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其中-关于读书的作文1200字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乐在其中-关于读书的作文1200字的相关文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入地了解它之后才能真正地喜好它;只有发自心底地以探究文化为乐,才能够真正地接受它,理解它,将之践行于实际,最终发...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入地了解它之后才能真正地喜好它;只有发自心底地以探究文化为乐,才能够真正地接受它,理解它,将之践行于实际,最终发扬光大。
或许是小时候每周末都被送到孔庙里读书的缘故吧,我并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觉得中国传统文化是古板的或是晦涩难懂的,反而感觉就像那孔庙中散发着松香的千年古树或是那辟雍殿旁的石桥一样,那么让人亲切,尽管那时我是个孩子,背诵也是要被检查的。从那开蒙的《千字文》《弟子规》开始,我虽然完全不懂什么“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或是“晋楚更霸,赵魏困横”,但时不时从嘴里冒出来的“泛爱众而亲人,有余力则学文”,“读书法,有三到”,“圣与贤,可驯致”等等圣人之言也深深地刻印在我幼小的心灵里。
再大一些,我渐渐地开始理解经典中的内容,便读《笠翁对韵》《诗经》。那时上课的是位端庄微胖的男老师,讲起课来经常激动得不能自已,“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高皇灭项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等等的历史故事让我颇感兴趣,我时常期待着老师能多讲一些。“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的君臣之纲,或是“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来自底层的质朴自然的呼唤,将一幅幅历史卷轴在我面前展开;回环往复,余音不绝的诗句,让一个个婉转生动的故事浮现在我眼前。渐渐地,我体味着带有韵脚的古代文明中所承载的魅力,真正地喜爱上了中国传统文化。
再长大一点,四书在我学习经典的路上成为了主角。读《论语》时,每次学习的感触都不一样。最开始我十分不理解“尔爱其羊,我爱其礼”的孔子,仅仅是没有祭肉就离开鲁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他也难怪会“在陈绝粮”。再次学习,反复咀嚼,便不难发现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只有孔子还在坚守着礼乐,坚守着人的本心,为黑暗繁杂的时代,为世人带来真正的光明。何为君子?何为小人?什么是仁?什么是德?或许真的是些“不可得而闻也”的东西吧。我读《孟子》时,拜倒在孟子纵横捭阖的论辩技巧,拜倒在孟子的大义凛然,慷慨陈词。那个纷乱的时代,到底还有多少人在为义呐喊?他痛斥着“不入于杨,则归于墨”的天下之学;痛斥着“春秋五霸”,说他们是三王的罪人;痛斥着“今之诸侯”,说他们是五霸之罪人;痛斥着“逢君之恶”的天下大夫,说他们是诸侯之罪人。辩论本性,辩论“不能者”与“不为者”,辩论“仁者无敌”,劝谏梁惠王“曰仁义”,警醒“上慢残下”的邹穆公,提建议给滕文公。他“缘木求鱼”一类的比喻让严肃的辩论平添幽默,别有风味。春秋时代,周游列国礼乐天下的孔子虽不复梦见周公,仍坚守礼乐仁德,向百世后的我诉说着大同社会的仁义礼智信,讲述着人性的光辉;战国时期的孟子,面对礼崩乐坏的纷乱局面,凭借着胸中浩然正气,怀着救民于水火的激情,一次次从容陈词,一次次指斥时弊,评说历史,更是让千年后的我怀着无比的尊敬,崇尚起那属于中华民族的责任感和气节。这时的我觉得,在经典中找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天地,古代圣贤与我为伴,千年历史任我遨游,我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乐趣。
从懵懂无知走向知之者,在探索学习中成为喜爱传统文化的好之者,最终从传统文化中我找到乐趣的真谛,唯有乐在其中。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乐在其中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7130f1db5f2a22f120cbf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