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话“忠义”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读《水浒》,话“忠义”的相关文章:《水浒传》,明代作家施耐庵依史载北宋末年宋江三十六人起义故事为原型所著,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是一部描写和歌颂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其场面波澜壮阔,叙事跌宕起伏,人物个...
《水浒传》,明代作家施耐庵依史载北宋末年宋江三十六人起义故事为原型所著,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是一部描写和歌颂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其场面波澜壮阔,叙事跌宕起伏,人物个性格鲜明,情节引人入胜。全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传奇故事。塑造了像足智多谋的智多星吴用、武艺高强的豹子头林冲、憨直鲁莽的黑旋风李逵等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而《水浒传》中将这些性格迥异,形形色色的英雄聚集一起的核心力量便是他们同有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最初叫《忠义水浒传》,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宣扬忠义是书中最突出的思想倾向。如:“燕青忠心护主卢俊义”,“李逵甘饮毒酒全忠义”是忠;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武松“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都是为了一个“义”。特别是,作者浓墨重彩,试图将宋江塑造为一个心怀忠义,品格完美的英雄人物。宋江自述:“貌黑身矮,出身小吏,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但他出身于小地主家庭,“自幼曾攻经史”,养成“忠孝”观念,是忠义的化身。
宋江成为梁山的第三任寨主,就一改当初一任寨主王伦的不仁不义、二寨主晁盖的有义无忠,独推自己“全忠全义”的路线,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后来受招安、败大辽、征方腊,很明显就是为了表达“忠”的思想。直至最后,宋江被赐毒酒仍坚持“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宋江既一心忠于朝廷,同时又爱结交江湖豪侠,替天行道,杀富济贫,急公好义,仗义疏财,可谓忠义两全。“忠”,是他沟通关胜等一流人物的思想桥梁,“义”,是他连接李逵等草莽英雄的感情纽带;“忠”,是他结英雄于水泊的目的,“义”,是他深得人心的基矗
可以说,水浒英雄成也“忠义”,败也“忠义”。梁山事业始于“义”,而终于“忠”。“义”使众英雄走到一起,惩恶扬善、除暴安良,侠肝义胆,行侠仗义,建设了梁山事业的辉煌;而“忠”则如同一条铰链把梁山众英雄一个个送上了断头台,谱写了悲壮惨烈、英雄末路的时代挽歌。
忠者,德之正也。从造字可以看到,忠,存心居中,正直不偏。古人以不懈于心为敬,故忠从心。东汉著名经古文学家马融说:“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忠,是人对天地、国家、真理、信仰、职守及他人等至公无私,始终如一,尽心竭力负责完成份内义务的美德。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朝廷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尽,这也是忠。
《释名》:“义,宜也,制裁事物使合宜也。”繁体字“義”,从我,从羊,羊字下边是人手持戈。本义为为了公平、公正合宜的道德或信仰而战斗。故义有大义与小义之分。《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尽心竭力、一诺千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路见不平、两肋插刀,快意恩仇、义薄云天只能算小义,而历代仁人志士、革命先烈为了民族国家、江山社稷、胸中理想、一片丹心,上刀山、下火海,抛头颅、洒热血,出生入死、赴汤蹈火、舍生取义、才是大义。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传承,中华文化把“忠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忠义”观,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做一个精神高尚的人、一个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百年梦想,大义凛然,精忠报国。“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阮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读《水浒》,话“忠义”,读《水浒》,话“忠义”作文1500字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72acad34fb7dcc1ce0029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