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随笔-随笔作文1200字

作者:作问界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55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涉江》随笔-随笔作文1200字的相关文章:从前期准备到最后表演录像,花了将近三周的时间,我们终于完成了《涉江》这部只有6分钟的朗诵表演作品。首先,是确定表演内容。根据经典诵读大赛的要求,我们反复琢磨、商量,最终确定选用屈原的《涉江》一文&md...

从前期准备到最后表演录像,花了将近三周的时间,我们终于完成了《涉江》这部只有6分钟的朗诵表演作品。

首先,是确定表演内容。根据经典诵读大赛的要求,我们反复琢磨、商量,最终确定选用屈原的《涉江》一文——既有足够的文化厚重感,又不很难理解,便于学生演绎;既经典,又有点陌生感,不易与其他选手表演的节目雷同。

在选定了表演内容之后,为了更加准确地传达作品的意蕴,我们搜集了许多有关屈原和《涉江》的背景资料。关于《涉江》的题旨,东汉文学家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有说:“此章言己佩服殊异,抗志高远,国无人知之者,徘徊江之上,叹小人在位,而君子遇害也。”这种说法也得到了后代无数学者的印证与肯定。屈原一生爱国,娴于辞令,《涉江》与他的绝大部分作品一样,字里行间倾注了自己对楚国的赤胆忠心,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奸佞当道的楚国未来的无限担忧。不被世人所理解、遭小人诬陷的他决意涉江远走,放逐山野。《涉江》正是他此时的心情写照。

基于对主旨的理解,我们对剧本和表演形式进行了整体的设计。舞台以烟雾朦胧的江水为背景,辅以古筝配乐,意在营造悲凉飘渺的古韵。在诗歌的第一节中,身着曲裾的演员以独诵为主,进入情境。为了丰富表演形式,更好地表现作品的内蕴,在诗歌的二三节中我们还增加了一段古典歌舞的表演。由于学生的舞蹈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在舞蹈编排的过程中,我们尽量降低了舞蹈动作的难度,用最简单和最基础的动作起伏变化来表现诗人乘舟前行、放逐自我的内心情感变化。此外,诗人在第四节中由此及彼,从自身的经历联系到历史上的一些忠诚义士,如伍子胥、比干等人的遭遇,进一步表明自己不惧世俗、势必冲破黑暗的政治立场。鉴于此,我们安排了一段历史剧表演。历史剧选材于郭沫若的《屈原》第二幕:南后在楚宫内廷设计陷害屈原,楚王罢了屈原的官并且改变主张,宣布和齐国绝交同秦国修好。通过这段历史剧表演,丰富《涉江》的内容,让演员和观众更进一步了解屈原的遭遇,走进屈原复杂的内心世界。在诗歌的最后一节,诗人内心的情感已经达到了极致,因此,我们主要采用合诵的形式来表现诗人的悲愤和坚定不屈,力图起到荡气回肠、震撼人心的效果。

在选角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求普通话标准,身高一致,还要求声音雄浑、有穿透力,有一定的朗诵基础和悟性,能表现屈原的刚毅不屈。但七年级的学生毕竟阅历不足,思想缺乏一定的深度,加上又没有经过专业的表演训练,表现力相对薄弱。思来想去,斟酌了许久,才确定了最终人选。在表演的过程中,我们彼此都在不断地磨合、探讨和进步。小至眼神、表情,大到动作、语言,我们都抱着尽量还原屈原神韵的心态在琢磨、改进。例如在历史剧表演中,楚王不可一世的愤怒、南后阴险狡诈的嘴脸、屈原被罢官拖走时的挣扎,我们都一一对其进行了细节性的指导。但七年级学生还没有真正学习过屈原相关的诗文,对屈原不甚了解,朗诵技巧也不够熟练,这让我们的表演增加了许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对屈原有更为立体的认识,我们搜集并印发了许多相关资料,给学生阅读并讲解,并让学生观摩郭沫若话剧《屈原》的表演,交流自己对屈原的认识。如此一来,学生对屈原和《涉江》的内容就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指导学生用联系法和想象法去演绎屈原,并结合自评、互评的方式,对自身的朗诵,包括重音停顿、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进行更为客观和全面的评价。经过反复的练习和思维的不断碰撞,慢慢的,学生的朗诵表演不再只是流于表面,而是有了灵魂。

虽然最终呈现的作品并不尽善尽美,但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成长的印记罢。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涉江》随笔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738171d20fba1f30706a2a7.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