上的体温计,看见正在冒着热气的电饭锅,我心想:“电饭锅冒的热气是多少度呢?于是,我拿起体温计,把体温计的尖插到了冒着气的小洞里,没到三秒钟,只听“啪”的一声,体温计爆了,我也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心想:“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爸爸回来了,看见我慌张的样子问我怎么了,我不敢说,:“到底怎么了。”爸爸说,我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爸爸听后简直无语了,他指着我说:“你不知道吗?体温计的测温极限是承受不了电饭锅蒸汽的温度的。还有,体温计里面的水银是有毒的,要是吃到肚子里会造成水银中毒的。
妈妈回来后听说了这件事情,也是大发雷霆,气得她直跺脚,妈妈说:“妈妈不是怕电饭锅坏了,而是怕体温计的碎片要是崩到你的'眼睛里面怎么办?那样的话你就永远生活在黑暗里,妈妈知道你有好奇心,但是以后做事要想想后果,不能盲目蛮干。要学会辨识危险。:”我说:“妈妈我知道错了,我以后一定要注意。”就这样妈妈宽宏大量的原谅了我。
妈妈的话让我至今难忘,另外,我认为我还是缺少对科学的了解,如果我知道体温计是有极限的,那么就不会发生这件让我后悔的事情了,我要努力学习,用科学武装自己,保护自己。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59篇
(一)以学习先进为最大价值取向的激进态度所造成的文化困境
在上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教育学者的态度都相当激进,他们主张对外学习,并对先进教育理论予以了高度肯定。然而,在他们充满热情地学习国外教育理论时,却陷入了文化困境。作为文化的产物,中国教育学者的文化属性必然带有中华文化的特色。也就是说,他们当中的每一个都是中华文化的“所有者”,特别是近代早期学者,其文化属性更带有明显的国学色彩。带着这种浓厚的国学色彩去学习西方教育理论和模式,难免会对西方文化教育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产生偏差,面对这一困境,只能摒弃传统,以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去进行研究与学习,久而久之,就渐渐被西方文化“殖民”了[1]。对于广大中国教育学者而言,这种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的“歧出”对其研究和学习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首先,它分割了中国教育学者的日常生活与学术生活。关于这一现象,台湾著名心理学家杨国枢先生曾说过:“我们以西方的模式从事研究工作,以中国的生活模式生活。”其次,它容易使国人过分崇拜西方教育理论。由于西方教育理论具有情境性和临时性的特点,中国人一旦走出研究工作的“象牙塔”之后,就会失去生活的方向,甚至迷失自我,但是他们坚持向先进教育理论学习的精神又迫使他们陷入了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困境,这大大弱化了实践对理论的约束力。面对这种情形,自然会出现过分崇拜某种理论的现象。再次,它将教育理论的创新精神扼杀在了摇篮中,导致中国教育研究极其缺乏原创精神。
(二)以注重继承传统为价值取向的发展态度所造成的文化困境
当中国教育学者穷尽自己的力量去承接教育传统和传统文化,或开始对传统文化特色予以高度重视时,尽管其价值取向是正面的,但实践起来却困难重重。首先,如果他们不解决“破旧立新”的问题,就算多么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无济于事的。换言之,当代的中国教育学者一方面要有所突破,另一方面又不能因创新影响传统的继承。但是,我国教育理论本身就沿用了西方模式的大环境下,他们该如何厘清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理论、传统教育之间的关系?当中国教育传统和传统文化与先进教育理论发生碰撞时,我们会发现,这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所看见的东西均未超出“胚胎”、“萌芽”、“历史”的范畴。这难免会使广大中国教育者陷入理论困境中。由于无法在传统中找到可以与先进教育理论相抗衡的东西,教育学者们便只能徘徊于西方教育理论的框架中,同时也使得中国教育者即便是尽了最大努力去发展本土教育理念,但触碰到西方教育理论,却又被打回了原形[2]。其次,由历史原因引发的困境。受中国教育学者自身价值观的影响,他们在研究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会因为教育理论中国化价值取向发生变化而陷入困境。他们熟知近现代教育理论的一切内容,而且可以轻松地阅读各种外文文献。在他们眼中,古文比英文更为复杂、陌生。目前,除了专门从事古文研究的学者之外,我国很多教育学者都不太了解古文,这已成为了我国教育学界的普遍现象。这种困境阻碍了他们传承传统文化的脚步,也切断了他们与古代文化典籍的联系。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研究教育传统和传统文化的效果。
二、后现代教育理论下中国化文化的出路
(一)改变先进和传统二元对立的思想观念
新文化运动以来,人们对传统文化表现出了强烈的排斥感。现代社会的发展轨迹表明,西方文化并非“先进”的代名词,现代化也并非西化。换言之,落后并非是“传统”的代名词。实际上,我们根本不应该用“好”、“坏”二字来形容传统,只是因为人们看待传统的观点不同,因此才会产生好与坏的看法。如果简单地把西化视为现代化,将先进文化视为西方文化的话,那么异质的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就是坏的、落后的。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以人文精神为核心”,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传统文化中的“礼”,就被视为一种落后的表现,因为它是束缚人们思想的封建礼教。尽管我们早就摆脱了传统礼仪的枷锁,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学校中、街道上、公共场合里,依然可以看到各种丑态百出、缺乏教养的行为。尽管在当代社会已经见不到“三跪九叩”这样的大礼,但见到长辈鞠躬、行礼也未尝不可。在教育领域中,已失去了用于划分传统与先进的界线,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特地对教育的范畴进行了划分,将其分为了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严格来说,这种划分方式就是人们排斥落后,追求先进的一种表现,再进一步说,这种划分方式无疑是想让大家认同现代教育的先进性与传统教育的落后性。就教育而言,在不考虑社会因素的情况下,这种区分是很难明确的。就算可以根据时间区分这两种范畴,也无法明确教育观念的归属。如果再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尝试将教育分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归根结底就是一种思维方式不成熟的表现。要知道,无论哪一个时代都在努力的寻求“教育是什么”的答案,如果早已对自己时代和社会的教育实质了然于胸,又何必将教育分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教育理论和实践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既充满了时代性,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传承性。人们只有通过解释和补充上一代的教育观念,才能得到符合当下时代特征的新观念,如果没有上一个时代的教育精神作为支撑的话,这种解释与补充是无法实现的[3]。就拿教育组织形式来说,当今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乃班级授课制,这种组织形式是在个别教学形式上发展起来的。但是班级授课制却始终未得到现代教育史上几次大规模教育组织形式改革的认可。与传统教育相比,尽管现代教育中的个别教学在性质和复杂程度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得承认,就个别教学来说,现代和传统是高度统一的。在历届教育改革中,人们用于取代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一个全新的事物。
(二)以中西文化交流为基础
西方教育理论中国化作为后现代教育理论中国化的代表,是以中西方文化交流为支撑的,我们要用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去对待和接受西方文化,同时又要自觉地抵制其不良文化的侵蚀。一方面,在对后现代教育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进行接受和理解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全面地把握西方文化的历史结构与逻辑习惯,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后现代教育理论在中国变成一个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另一方面,倘若我们仅一味地接受外国教育理论的模式,而不用本民族的特性对其进行创新的话,就会影响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导致中华民族文化出现断层的现象。所以,我们应该敞开心扉地去接受和传承传统文化,而不是一味地拒绝、排斥。与国外教育学相比,我国教育学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加之中国学者在探索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经常将教育传统视为一种“落后”的东西,因而难免会对外来教育表现出崇拜之情。要知道,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教育传统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就无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鉴于此,当务之急就是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传统是必需的,我们不能因为其是“过去式”就不假思索地舍弃,而要是看到其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4]。所以,在外国教育理论中国化的进程中,我们应该公平地对待中西方文化,而且要努力为中、西方文化搭建沟通与交流的桥梁。
(三)反思性地运用
中国社会的文化环境与西方社会的文化环境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导致二者的发展现状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无论是中国社会还是中国教育,都面临前代和现代的问题。正如北大教授钱理群所说:“我们是旧病未愈,又添新病。”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当代中小学学生所接受的仍然是一种奴化的教育,一方面,他们不敢说真话,也不能说自己的话。相比之下,“五四”时期主张说真话、强调个性解放的思想还是比较先进的;另一方面,当今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的宠爱使他们养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思想,同时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之越来越物质。由此不难看出,中国教育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的同时又遭遇了新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以一种反思的态度来引入和运用后现代教育理论[5]。毫无疑问,后现代教育理论中的一些主张的确起到了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的作用,当然也不乏一些不符合中国教育现状的论断,甚至还有一些模棱两可的观点与主张。有些学者表示,引入后现代教育理论的目的是补充、完善现代教育,而非否定现代教育,所以现代教育理论永远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有限理性的教育观,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要不余遗力地挖掘非理性的潜力,另一方面又要大胆地承认理性精神的启蒙作用;我们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去发展教育,树立与人类发展规律相一致的教育观,一切以人为出发点,同时要正视人类对生态、环境与资源造成的破坏,反对过分夸大人的作用;与此同时,在批判和反思人类命运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我们还应该树立诗意理性的教育观,既要鼓励浪漫、诗意的教育理念,又不能有失分寸,显得过于主观,这样才能赋予教育观一定的张力和弹性;我们要根据中国当前的发展状况,树立以科学精神为主导的教育观,还要本着人文关怀的态度去弱化科学的技术性与工具性[6]。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在不放弃现代教育主张的前提下,科学地、理性地引入和运用后现代教育理论,学会运用后现代教育理论中的优秀观点去对现代教育进行补充与完善,甚至创新现代教育,最终使现代教育变成一个先进的、多元化的教育理论。
(四)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
中国自古以来有着“和而不同”的传统思想,每种文化之间虽然存在诸多不同之处,但是这些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具有“和”性的。所以,在后现代教育理论发展基础上,我们应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发展,简言之,这是一种多种文化中间从“不同”达到特定意义上的“同”的过程。这里的“同”并非意味着要同化中国文化以外的其他文化,或是在这些文化中占据绝对的主导位置,更不是取代这些文化,而是要找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集,并以此为依据,准确把握文化的多样性,并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互补。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并不意味着否定本国传统教育文化,或是抬高西方教育文化,而是要建立一个被所有人认可的教育世界。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为中西双方教育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最终体现出“和而不同”中“和”的内涵。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有利于拓宽中国教育发展的眼界,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并且还能够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三、结束语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60篇
“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书”。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离开了书,生活将少了多少乐趣。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
这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所写的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书中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口吻讲述了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一百个动人的'故事,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深厚的师生之情、同学之谊、亲人之爱。读完这一个个小故事,你便能受到爱与美的熏陶。
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是: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在卡罗纳回校的前一天,老师特地跟同学们说,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卡罗纳,不能在他面前大笑。当卡罗纳回到学校,同学们都对卡罗纳抱以同情和怜悯,用关切的目光注视着他。就连安利柯的妈妈放学来接安利柯,都没有在卡罗纳面前接受安利柯的拥抱。这是一群多么善良的人啊,他们尽自己所能做的去呵护卡罗纳悲伤的心。
书中的同学之谊也让我很受感动。有一个故事写克莱蒂获奖了,安利柯心里其实是有点嫉妒克莱蒂的。在克莱蒂不小心弄脏安利柯的本子后,安利柯与克莱蒂发生了争吵。后来他俩在放学后终于和好了。这个故事让我不禁想到我和同学之间的争吵,我感到惭愧,我也从中明白了:与同学相处要学会宽容,不能小气。
我喜欢这本《爱的教育》,因为它让我明白爱的不可或缺,爱是人人都需要的。大家也去看看这本书吧!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61篇
谁来为我们的教育负责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是从外力切入论定的责任归属。这固然重要,因为若无来自家庭和学校大环境所营造的教育风气,那么想必也蓬生麻中终沦为麻了。反观自身,难道我们的主动性荡然无存吗?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足见自我教育也是教育的架梁之椽,甚至这种自我意识所占分量将超过师傅之训。
囊萤映雪、凿壁偷光便是两个有力例证。两小儿家境贫寒,故早输在了“拼爹”的起跑线上,如若按照父亲为教育负责的逻辑,那么全责便在其父,又何来这两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呢?可见主观能动性促使两小儿敏而好学天性的激发,令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善假于物:无油灯便寻萤火便借光,动用一切身边可利用的资源排除万难,此时学习于他们而言已不再是父辈单方的实力雄厚与否起决定性作用,而是自己“丰衣足食”,靠双手和大脑改变自身命运。动辄将教育责任推诿父辈,只有助长怠惰和逃避责任,百害而无一利。与其怨天尤人未投胎于富贵人家或书香门第,不如脚踏实地,独立应对风浪。
老师亦是如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试问,是老师不愿奉献毕生所学还是学生自我排斥接受教育呢?答案显而易见。如今仍有诸多家长打着孩子学不好的旗号寻老师兴师问罪,须知学生自身要是个敞口的容器才允许老师灌输知识,若非那便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了。孔子曾强调仁与礼不是凭借外界强加于身的锁链,而是发自内心想要修身于世的渴望,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困于心,衡于虑,而喷涌而出自我理解体悟之时,才有他人介入的空间,且通常只是“蜻蜓点水”般的点拨,毕竟自己琢磨不透的事凭他人如何通达也无法改变自己未豁然开朗的事实。所以,与其纠结老师是否怠惰,不如自我积蓄,通过其他渠道发力,一样可以有所成就。
谁来为我们的教育负责不是忽略家庭与学校的施力,而是唤醒受教育主体的自我反思,“日参省乎己”也是博学的重要助力。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62篇
首先、家庭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显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才起着积极作用。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就特别强调了成长环境的作用。
其次、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先天优势来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才能。
第三、家庭要对社会环境影响进行过滤,不断培养孩子的能力。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家庭德育环境的多种德育源的产生和发展,社会道德层面上多种道德信息的传播,大量道德媒体的辐射,社会影响因素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在正义与邪恶面前孩子迷茫;在个人利益极度膨胀,在物欲横流、贪利成风、功利为上的社会现实面前,孩子贪利自私;孩子言语粗俗,懒惰,放任、不懂礼貌、嫉妒。因此,应打破封闭,实行开放,加强引导、严格要求,大胆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分析解剖其丑恶现象,去认真阅读理解社会这部错综复杂的教科书,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社会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鉴别力、判断力和批判力、自我教育力,学会自动筛选过滤社会信息,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树立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道德观念。坚守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财不占,取财有道,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信念。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的良好品质。
第四、家庭担负着培养孩子多种能力的责任。
父母要努力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生活技能”,不单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还包括一个人的社会心理能力。这是一个人能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也是使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行为的能力。
1、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孩子往往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甚了解,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认识,对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对将来的奋斗目标心中无数。多数情况下是父母和老师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时,做家长的就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才不至于盲目自大。教育他们懂得客观评价自己,有客观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
2、让孩子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 一些儿童往往在与人交往时,不注意听他人的讲话有时甚至表现出不耐烦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儿童不愿意讲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时候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妨碍了与人的沟通,有快乐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烦恼的事不能同他人分担。这样,由于长期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父母要帮孩子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而且尽量避免别人的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们懂得要对人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培养父(母)子(女)情、师生情,正确对待同学情、朋友情以及朦胧的恋情等,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
3、让孩子把握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
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对自己的情绪有时难以把握,在遇到困难和矛盾的时候可能由于不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带来许多额外的烦恼和冲突,而且长期的情绪压抑更是精神疾病的根源。因此,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一些情绪压抑的事,要教育他们懂得和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不仅从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处理。
4、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
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受到父母溺爱,导致一些青少年儿童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在这种时候,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在这当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思考,这时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既是交友的必须,更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帮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种付出,但自己却在这种付出中获得了“快乐”。这是培养孩子快乐心情、健康行为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5、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
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父母、亲戚、老师、同学和朋友等许多人中,既然生活在社会的人群中就难免产生矛盾,即使是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怎样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和问题,需要学会应对的技巧和方法。
对孩子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应对的技巧和方法,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解决。这样就容易产生苦闷、难过、恐慌等心理,长此以往,将使他们处于抑郁和焦虑之中。因此,应该教育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应对的技巧,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出现和存在的客观性,帮助他们寻求解决矛盾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骤,与孩子多讨论,多协商,多探讨,多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学会主动地适应环境,尽快地处理好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成长。
6、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
孩子之间容易因一点小事产生摩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闹不团结,重者会一时冲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和制止,发展下去不仅对他人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自己更是遗患终生。
因此,要培养他们严格的自律能力,不为自己利益受损而迁怒别人,学会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击性行为,多想自己的不是。这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基本要求。
家庭教育中的三个关键词
1、陪伴
孩子来到家庭和你成为一个共同体,这就是人生的缘分,怎么样能够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事实上我们知道,当孩子真正离开你的时候,你想和他在一起也很难了。所以真正在一起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在一起本身就是教育。这一点我觉得是很关键的,为什么呢?
因为你和孩子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说话,在一起交流,无时无刻不是在进行着交流和学习,西方心理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他们发现孩子的词汇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在餐桌上交流的词汇量有着直接的正相关。
你在谈论政治,这个孩子可能今后对政治感兴趣;你在抱怨,这个孩子可能就会充满抱怨的情绪。你在家庭发生的一切,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说要有亲子共读,要有亲子之间充分的交流?我们很多父母亲都以为不要跟孩子多说话,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你说的所有东西,即使他今天不懂,也都会成为构成他大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共同生活,会决定整个家庭是否拥有共同的命运,我们提出一个主张: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基调就是陪伴,陪伴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2、阅读
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里面播种下来的。《朗读手册》里面引入一首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阅读是让孩子有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兴趣的培养、读习惯的培养是从家庭开始的。
对儿童来说,儿童时期的阅读和教育相关,一个没有阅读的家庭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儿童通过这些书的阅读之后,开始喜欢阅读。儿童早期的阅读为什么很重要?我一直认为,那些童书,的确和成年人读的书有差别,童书会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都悄悄通过一个个人物、动物的命运藏在其中,构建的是你的价值观。
3、习惯
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想想也对,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是衡量他有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他怎么对人,怎么处事?体育不是看跳多高,跑步多快,打球多好,实际上体育最重要的是看你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如果体育成绩优秀,大吃大喝不锻炼,身体也很糟糕,这不叫体育成功。
心理学研究指出,一个好习惯养成需要连续21天不断的训练,我们针对一个习惯无论是运动还是阅读,怎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觉得这是在家庭里面非常需要的。比如早睡早起,就是一个习惯。对一个孩子来说,一个好习惯可以影响一生。在家庭教育当中,把这三件事情好好抓好就很好了。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63篇
孩子的教育要靠谁
自幼背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两句话阐述了教育中家庭和学校的重要作用,但是难道只有这两部分吗?我觉得不尽其然。
家教不仅是在学前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更是在于父母随时随地的言传身教。卢梭曾说过:“最好的教育不是口训,而在于言行”。在孩子人生观、世界观建立最初期,他们并不知道何为是非,看到什么就会模仿什么,因此最为亲近的父母就成了他们的榜样和标杆。中国家庭历来都是有家训的,著名的《曾国潘家书》,《包拯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都在通过这样的方式时刻警示后代。随着时代的推演,这些原来的的纸质家训,演变为父母在孩子成长时用言传身教培养出孩子独特的品德,让孩子在父母的指导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自古有严师出高徒一说,并且也有记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言简意赅地概括了老师传授专业知识,解答学生学习和做人的疑惑。相比家长来说,老师则更具有权威和专业性,尽管很多知识同样可以从书本中获得,但是老师教给学生的,是老师归纳总结,并且结合了自己经验,有了老师的帮助学习路上一定少走很多弯路事半功倍。
可见家庭和学校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杜甫有言“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一个社会的风气对于教育的选择也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在孩子三观未发展完全时期。社会环境重视什么样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就会不由自主的向具体的方向培养孩子。唐朝重文轻商,所以自然而然我们看到了一大批饱有思想的伟大诗词作家,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如今的社会发展需要未来的社会接班人具备更加全面的能力,不仅仅是知识上,还有实操,以及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上。相继出台的教育改革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考平台也不再完全看分数录取,学生的综合表现也是选拔的重要依据。可见,社会也是影响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综上来看,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每一个环节都缺一不可,但孩子自身的选择最为重要并且决定了其最后的走向。家长、老师、社会政府应该各司其职,尽力为下一代的成长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而孩子们在各个主体协心同力营造的环境下应该做的就是审慎认真的做每一次选择,如此才能不负这一程教育中大家的付出。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64篇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活动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教育即分为广义上的教育和狭义上的教育,广义上的教育是指:有目的有意识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它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然而,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与遗传因素相比,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就不能称其为教育。”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一种精神之间的召唤。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事情,就像孔子、苏格拉底和他们的学生、我们和我们的学生之间所发生的事情一样,仅仅是所有这些互动的发生才有了教育。如果没有这些,仅仅有校舍、楼房、设备、电脑甚至教材、课标等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外准备或获得的东西,我们就不能说教育的存在,所有这些都是教育的环境条件,它们参与了教育意义的发生,但真正的教育意义只有在那种精神的触动发生的时候才是存在的。
首先,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制约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是遵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按既定目的对人施加影响的过程,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影响条件,排除和控制各种不良因素,从而达到影响性质和方向的一致性,以保证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反对观点错误,不能为了达到让学生学习的效果而向学生灌注错误的见解。《扬子晚报》有这样一个报道:一个老师为了让学生认真学,公然在班上跟学生讲:^v^好好学将来可以住漂亮的房子、娶漂亮的老婆^v^云云。估且不管这位老师的用心如何、学生的反应怎样。这种提法本身就是封建社会^v^读!读!读!书中自有红烧肉;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v^的翻版,这样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不正当的影响。因此教育制约者人的发展方向。
其次,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的影响效益性。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有计划、全面的和系统的。教育总是根据一定的要求,有效的组织教育活动。教育对人的影响又是全面的,既影响受教育者的身体,也影响受教育者的精神。既增进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也影响其思想品德。一个人的一生每时每刻都在学习,我们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接受高中教育、接受大学教育,我们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接受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因此,教育在全面系统的影响着人,并且大大增强对人的影响。
最后,教育是由特定的的教育负责组织教育活动,可以使人的发展避免盲目性。任何教育都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过程,都有教育者的存在,学校教育中的受教育者更是受过专门的培训过程,既掌握丰富的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有效而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可以少走弯路,获得最有效的发展。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65篇
在一片森林里,动物们决定建一所学校,其中的学生有:一只鸟、一只松鼠、一条鱼,一条狗、一只兔子和一条有智力障碍的鳗鲡。它们组成了一个委员会,为了提供全面教育,决定把飞行、爬树、游泳、挖洞列入课程。所有的动物都被要求学习全部课程。
鸟在飞行方面成绩优秀,因而得到了A。可是,当轮到学习挖洞时,它却不断弄破自己的嘴和翅膀,于是它开始遭遇失败,只得了C。当然,在爬树和游泳上,它的表现就更差了,只得到了F。松鼠长于爬树,因而它得A,可是在游泳上却无能为力;鱼是最优秀的游泳选手,但却不能离开水,因而在其他课上都得了F;狗不喜欢这个学校,因而停止纳税,并坚持与管理部门作斗争,要求它们把狗叫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兔子在打洞上得了A,但爬树却成了一个真正的问题,它不断从树上掉下来,头撞到地上,结果造成脑震荡,因此,它很快就连洞也挖不好了,最后,挖洞也只得了C。
有智力障碍的鳗鲡把所有的课程都只能做得一半好,但它却成了班上在毕业典礼上作告别演说的学生。然而委员会却很高兴,因为每个动物都接受了全面的`教育。
亲子读一读
什么是全面教育呢?一种既能使孩子为未来生活作好准备,又不使他们失去专长的教育。作为父母,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考虑的呢?你的给孩子“加码”的决定,事先征求了孩子的意见吗?你的决定,是不是适合孩子呢?你是不是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呢?請让孩子说说心里话。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66篇
我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安全性,对大家真得很重要。安全教育的主题风格是:第一,爱惜生命,安全第一。世界上最珍贵的是生命。生命不保,何谈文化教育,何谈发展趋势,何谈幸福快乐,校园安全义务重如泰山。第二,安全教育,尤为重要。同学们平时多接纳一次安全知识教育。危急的情况下就多一份生的.希望。第三,每个人关注,维护生命。小孩是家中的期待,学员是中华民族的将来,全社会发展都需要关注院校的安全性,维护学员的安全性,一同地为我的孩子们,撑起安全性的苍穹。
在我们这时坐着家里看《青少年春天安全教育第一课》时,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在八时零二分发生7 0级地震灾害,虽比2008年5 12512大地震小,但又有多少生命离大家渐行渐远。
灾难来临,怎样解决,小朋友们安全性举国上下记挂,安全教育一个严肃认真的话题讨论。
安全教育的內容是:1 当地震灾害要发生的情况下,应当如何紧急避险?2 当火灾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应当如何脱险?3 在日常日常生活应留意什么道路交通安全?4 教育小孩不应该去什么地方玩乐和游水等?
近些年,中小学校的意外伤害有落水、道路交通事故、洪涝灾害等。而落水是青少年的一号凶手。
看过安全教育课后练习,安全教育势在必行,为了宝宝的生命安全性,为了更好地中华民族的将来,全社会发展要为小朋友们撑起安全和睦的佳园。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67篇
上次分组后,数学老师因为实验的缘故,对小组进行了调整,五组的男同学多了点,我心里不免有了点担心,然而,今天的事,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因为“晶莹剔透”要试讲,所以我的课需要调整,但我走进教室门想要说明的时候,被几个同学包围上来:“老师,看,我们组的小品排练好了,连道具也带来了!”原来上节课,我讲了“全运来临话礼仪”,对“校园礼仪”、“着装礼仪”、“打电话的礼仪”等进行了讲解讨论,最后我还以小组为单位,带领学生选择了一项礼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我们商定这节课要展示!
这个五组,也就是男生多的一组特别认真,他们不但排练了小品,还打来了茶壶、纸杯等道具,“老师他们组排的小品的可好了!”“老师我们组也是小品!”......面对这样一群热情高涨的学生,调课的话我真有些说不出口,可想到着急得等着试讲的老师们,我又得讲。
“同学们,非常抱歉,本来这节课是应该展示大家的作品,可因为特殊原因,老师要调一节课试讲!”“啊~~”果然同学们很不情愿,我提高了嗓门“大家看了五组的'小品,是不是自己组的作品也需要改进了?今天回去再练习一下,下节课,老师保证补上这节课,而且会带来相机,把你们的精彩表现拍下来,好吗?”“好!!”
五一班的学生们都很可爱,而且很有朝气,开学一个月来,他们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今天他们的认真、执着、体谅更是感动了我。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68篇
除了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外,“双减”中最令教培行业元气大伤的,是对于培训时间的限制: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随着“双减”正式印发,国内各大教育股在上周五的美股市场及本周一的港股市场中集体下挫。同时随着政策颁布的发酵,进一步将波及教育市场数十万从业者的就业选择和路线。
在政策带来的巨大市场变革中,幼教行业会不会受到波及?
从国家近几年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中可以看到,增加公办资源,扩大普惠性民办资源,是必然趋势。结合此次“双减”政策,可以窥得学前教育今后的发展路径:杜绝提前教育和课外超前教育,以普惠园、公办园为主要抓手,将重点放在“在幼儿园园内不断提高学龄前教育质量”的方向。
作为幼教人,我们深深的感觉到,只有回归教育的初心,才能寻求更长久的发展。寻回初心,必先懂得学前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学前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孩子们可以得到满分的成绩,而是通过学习的过程,让孩子可以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充满学习力的人,努力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重点。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69篇
一、确立了从整体上和总体上解读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制度理论的研究路径
在通常的理解中,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三大主要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这样的思路框架内,我们从事的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制度理论研究,往往倾向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框架内阐述、思考。这一研究路径可以称之为“跨学科”研究。尽管“跨学科”研究有一定的意义,但却不能揭示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制度理论的内涵。《走向自由》一书正是沿着“超学科”的研究理路,揭示和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制度理论的实质。
依据“超学科”的研究范式,《走向自由》一书从制度观、自由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等方面展开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回归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真实解答。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和解放全人类是马克主义的理论旨趣。《走向自由》一书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为基点,考察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历程,坚持“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解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性解释原则。同时,以关系、活动、发展三组关键词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与教育制度之间的关系脉络。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并不是见物不见人,恰恰相反,它正是以现实的人为前提和出发点的。要考察人的关系,必然涉及人的活动;要考察人的活动,必然涉及人的关系;而考察人的关系、活动,又必然涉及人的发展,因而要研究人的发展,也必然涉及人的关系和活动。因此,要对现实的人作整体性的、具体的考察,就必须从关系、活动、发展等环节的内在联系上对人进行考察。
二、开阔了教育制度理论研究视野,拓展了教育制度理论研究题域
以往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价值观上研究教育制度与人的发展问题,《走向自由》一书进一步注重从历史经验教训、教育实践发展要求和教育发展趋势上论说教育制度与人的发展。以往的研究成果注重在教育制度规范化、模式化、齐一化以及教育制度异化等问题上做正本清源的工作,《走向自由》一书深化了教育制度与人的发展研究的理论化、系统化。以往的研究成果对“人的发展”、“教育制度”主要是作一般性的思考,《走向自由》一书进一步注重从方法论上对人的发展的现实问题作深入考察和分析。具体而言,《走向自由》一书试图在概括和总结各门社会科学关于制度、教育制度研究的大量材料基础上,将教育制度的研究推进到教育哲学的高度。在我国过去对教育制度的各种理解中,人们往往侧重于考虑那些宏观层次上的基本教育制度,而对那些中观层次上的教育制度体制等具体制度、微观层次上的教育制度安排则缺乏必要的研究;侧重于基本教育制度的变革与革命,而忽视了对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缓慢变迁与渐进发展规律的研究;侧重于教育制度的历史诠释,而未能对教育制度的本质、教育制度的观念前提、教育制度的实践基础以及教育制度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其结果是,我们对教育制度的理解长期停留在“教育形态”的水平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实践探索的层面上,在基本教育制度之外,拓展出了“教育体制”、“教育制度安排”的空间,从而使教育制度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新问题。适应这一转变,《走向自由》一书将教育制度置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的视野中,从教育哲学的层面上推进了教育制度研究,并为教育政治学、教育社会学等学科的教育制度研究提供了具有方法论性质的总体视野。同时,通过对教育制度问题的研究,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研究寻找理论上的生长点和拓展空间,以深化教育制度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之关系的研究。这是因为,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教育制度中生活和发展的,是“一种制度里的公民”。西蒙说:“理性的个体是,也一定是,组织化和制度化的个体。”[1]人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制度,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需要从教育制度的视角加以探讨。
《走向自由》一书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走向自由》一书试图在认真研究和总结国内外教育制度研究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一教育制度建设的主要问题和基本路径,以期为我国教育现代化、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践中的教育制度建设问题做出贡献。《走向自由》一书尽管主要是从理论上探讨人的发展问题、教育制度问题,但无论是理论研究的动机,还是研究的目的,都来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实际状况、都来自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与教育制度变革的现实。
三、正确处理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教育制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教育制度是文化的部分表现形式。随着文化因素的增多,一些历史的、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支撑、滋养着教育制度。在经验层面,教育制度如果完全脱离界定教育制度(文化)的意义世界,实际上是无法存在的。换句话说,教育制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人类教育文明发展进程中,各个民族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教育制度形态和教育制度成果。人类教育制度发展史充分表明,民族国家教育制度的发展不能脱离该民族的教育发展历史、教育传统、教育习俗、教育习惯以及民族特性、民族精神,注重突出教育制度的个性或民族性是推进教育制度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教育制度不仅具有民族性,而且具有世界性。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教育制度都是世界教育制度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制度要不断发展、发扬光大,离不开对其他国家、其他民族优秀教育制度文明的吸收与借鉴。一些民族国家的教育制度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对外来教育制度文明的包容、吸纳与创造性转化。
教育制度是人类教育生活方式、教育习俗、教育习惯、教育思想观念的总和,教育制度发展是长期孕育、不断积淀、循序渐进、代代相传的过程。任何时代的教育制度都只能在以前时代教育传统、教育习俗等的基础上发展,而不可能割断教育制度发展的历史,凭空创造出一种教育制度来。施里特说:“制度并不是在真空中形成的。它们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和继承于过去的行为组合合法化观念,也就是说,依赖于习俗。”[2]一点一滴地培育、零敲碎打地完善、缓慢渐进地调整、一代一代地传承,是教育制度发展的基本规律。换句话说,教育制度不是从无开始的,不是从“空无”中衍生的,教育制度属于历史、属于“先前”的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在“先前”的教育制度中存在,它使一代一代的人从历史的、“先前”的教育制度的“大地”上站立起来,受历史、“先前”教育制度的启迪,对历史、“先前”的教育制度进行创造。教育制度真正地使历史、“先前”的教育制度与个体贯通、融合。
教育制度引导着个体的教育行为方式,规范着教育结构、教育组织的教育秩序,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基本走向。甚至可以说,每一个接受过教育的人,都是由教育制度塑造的,尽管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个性,但每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与价值取向,都是“以往”或“当下”教育制度的代言人。诚如杜威所言:“凡为社会制度所影响的一切人们都必须共同参与进创造和管理这些制度之中。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制度之下,他的行动和享受以及所变成的结果都是受这些制度所影响的。”[3]教育制度与人的发展紧密相连,因而是教育世界中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创新是教育制度的本质特征,是教育制度具有活力之道。一部人类教育制度发展史,既是一部教育制度继承史,也是一部教育制度创新史。“教育的历史似乎为未来的教育提出了双重的任务:——教育既要复原,同时又要革新。”“教育是一个生气勃勃的东西,一项社会事业,一栋住有善意人民的大厦。不管人们怎样讲,它对于一切新的观念都是敞开的。因此,教育必然为自我改进的愿望所推动。”[4]“教育既要复原,同时又要革新”无疑给教育制度创新提供了合理性依据。因此,在持守教育制度稳定的基础上,倡导和推进教育制度创新。持守教育制度的稳定是为了教育制度的创新。教育制度创新是方向,是目的。一句话,通过教育制度创新促进教育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硬道理。离开教育制度创新而单纯求教育制度之“稳”,就可能在“四平八稳”中丧失发展机遇,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育制度创新需要在教育制度稳定的基础上推进,教育制度稳定是前提,是基础。在一定意义上讲,教育制度稳定与教育制度创新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没有教育制度创新,长期的教育制度之“稳”就无法实现;没有教育制度之“稳”,教育制度创新就无所凭借和依托。
四、注重教育制度理论研究的现实针对性
依凭教育现实以审视教育制度理论,借助教育制度理论以优化教育现实,是《走向自由》一书为我们展示的学术基调和学术品格。现实是人类生存的当下处境,是人类感知的直接对象,是催生人类思想之花的“生活之树”。人并非生活于真空之中,而是在鲜活的现实中悲喜哀乐。教育制度理论研究的先贤已区别了“书本上的教育制度”和“生活中的教育制度”。“书本上的教育制度”内容明确、逻辑一致,却缺乏应有的灵活性,甚至僵化停滞。只有调之以“生活中的教育制度”才能有其应有的活力和热度。关注现实,学术才有正确的指向;体察生活,思想才能打动人心。《走向自由》一书对人的发展与教育制度之间关系的研究正是沿着这一思路渐次展开的。注重教育制度理论与现实紧密呼应的研究思路,使《走向自由》一书形成了鲜明而独特的教育制度研究理路。
五、理论维度与实践维度并重,整体性研究与个别性研究兼具,总结性研究与前瞻性研究并举,国内视野与全球性视野并存
《走向自由》一书自始自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力求从各个层面对制度、教育制度,尤其是西方学者的制度、教育制度研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学理反思、分析、梳理、总结和展望。既对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作系统深入的学理研究,也对教育制度实践中人的现实问题作深刻的分析;既侧重于制度、教育制度理论的系统建构,也对教育制度体系某一类制度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既对西方制度学者的有关思想进行系统的评析,也对我国制度研究进行系统的清理和总结;既注重从学科建设的高度研究教育制度,也注重从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角度研究教育制度。因此,《走向自由》一书无疑体现了敏锐的文化意识和深邃的交流理性。古人云:知己知彼。颠倒一下陈述更为有趣:知彼知己。换言之,了解世界进而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庄子曰:“河伯顺流东行至北海,方知四海之大。”《走向自由》一书让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世界之广袤,人类教育制度文化之丰富,各种教育制度思想之复杂,诸种教育制度文明之悬殊,未来教育制度形态之种种可能性。
秉持一种信念不仅需要道德的勇气,也同样需要理性的反思;持存一种立场不仅需要人文情怀,也需要科学精神的追问。只有经过反思的理念才是可靠的信念,只有经过追问的情怀才是真正的求是立场。李江源教授等人所著的《走向自由》一书,从历史和现实、从规范和制度思想史的层面为我们阐述了教育制度理论丰富而复杂的内涵,不失为目前较系统、较深入地探讨教育制度理论的导论性著作。
参考文献:
[1][美]西蒙.管理行为[M].詹正茂,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97.
[2][德]施里特.习俗与经济[M].秦海,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5:3.
[3][美]杜威.人的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45.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70篇
新近出台的双减政策是对教培行业从业人员的沉重打击,然而本该更有冲击力的普职比五五分流却没有让家长们人心惶惶。
教培行业是在市场需求下自然产生发展起来的,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取得合理收入也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当各路资本大举进入,从业人员数量超过在编教师数量,甚至于在职教师也纷纷介入的时候,课堂教学有益补充的性质就变了,社会服务的初心也不复存在了。一个国家的年轻人要是都买不起房子结不起婚生不起养不起孩子了,这个国家肯定是没有未来的。
但是,打击教培机构,严管K12辅导,全面推行5+2就能真的彻底取缔课外辅导遏制鸡娃的军备竞赛吗?
当然不能。在当前中考普职录取比例严格限定在5:5的基本国情之下,所有家长都会希望孩子考上普高大学接受到高等教育,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上职高技校。在中国人的传统认知中,与上普高念大学相对应的是研究所办公室公务员事业编精英白领,而与职高技校相匹配的则是工厂工地技工普工操作工,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社会地位到经济收入都低人一等。所以无论怎样减负,焦虑与需求都依然还在。然而有钱人可以高价请一对一甚至住家教师,教师或者水平足够的家长也还可以在家里辅导自己的孩子,真正受到伤害的只是那些家长水平不高经济条件也不充裕的普通家庭。
补课的确是有用的,特别是对于大多数的中等生,通过适当的指导训练,短时间内单科提高几十分不是难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全员辅导也是一种教育公平,严格限制反而会加剧教育不公。而且,一个确定无疑的事实是:中国目前的普高与职校录取比例并不是50:50,而是58:42。那么依然坚持5:5分流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不是与广大学生家长的美好愿望背道而驰吗?
问题在于今天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事实:一方面大学毕业生严重过剩就业难,另一方面大量的工厂店铺依然招不到人难以为继。
基于国际大环境和基本国情,中国必须长期坚持制造业立国和全产业链方向,在努力冲击高端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多的留住一些低端制造业保证就业。所以,聚焦半导体大飞机空间站核聚变,是在绸缪未来占位卡位;留住富士康比亚迪的流水线以及沿海乡村的服装厂玩具厂,是保住中国经济的基本盘。
中国的高等教育并不是供给不足,而是发展太快良莠不齐。1978年的大学录取人数是40万,到1998年不过108万,然而到了2018年,就变成了887万。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更是达到了909万人,以至于国家不得不扩招研究生来延缓就业压力,其实,让许多没必要考研的人盲目涌入考研大军也是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现在中国社会的所谓内卷,只是大学生的内卷,不是职校生的内卷。因为大学生太多了,才要向上挤压去考研读博出国留学;才会互相倾轧考公考编人满为患;才会向下挤压以至于清北硕士去当家政保姆,985硕士去卷烟厂当普工,更有7万硕士21万本科生送外卖的说法。当然,那些愿意去干普工去送外卖的大学生还是脚踏实地未来可期的,可怕的是那些身娇肉贵眼高手低宁愿啃老也不去工作的大学生们。据统计,中国16岁~24岁的年轻人中失业率为,不是没有岗位,而是没人去做。
xx年我在济南见过一个农村的小建筑队,20几个人里几乎就没有40岁以下的,他们的孩子们就算是考不上大学,也没有愿意跟着他们再干建筑的。现在我在青岛莱西,身边有很多做服装鞋帽玩具的小工厂小作坊,里面踩电机的也都是中年妇女,极少见到30岁以下的女工。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始终都是缺人的,看看58同城,看看工厂超市餐馆的招工栏,只要不挑不拣,想要找份工作绝对是不难的。但是许多人即便是无所事事,也不愿意屈尊俯就。这就是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向和体系出了问题。如果没有这么多的大学,大多数学生初中毕业以后就只能去上职校技校了。所以双减政策无损根本,严格执行的普职比五五开才是从源头上卡住了大学的入口,保证了了职(技)校的生源。你连个大学文凭都没有,想要考公考编坐办公室当白领门儿都没有,只有去工厂车间超市餐馆才是顺理成章。够高!够狠!
看看人家德国吧。在德国那样的高度发达国家,小学生们在接受了四年的小学初级教育之后就要初步分流到三种不同的中学,在其后五年的中学教育过程中还要不断分流,最终只有四分之一的适龄青年能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绝大多数学生都在校企合办的各类职校中学到了实用技术拿到了等级证书。而且各工种都有许多级别区分,上升空间广阔。正因如此,德国的制造业才长期占居世界的高端市场,德国制造也成为了工艺精良的代名词。
中国当下的双减政策,以及五加二托管,坚持普职比五五开,不允许公办初中接收复读生,不允许985211大学接收专升本学生,加强青年人的廉租房保障,严厉禁止996等等,都是国家整体调控布局的一部分。
总有一半学生无缘普高大学,必然要有大量的教培从业人员黯然离去。
这是时代潮流,也是大势所趋。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71篇
家是孩子接受到教育以及各种知识的第一场所。所有的家庭成员都会是孩子的老师,于是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所以,想要孩子接受到好的教育,不只是给他或她报了什么补习班,上了一个多么重点的学校,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家庭教育。那么既然家庭教育那么重要,那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呢?
如何做人是基本,现在我们来说说家庭教育的更高阶。情商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而且情商这个东西不像智商是天生的,这个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所以,家长的待人处事之道就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孩子。举个例子,像我大学舍友的爸妈是做生意的,生意人一般都比较圆滑,比较会处事,于是她也学到了这个非常好的优点,班里同学对她印象深刻且好评较多。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72篇
今天,老师在课堂上讲起一位贫困生的故事:一位哥哥,家住在偏僻的山区。家里有六口人,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一个可爱的妹妹。
一家人一年的收入都靠爸爸做苦力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奶奶重病也无钱医治。年迈的爷爷每天还会上山采摘点蘑菇补贴家用,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特别的苦楚,也造就了哥哥想辍学打工去供妹妹上学的想法。
当国家知道后,有关部门立即给哥哥一家提供了帮助,把他们家列入低保户,每月政府发放补助金,还有大量的补贴,而且还免除了哥哥妹妹的学费,生活费。才使这个哥哥能好好的完成学业。通过他的故事,我体会到我生活在一个多么有爱,有担当,有责任的国家。
回家后,我把这件事讲给爷爷听,爷爷也感慨万千,十分激动的讲起了他小时候的事。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弟弟妹妹也很多,连菜都吃不起,更别说上学了,那时爷爷都九岁了,每次别的小朋友去上学,他都偷偷的'在外面听。当校长知道后,向有关部门申请,给爷爷免去了学杂费,这样爷爷才有幸能够完成学业,爷爷讲后激动的落下了眼泪。
到现在为止,爷爷也经常教育我,要感谢国家,感谢政府,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也深深体会到生在中国是我的荣幸,长在中国是我的幸运。我想代替得到过国家帮助的人,说声谢谢,感谢我的祖国。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73篇
学生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似乎没有被家人关心爱护的危险。但是,有突发事件,人各有所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生活是如此美好而脆弱。我们要珍惜。
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风风雨雨,会遇到很多危险,比如:发生火灾怎么办?万一发生火灾,kws不要惊慌,保持冷静,量力而行。火灾初期一般是小火点,燃烧面积小,产生的热量少。这时候只要用沙子、干土、浸湿的毛巾、被子、麻袋等盖住就行了。可以扑灭最初的大火。如果火很热,正在燃烧或蔓延,不要试图灭火。你应该立即逃离火灾,拨打火警电话,通知消防队灭火。
再比如:遇到敲诈,首先要冷静处理,不要慌张,把钱给对方,满足对方要求,记下此人长相,尽量逃离现场,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学会适应情况。事后报警,让警察抓坏人。不要让他们伤害别人。总之,当你遇到勒索的时候,你要冷静下来,把自己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要去想其他的事情,这样才不会伤到自己。举两个例子,我就不多说了。我来告诉你一些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法。
1、万一断线,不要随意拉扯。不熟悉的电器不要触摸,以免发生危险。
2、没有父母你不能游泳。
3、如遇雷电和台风,尽量避开大树和危险建筑物。
4、自己参加社交活动,注意安全,避免被碾压踩踏。
5、不要在公共场所或校园内燃放鞭炮,也不要看别人燃放鞭炮。
安全守护着我们的生命,因为我们只能有一次生命,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保护好自己!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74篇
摘要: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是形成三观的关键阶段。大学教育不仅在于教会人们多少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丰富人生经历。大学生活是一种难得的体验,是人生中重要的一笔财富。
关键词:大学教育 大学生 三观
每年六月,都会有数十万、数百万的莘莘学子,通过激烈的高考,最终进入高等学府深造,这在中国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了。他们都是优秀的,能在那么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进入更高的学府继续求学。可是,大学教育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呢?仅仅是那一纸文凭吗?
大学教育的对象----人的完整性不仅表现在他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活动中, 而且也表现在他对于自我完善的内在驱动之中, 所以雅斯贝尔斯才说:“教育的原则, 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 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现代教育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当前的教育通常只注重于科技成果,能否为社会带来财富,而忽视了大学生自身的品格教育,所以也就出现了各种大学生伤害同学的事件,这不得不让人心寒。
在工业社会发展起来的大工业生产模式被简单地移植到大学教育中,这使得大学教育仅仅建立在维持现有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的基础之上。大工业生产的教育模式利用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学、统一的程序将受教育者纳入统一的大工业经济运行模式,而且大工业生产的劳动分工专门化使大学教育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学生囿于狭隘的工作和精神领域, 对客观世界的整体把握能力日益削弱, 更谈不上对其做出价值和意义判断了。
学校应为每个人创建一个智力和精神的基础,这一基础对掌握其他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但如今的大学只求一味的扩招,充斥着各种商业利益,各种具有商业性质的讲座、辅导班,充满了学生的头脑,然而学校却不曾真正想过当前大学生究竟需要什么。雅斯贝尔斯将“生命的精神交往”视为大学的四项任务之一。他指出, “大学的基本原则是: 经过思考去运用一切工具和全面发展人的所有潜能, 让学生在一切行动和信仰上做出自己的选择, 并通过认知让他们完全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负责任的意义。”
大学教育必然会与大众文化产生一定的冲突,布鲁姆认为, 大学“提供自由探索的空气, 不允许不利于或者妨碍自由探索的东西存在; 重要的是, 这里有真正伟大的思想家, 他们是理论生活的活的证明, 他们的动机不会流于低俗, 虽然人们以为低俗的动机是无所不在的。 如果没有大学, 所有理性生活的美好结果都会跌回原始泥泞中, 永远不能脱身”, “它保存伟大的行为、伟大的人物和伟大的思想, 以使对潮流的挑战和质疑能够得到滋养”。
中国的教育之所以培养不出一位世界级的人才,我想这与中国的教育不鼓励人们去探求心中所想,去追寻真知有一定的关系吧。毕竟中国的学生考试成绩并不比其他国家的学生差,相反还好于他们,这就说明中国学生的潜力是有的,只是缺少了相应的机遇,或者说是灵感吧。
曾今看到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大学里,有这样一群人》,讲的是一群大学生为了自己的理想,或者说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活着而努力着。有些人依旧是过着高中里的生活,他们日出而出,日落而归,“教室—食堂—图书馆—宿舍”四点一线,这是他们的一天;有些人进入了学生会、社团,参加各种比赛活动,为了以后进入社会准备着;有些人忙于兼职、各种校园代理,将赚钱当成乐趣,将赚钱看做一种能力,把接触不同的工作看成是一种历练的机会。
有些人他们按时吃饭、睡觉、上课,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除此之外,其他的一概与之无关,成绩不高不低,刚好拿到毕业证。
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感触很深。大学就像一个大熔炉,有人经过烈火的磨练,慢慢成长,成熟起来,最终成为了一柄锋利的宝剑;也有人原本是一块好钢,可是一进入大熔炉,便被融化,没有了当初的棱角,随波逐流,模具是什么样的,出来以后就是什么样的,失去了自我;还有人根本就受不了大熔炉里的历练,他们很早就放弃了挣扎,早已消失殆尽这就是大学的作用,他让金子磨得更加璀璨耀眼,让废铁锈迹斑斑。其实,进入大学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差不多的,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可是,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可能原本一点细小的差距就变成了无法逾越的鸿沟。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 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 大学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 将逐步确立自我意识, 培养独立能力。正如江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指出的:“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 陶冶情操, 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
对于大学生来说, 完成这一人生途中的重要转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 产生各种困惑和问题, 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问题。就像一句话说的那样,有德有才叫正品;有德无才叫次品;无德无才叫废品;有才无德叫危险品。
可见,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比起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来的更加重要。xx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 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所要培养的人才, 既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 更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因此, 大学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智育, 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从多方面多渠道来加强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 才能充分实现大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记得以前听到过这样一个观点,有人觉得学完现在的大学知识其实不需要四年的时间,完全可以在两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学完,他们认为现在很多东西发展太快了,很多东西只有在社会中一边磨练一边学习。也许学完大学知识真的不需要四年的时间,可是并不是说在大学里就只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它更多的是一种经历,一种必需的历练,就像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渐变的过程,知识是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完,可是,一个正确的三观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磨练,一个人心智的成熟,也要经过时间的洗礼。就像一个新鲜事物的出现总要有一定的时间来适应环境,一个新的理论提出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质疑一样,一个人要想真正地从小孩蜕变成大人,并不是说他身体发育好了就是大人了,那只是其中一个层面的东西而已。
大学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更是一种人生经历,一个拓宽眼界,丰富经历的机会;大学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雏鹰飞向广阔天空的踏板,在这里,我们收获知识,结交朋友,锻炼能力,这是一个冲向成功的起点。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75篇
数学教学与育人
数学是基础学科,也是“思想教育的工具”。随着基础教育由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数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以及数学教师的德育意识的强化等问题。
一、数学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
在中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以及它在社会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数学的学习能训练人的思维方法,完善人的个性品格。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所代表的进步观念已经超越了自身的范畴,数学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文科学的进步,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程。
中学数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表现出科学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数学教育具有巨大的'智力价值,它以数学知识内蕴的思想方法引起人们思维方式的建立、完善和变革;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极大的精神道德价值,能够引起人的思想品质、观念和道德价值的深刻变革。比如,通过数学思想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爱国主义思想立场和良好的个性品质;通过数学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美的感染中变得精神丰富和道德高尚。一言以蔽之,就是数学教育在全面提高人素质方面具有极大的作用;在新的时期,应该倍加重视数学育人的作用。
二、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数学史是我国中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中学课本中直接介绍中算史的就有17处,涉及数学家、数学发现、数学方法等近50个方面的内容,并以习题、注解、课文(如“勾股定理”一节)、附录等多种形式出现。这些内容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教师应当结合教材介绍我国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产生了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以及以等积变换求体积等朴素的数学辩证思想,刘徽的“割圆术”就是最好的例证。我国在现代数学发展中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我国在数论、微分几何等领域的研究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我国中学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连续夺魁……这些史实和事例,说明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而且也为整个世界的现代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中学数学中含有极其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因素。教学中应当注意渗透以下观点:①运动、发展的观点。在中学数学中,任何一个数学概念、判断、推理都有自身的内在矛盾,都是运动、发展的,使学生充分认识一个数学对象自身的矛盾形态,而且利用这种矛盾揭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能有效地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中学数学中的曲线与直线、点与圆、点与椭圆、无穷小量与零等都处在这种矛盾形态中,而这种矛盾恰恰为解决问题提供了过渡和说明。例如:过圆上一点P的圆的切线方程,就可视为该圆与P点所对应的“点圆”的公共弦方程。
②对立统一的观点。中学数学中的对立统一关系比比皆是。例如:“未知与已知”、“相等与不等”、“常量与变量”、“有限
[1] [2] [3]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76篇
“人的胸怀要像大海一样宽广,要能容得下矛盾与不平。”这是妈妈经常教育我的话,也是她身上的闪光点。
寒假里,弟弟来我家玩。一次,我正在给心爱的文竹浇水,弟弟悄悄地走到我背后,猛地碰了碰我的手肘,一刹那,盛满清水的瓶子往后一倒,我还没反应过来,“哗”的一声,瓶子里的水一下子溅湿了我的衣服,一股寒意冲我袭来。我愤怒地冲弟弟说:“你这是干啥?你知不知道这样姐姐会感冒的吗?”谁料,弟弟不但不认错,还强词夺理地说:“那怎么会是我弄的呢?我的手根本没碰过你!”就这样,我俩你一言我一语地吵开了。
妈妈闻声赶来,了解了事情后,就开始“数落”我了:“弟弟还小,才四年级,你就不能让让他吗?”我哭了,委屈地说:“你怎么就帮着弟弟呢?明明是他不对吗!”说着,我跑回房间,锁上门,趴在书桌前哭。
不知什么时候,妈妈用钥匙开了门,走到了我背后。她用那双温柔的'手抚慰着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得饶人处且饶人呀!别生气了,看看书吧!”我仍不依不饶地说:“妈妈,您干吗老帮着弟弟?”妈妈见我仍不肯原谅弟弟,便坐下来,循循善诱耐心地开导我,使我渐渐明白过来了。热泪再次夺眶而出,我扑到妈妈怀中,感到自己原来是多么渺小,妈妈说的话虽然听起来简明易懂,仔细琢磨后却又回味无穷,令人深思。
从那时候起,我时刻提醒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一定要像妈妈那样,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77篇
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教育发展是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教育发展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教育发展的论文篇1 浅谈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 教育的社会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对重智育、轻德育、 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问题的严重后果缺乏深刻的认识,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尚未将“全面 发展”真正到位,教育教学模式依旧在较大程度上沿袭传统的方式。尽管有一些教改实验,但对整体的教学方式的冲击和震荡仍然微乎其微,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陈旧的传统教育的种种表现: 1.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活动。有相当多的学校把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看成了唯一的形式。学生整天围着老师转,围着课本转、围着教室转、围着作业转。 2.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教学本应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只管自己的教,不问学生的学。教师几乎把所有的的教学时间都用来考虑如何备课、写教案、讲课、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 考试和阅卷等。至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等,则很少顾及。 3.重传授知识,轻能力培养。向学生传授知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可有的老师把传授知识当作唯一的任务,由此而产生僵硬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把学生当作口袋,硬灌硬塞。诸如“题海战术”、频繁的考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等都属于此。 4.重统一要求,轻因材施教。由于人的秉赋、爱好、性格以及环境条件等等的不同,有些人往往只在某一方面有才华,而其他方面则一般,甚至有缺陷,对这些人,有些教师只用一个腔调,一个尺码去要求学生,如有悖老师观点、要求的则斥之为“庸才”、“歪才”,甚至被打入“冷宫”,视为“废才”,这样使一些有特长的学生埋没了“才干”。 凡此种种,都与素质教育的内涵相违背,对此,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转变和落实. 一、首先将教育观念的转变具体化,并落实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中 观念是支配人们行为的一种思想意识,不同的教学观念,就会有不同的教学实践。教学观念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人们对教学认识的集中体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学观念也随之不断更新,为了适应 现代教育的要求,使课堂教学能够实现新时期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我们应当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首先要求教育观念的优化。因为教育行为受制于相应的教育思想,当教育观念没有实现真正转变时,任何其他的改革措施都很难真正产生效果。 二、转变教育方式 传统的教育方式无须废除,只须转变改进。如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同时,开辟第二课堂,但不能忽视课堂教学。 因为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认真对待每节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无论在教学的哪个环节上,教师的眼睛不能只盯着几个“优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能力的培养,但不是说就不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了,而是要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在“施教”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分析和了解,要分析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习状况,注重分层教育,因材施教,尤其是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更要坚持这一原则。如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和要求,布置不同的作业,批改作业时,对部分同学可放手让其互批,对部分同学还可以面批,这样,可以鼓励每一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三、由注重教法向注重学法转变 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而且有些知识的 发展快更新也快,一个人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形成了自学能力,他的一生才能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只管如何教,不管学生如何学,教和学不能协调统一,课堂效率始终不高。现在的学生到学校来学习,不仅仅是传统观念上的读书,更主要的是对学习方法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自觉地学、科学地学、高效率地学,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四、从强调记忆的学习向注重思维的学习转变 目前,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 现代生产已进入自动化时代。面对这种生产力水平,劳动者必须具有复杂的脑力劳动能力,更多地表现为创造性劳动和研究,这就要求 教育能够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这种高素质的人,必须具有创造性能力,因此现代教育不应以传授传统文化为唯一功能,而应将学生引向科学文化的发展前沿,引向未来,使学生具有吸取不同特质的文化精华和把不同特质的文化精华融为一体的能力,为学生创造多向选择的条件。学生学习知识,不只是学习已有的结论,还要学习结论的形成过程,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传统教育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必须扬弃,要代之以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要着眼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掘学生智慧的潜力。 五、改进质量评估细则 教育质量评估在素质教育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不搞好教育评估细则,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难以突破,而且可能会导致以高分论英雄的危险。因此,我认为要从“多元化、全方位”的角度,制定素质教育的评估细则,对教师的工作,应按照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教书育人的要求,根据巩固率、合格率、达标率、优生率、学困生转化率等各项指标综合评估(包含音、体、美、劳、心理健康等科目)。不能仅看看教师的教案写得怎样,学生的作业做得怎样,而要着眼于这个教师在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所做的富有成效的工作。 总之,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它与教育方针中规定的培养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只有领悟素质教育的内涵,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创设素质教育环境,完善素质教育方法,才能使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得到全面落实。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地走向希望的轨道。 教育发展的论文篇2 浅析教师教育的发展 [摘要]目前,我国教师教育正在向开放化体系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综合院校和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上各自显现出独特的优势,同时也暴露出各自相应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办教师教育,在正确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同时,社会应通过继续提高教师地位、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等相关策略保证和提高教师队伍质量。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师地位教师资格制度 一、教师教育模式的发展背景 教师教育模式应与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相适应,尤其与经济、教育的地位和教师待遇等特定国情相适应。我国的师范教育始于甲午战争以后,当时“朝野人士,深感国事陵夷,民智落后,群议变法兴学,以雪耻图强”①,于是,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了《变法通议·论师范》。文章对新、旧学堂教师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当时“府州县学、书院和蒙馆等传统学校的教师都是一些不通六艺、不读四史的人,更不了解西学的最基本常识”,而新式学堂中聘请的外国教习,又存在诸多弊端。因此,他认为,中国急需普遍设立中、西学兼习的新式学堂,不能依靠上述两类人,“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设立师范学校,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②主张自办师范学堂,“以师范学堂之生徒,为小学之教习;以小学生徒之成就,验师范学堂之成绩。”③1897年盛宣怀在创办南洋公学时,设师范院,开始了我国的师范教育。 师范教育在创建之初,主要参照日本的做法,在学校设置、课程安排、经费来源、招生对象及毕业生分配等方面都由国家统一规定。当时的学校是独立设置的,这种独立设置强调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重视对教师的专门培养,满足了当时社会发展对教师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目前在师资数量的需求上有所缓和,对教师质量的要求日益突出,当今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这种社会发展状况对教师教育模式又提出了新的要求。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v^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v^教师法》,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定了教师的地位。1995年12月12日^v^又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要求成为教师的人至少要获得七种被承认的资格证书中的一种。1999年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自此,综合大学开始尝试办师范教育,师范院校也纷纷开设高职专业,向综合大学靠拢。这样,中国的教师教育由独立体系走向了开放、综合化体系。 二、综合院校与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上的优势与问题(一)综合院校教师培养的优势与问题 1.综合院校举办教师教育的优势。 一是学科门类多,教育资源丰富,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二是学术水平较高,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师资力量相对雄厚,有利于为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生长点;四是具有较强的内部调节功能,举办教师教育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设置和办学规模;五是大学的社会声誉有利于吸引优秀生源,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④综合院校在学科基础和知识背景及学术氛围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利于复合型教师、科研型教师及某些特殊专业教师的培养。 2.综合院校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综合院校不具备教师培养的经验。教师的职业特色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制约着教师培养。教师的劳动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教育的科学性要求教师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大写的“T”型,即在专业知识上要精、深,在其他文化知识上要广、博。教育的艺术性要求教师的天赋、灵感和创造性。教育是解放的艺术、发现的艺术、激励的艺术,教师需要解放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激励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欲望。目前,综合院校还欠缺实践经验和教育技能娴熟的受过专业训练的专职教师。 二是综合院校对教师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通过合并发展起来的综合大学,改革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在全国的综合排名,因而建多少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多少博士点、硕士点等,才是学校关注的重点”⑤。由师专合校升格而建的地方综合院校,有些因定位不准或急功近利,盲目发展高职专业,不仅在专业设置上,高职专业的数量超过了师范专业,而且师范专业的课程安排不仅没有保留或更加突出原有的师范特色,反而对教师教育必备的课程进行了压缩,这样一来,这些院校不但没有秉承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而且会因为失去原有的办学优势使教师教育专业在多元竞争格局中丧失竞争力。三是综合大学在招生和毕业生去向上处于两难境地。 一般而言,综合大学的生源都比较好,能达到综合大学录取分数的考生一般不会报师范专业,师范专业在综合大学的地位不会像其他专业那样高,这样,一方面综合大学的师范生会因地位不高抬不起头,另一方面仍以综合大学生自居,不甘愿当老师。⑥因此,虽然综合院校开始办师范专业,仍“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二流’中学毕业生报师范、‘二流’师范毕业生当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现状”⑦。 (二)师范院校在当今多元竞争中格局中教师教育优势与问题 1.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上的优势。一是多年承办师范教育积淀的深厚底蕴,是师范院校在多元竞争格局中的核心竞争力;二是与基础教育的紧密结合,是师范院校的立校之本;三是具有专业的教师教育师资,这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有力保障。 2.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虽然大部分师范院校是在继续保持或发展教师教育特色的基础上,按社会需求开办相应的高职专业,但也有部分师范院校在改革大潮中迷失方向,以牺牲原有的优势为代价盲目发展高职专业,结果导致目标定位混乱、特色丧失、优势不再、师范生的竞争力下降、高职生的竞争力更弱等现状。这集中表现在能够体现教师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薄弱,除了各类相关知识体系陈旧、课程压缩外,各级领导还将主要精力和资金投入到高职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上,忽视了教师素质专业课,造成自上而下的对教师教育课程的懈怠。“检验师范大学综合发展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应该是教师教育和教育学科的地位是否更加巩固,教育研究水平和政策服务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培养出来的教师和学科人才是否得到社会认可,学术实力和办学声誉是否得到提升,对国家和地方教师教育和高师院校发展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是否得到发挥。”⑧因此,师范院校在向综合大学转型的过程中,不能以牺牲自己原有的优势为代价,而应在巩固原有的教师教育和教育学科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学科整合和理念创新使自己的特色更加突出,从而提高自己在多元格局中的竞争力。 二是师范院校的教育改革滞后于中小学教育改革。 师范院校教育理念的创新远远跟不上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师范院校是为中小学培养师资的,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指南针和风向标。但就目前现状来看,师范院校的教育理念及培养目标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小学的教育实际,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在真正进入中小学后“在教育理念方面并无明显优势”⑨。这主要是因为师范院校“关于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课程,关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课程,关于教育评价、教育管理以及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等多方面的课程”⑩设置不足,以至于师范院校毕业生在面对中小学教育实际以及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不能体现出其应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优势。三是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环节形同虚设。教育实习是教师的必经之路,是从学生过渡为教师的关键环节,是教育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有力保障。但就目前来看,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环节形同虚设,根本不能真正起到实习的作用,有的学生甚至根本没有站讲台的机会,更不可能通过实习使所学的教育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也更谈不上通过实习使教育技能得到提高。 三、促进教师教育发展的策略(一)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 列宁认为,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是建设教师大军、提高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他曾经指出:“不提高人民教师的地位,就谈不上任何文化,既谈不上无产阶级文化,甚至也谈不上资产阶级文化。”因此,他强调指出“应当把我国人民教师提高到从未有过的,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没有也不可能有的崇高地位”。 在现代社会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造就人才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重视教育、重视教师、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生存和生活条件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从事教育事业,从而提高全民素质,使民族兴旺发达,使国家繁荣富强。1978年4月^v^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不但学生应该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最近几年,我国教师的地位有所提高,教师的待遇有所改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在经费保障内容中明确提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要达到4%,教师工资可高于公务员。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作用及教师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教师教育会随着教师地位的提高而得到相应提高,当教师的待遇真正高于公务员时,教师专业会吸引大批高素质的学生,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二流’中学毕业生报师范、‘二流’师范毕业生当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现状”。 (二)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它规定着从事教师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我国自1993年之后相继颁发了《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为保证教师质量奠定了基础。一般而言,教师资格考试分两步走:一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普通话等教师必备知识的考试,上述三科考试合格后再参加认定如说课、试讲、体检等。教师资格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条件要求,是教师质量的最低标准。教师的工作关乎国家的兴衰、全民的整体素质,甚至是人类未来的发展,保证教师质量,就是保证人类的未来。因此,应严格执行并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以确保教师质量。 (三)综合院校和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上应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教师教育专业 1.更新教育理念,完善专业设置,强化能力培养。 在教师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新时代,各类教师培养机构应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优化与整合课程设置,丰富与更新知识结构,完善与提高能力培养。知识与能力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古时候,只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才能胜任教师,现代社会发展更加迅速,知识激增,信息爆炸,创新不断,对教师的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认为教学是把自己储存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过程。 现在,这一说法已经不恰当了,教师的教学不是灌输,而是启发,知识不是从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把打开知识宝藏的钥匙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要有源源流动的活水,这就对教师的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得真正“活到老,学到老”。因此,各类教师教育的学校和机构需要更新理念,在丰富与完善知识结构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果说知识是胜任教师的前提,能力则是胜任教师的保障。教师需要多种能力,尤其是当今社会,专业化的教师需要拥有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各种能力,因此,教师教育学校或机构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等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 2.落实与加强教育实习环节。 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帮助,真正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同时也为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与道德修养,解放学生的思想,开阔学生的视野,坚定学生的教育信念,激励学生的教育热情,端正学生的态度,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足准备,为未来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注释] ①③汤才伯.廖世承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453,453. ②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37. ④⑤严燕.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困境与超越——全国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协作会首届年会述要[J].教师教育研究,2005(4):76,76. ⑥石欧.契机还是危机:当前高师教育的几个现实问题[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5):10. ⑦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2. ⑧钟秉林.论师范大学的发展与教师教育的改革——以北京师范大学的改革探索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 ⑨⑩耿文侠,冯春明.综合院校与师范院校毕业生从教状况比较[J].教育评论,2004(21):21,21. ^v^中央马克思^v^列宁^v^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677,678. 猜你喜欢: 1. 浅谈教育与人的发展论文 2. 关于教育与人的发展论文 3. 关于教育创新的论文 4. 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论文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78篇
说到格言,我能背出好多则,可令我印象最深,感悟最深的是“一寸光阴一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为什么呢?那要从上个星期发生的事说起……
那天下午放学后,天还是那么蓝,风还是暖,。因此,当同学们蜂拥地挤出校门时,我和同桌小佳还在操场尽情玩耍,嬉戏打闹……直到校园里空荡荡的,闹的人心慌慌,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各自家中。
回到家,我想着时间还早,便喜滋滋地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节目的欢声笑语,让我一下子忘记了时间,直到天渐渐暗下,才慵懒地伸个腰,慢悠悠地去洗澡,吃饭。
坐在书桌前,我饱得不想动笔写作业,就拿起一本漫画书,聚精会神地看起来。觉得自己做作业挺迅疾的,看会书再写,也无妨。一本书看完了,我还沉浸在书中的.内容无法自拔,但是,当我无意望见挂在墙上的钟表已是九点,我无法淡定,马不停蹄地拿笔写作业。
这时,外出的爸爸回来,我心急如焚,因为作业其实蛮多的。爸爸看出我的异样,问:“女儿怎么了?”
“作业…作业没做完。”我讷讷答道。
“那你一天在做什么?”
“玩,看电视,看漫画书……”我脸红成大红布。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天的时间怎么能这样浪费?珍惜时间就是爱惜自己啊!”爸爸语重心长地说道。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将永远激励我前进。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79篇
2011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五个年头,是我的五年个人发展计划中重要的收获性的一年。我为自己作了以下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一、专业发展状况的自我分析
1,优势:(1)善于采集教学资源,能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信息资料,丰富课堂教学,认真执行二期课改教学理念。
(2)教学积极性高,和学生的交流比较有耐心。
2,不足:(1)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本人自身的教学经验的积累还较少。
(2)要从对学生作业的讲解和分析到位转到学生掌握运用到位。需要从作业中反射出更多的知识点,知识面也应更广一些。
3,对策:(1)不可缺少的是自身的不断“充电”,自学或研究生课的学习是必要的,加强自己在英语、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史学等方面的知识积累。
(2)完善与不同学生的沟通方式,积极主动地加强对学生的了解。
(3)调整教学方式使其不断完善,对于我这个青年教师而言需要汲取经验,巩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二、专业发展计划
1,德育:树立健康的美德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通过美术课程的特殊性,让学生用健康的正确的美的眼睛来谱写人生之曲目。
2,教育教学:(1)学习和应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采集全方面的教学资源来充实教学内容,使其新颖而有可学性。
(2)认真参加教育心理学的培训
(3)学习人性教育方面的书籍,它对现代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的比较透
彻,通过学习也可以近一步地从书本中了解我们的学生。
(4)积极本专业外的知识的学习,加强传统知识的学习
3,专业培训:(1)进修英语专业研究生(2)强化专业技能,扎实已有的专业技能把握机会学习新的技法;(3)认真研究新教材;(4)全面掌握非专业方面的文学,史学和教育学相关知识。
4,教研活动:积极参加新教材的培训
5,读书计划:每月读三本书,写读书笔记
6,科研:写教育论文
三、专业发展的期望
1,教学:运用教学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通过自己的钻研和努力掌握更多的英语技能;加强专业语言的传达,让学生学着运用。
2,教研:扩大作业分析中知识的容量,进一步辅导学生完善作业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信心和作业的耐心,积跬步而至千里使得自身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提高小考和测试的频率,提高三率。
3,论文:对教学的反思,教学感想要做即时的记录,整理和归纳鲜明的个例。保证一年至少写一篇论文。
4,创建教学博客: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80篇
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过于实际行动,最真实的故事莫过于亲身经历,最有效的教育莫过于以身作则,而真情的教育感染了每个人。
关心是沟通的桥梁,帮助是情感交流的阶梯,真情更是一切的主心骨,是人们情感的载体。老师说过:“失去成绩,失之甚少,失去‘财富’失之甚多,失去为别人付出的决心,失之一切”。真是精彩绝伦,勾起了我以往的回忆:
有一个勤劳的阿姨,她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是一个小女孩扎着两个小辫子,在风的吹拂下摇曳着,每当他犯错的时候,总会受到妈妈严厉的惩罚,所以,她不太喜欢妈妈。
有一天,小女孩在马路上玩耍,一辆汽车疾驰而来,姑姑跑过去,把小女孩推开了,渐渐地,姑姑躺在血泊里呻吟着,又回头看了看,后来,眼睛永远地闭上了。
姑姑给予小女孩的是真情,是惊天动地的真情,是感人肺腑的真情,是摧人泪下的真情。
她留下的是一片洁净,是一条崭新的`生命,是一个伟大的灵魂。
小女孩越发铭记妈妈的教诲,在伤心的同时,也发奋读书,她从妈妈的一生中受到了启迪,更憧憬未来的世界,她立志要做一个像妈妈口中所说的那样的人。
放学的钟声敲醒了我的回忆,未来的世界将是一片充满真情的汪洋。真情,她无处不在,勾勒着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真情多么重要啊!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81篇
安全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十分关注的话题,安全是对我们生命的保护。危险从不是离我们很遥远,生命很脆弱,生命也很美好。在生活当中一定要懂得基本的安全知识,防患于未然。
安全教育包括财产安全、人身安全、健康安全等,就拿健康安全来说,它包括的内容很多,你知道火灾发生的时候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吗?你知道交通道路的安全法则吗?你知道生活中哪些食物是不能一起吃的吗?很多的问题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在出行时,要注意交通安全,不要为了那么一分钟的时间就闯红灯,生命只有一次,不要拿它去做赌注。走斑马线的时候,也要观察左右两边的车辆来往。不要规定年纪不骑行自行车、电动车上街。开车时不嬉戏打闹,不并排行走,确保自己的安全。
当我们遭遇火灾的时候,不要慌张,要立刻冷静下来,用湿的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躲在安全的区域呼救,不要做电梯、跳窗户等行为,把湿的衣物围在自己的身上确保安全,等待救援。
当我们遇到勒索打劫的时候也要冷静下来,不要激怒对方,先满足对方的财产要求,让他们相信我们,并趁机记住他们的样貌特征。等安全逃脱的`时候,把这件事告诉父母、老师或警察。我们时刻要记住,安全第一,什么都没有生命重要。
很多人已经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安全的重要性,千万不要学那些反面教材,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不值得如此的浪费。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且当珍惜。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82篇
希望在爱中萌发,我在爱中成长,成长的过程充满希望,希望的种子载满阳光。我成长我快乐成长就像在游乐园中嬉戏玩耍。坐着过山车体验刺激,在旋转木马上感受浪漫。到鬼怪屋中探索惊奇,开着碰碰车体尝碰撞。游乐园中的时光是幸福的,就像我的成长一样,虽然有时会很累,但心情总是快乐。成长,就是在阳光中快乐的游戏。我成长我幸福成长的过程是幸福的,无论是酸是甜,回忆起来,都很幸福。春天的傍晚,我和伙伴们在院子里追逐、打闹,这是幸福的;炎炎的夏日,大口大口吃着新鲜的西瓜,这是幸福的;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一个人独自在撒满落叶的小径上散步,望着湛蓝的天空,这是幸福的;在寒冷的冬季,漫步在白雪皑皑的街道上,听着街道上喧闹的声音,享受着心灵的宁静,这是幸福的……生命在生活中继续,成长在幸福中展开。伴随幸福,我一路成长。我成长我享受成长的日子,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无论快乐还是悲伤,我都面带微笑的享受着这过程,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虽然我的世界很小,但是那却是我最完美的世界,最快乐的天堂。虽然我没有在旷野上张开臂膀迎接风的方向,但我曾在大雨过后打开天窗,拥抱清新的天堂。虽然我没有飞上天去体验飞翔,但我曾在梦中插上了洁白的翅膀。尽管我的生活不是童话中的天堂,但我却有我的梦想,有我的感伤。在阳光中,我享受成长。成长是一次漫长的旅途,旅途中拥有快乐,因为快乐所以幸福,因为幸福所以享受,因为享受,所以,我的生活充满阳光。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83篇
教育是一个标准,或心中的一个典范。因为我们心中一直存在于生活中,同时也忽略了心中的美好幻像。因我们心中一直存在于内心中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同时我们心中为什么会出现负面。
教育与人生其实就是我们心中或我们人生的内心或人生中的思维记忆,因为我们心一直体会不到幸福是什么。所以不断的失望,因我们心中在人生产生了对现实或虚拟世界中人生思维困境。我们心中为什么要去追寻那些我们认为的心理负担,我们为什么会被生活烦闷给困境了。因我们心中一直在现实生活中不断为了人生理想而不断前行,为什么我们停下来欣赏下周围事物呢?为什么我们不为自己讲一堂人生幸福课呢?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不妨将心理或思维中的约束给放宽了。我们为什么会提出教育与人生课呢?主要是因为我们心中或青年人的`内心与思维矛盾之中,所以我们心中一直存在于生活中的每天。
教育与人生其实我们心中一直存在于现实生活听每天每日,我们如何预防呢?主要我们心中要把精力放在应该放的地方,不要让它消极的面对生活。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 第84篇
每次去我表姐家,都会有跟去其他家庭不一样的感觉,那就是她家的家教。
一进门,小外甥女婷婷就会喊舅舅好,然后来个深鞠躬,看的有模有样,我就赶快说声:谢谢婷婷。每次去堂姐家都这样,有时婷婷忘记说了,表姐就在旁边小声提醒,她会赶快照做,很是懂事。
在吃饭的时候,他们也很注重对婷婷的教育,让她自己去端饭,并且跟爸爸妈妈说声谢谢。在吃饭前,还要她念一段餐前感恩词,大意是: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辛勤教导等等。然后爸爸妈妈都开始吃饭了,她才可以吃。我对他们如此优良的教育佩服的五体投地。
当她奶奶腰酸背痛的时候,会让婷婷给奶奶敲敲背,揉揉肩,她力气小,没什么效果,让她做这些,就是为了培养她对长辈的尊重和孝心。
晚上睡觉前,还经常让婷婷给爷爷奶奶洗脚,当然了,表姐他们就是经常给父母洗脚,洗完后,再让婷婷过来给爷爷奶奶洗洗。像这样,言传身教,再加上让她亲自动手,对她优良品德的形成有很好的帮助。
我表姐家,像这样的教育婷婷的事例还有很多,我只是挑了几个有代表性的。
像这样的家庭教育,婷婷长大后,能不成为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吗?能不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吗?我深深的赞叹!对表姐从小教育孩子的方式,我由衷的敬佩!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教育学与人的发展作文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6babf4e15b39cbc26015b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