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

作者:作问界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76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名人故事: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的相关文章:小编语:这是一篇摘自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一书的一部分,从他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了从他身上传递出的正能量,正是因为对自己严格要求,希望做最好的自己,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这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李开复...

小编语:这是一篇摘自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一书的一部分,从他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了从他身上传递出的正能量,正是因为对自己严格要求,希望做最好的自己,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这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李开复,生于台湾。11岁赴美求学,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他先后在苹果公司、SGI公司担任要职。1998年,他加盟微软公司,亲手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2000年,升任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随后成为比尔·盖茨的七个高层智囊之一。 2005年7月被Google公司任命为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自信,潜能的放大镜

一个人自身所具有的潜能和他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并不总是1:1的关系。

许多人屡屡在学业和事业上遭遇挫折,他们总是习惯性地把挫折归结为自身潜质的不足。其实,即便在这些经常灰心丧气的人身上,也往往蕴藏着巨大的、远远超出常人想像的潜能——只不过,潜能的主人并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却不知该如何释放这些能量罢了。

相反,那些特别乐观、特别自信的人总能不断地从自己身上找到前进的动力,总能设法让自己身体里的潜能超水平地发挥和释放出来——也就是说,从他们自身的潜能,到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这个映射中似乎隐藏了一种神奇的“放大”效应。

上中学时,物理老师帮我揭开了这个问题的谜底。物理老师告诉我,如果我们不能意识到自身巨大的潜能,或者不善于将潜能释放出来,我们就好像故意在自己的潜能面前放置了一个凹透镜,潜能在凹透镜里的成“像”(也就是我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被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光线折射原理“缩小”了;反之,如果善于发现并释放自己的潜能,我们就有可能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获得巨大的、甚至连自己都无法想像的成功——这种效应就像在自己的潜能面前放置了一个凸透镜一样。

在比尔面前发言

我刚加入微软公司时,在工作中与同事进行一般的沟通没有问题,但到了比尔·盖茨面前就总是不敢讲话,因为我非常担心自己说错话。

有一天,公司要进行改组,比尔·盖茨召集十多个人开会,要求每个人轮流发言。我当时想,既然一定要讲,那不如把心里话都讲出来。于是,我鼓足勇气说:“在我们这个公司里,员工的智商比谁都高,但是我们的效率比谁都差,因为我们整天改组,而不顾及员工的感受和想法。在别的公司,员工的智商是相加的关系。但当我们整天陷在改组‘斗争’里的时候,我们员工的智商其实是相减的关系……”

我说完后,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会后,很多同事给我发电子邮件说:“你说得真好,真希望我也有你的胆量这么说。”结果,比尔·盖茨不但接受了我的建议,改变了公司这次的改组方案,并在与公司副总裁开会时引用我的话,劝大家开始改变公司的文化,不要总是陷在改组“斗争”里,造成公司的智商相减。

从此,我再也不惧怕在任何人面前发言了。这件事充分印证了“你没有试过,怎么知道你不能”这句话。

赞美自己,从潜意识做起

自信是一种感觉,你不可能用背书的方法“学习”自信,只能靠“学习”来提升自信。具体的做法是:

用具体的事例反复“训练”你的大脑,经过潜意识的每一次思维,告诉自己你是值得信任的,你应当为自己自豪,你必须成为自己最好的啦啦队。

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每一次表现出色时,别忘了告诉自己:“我真的很不错!”每晚入睡前,不妨想一想今天发生了什么值得自豪的事情:得到了好成绩吗?帮助了别人吗?有什么事情超出了自己的期望值吗?有谁夸奖了自己吗?每个人每天都可以找到一件或几件成功的事情,像这样坚持下去,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这些“小成功”会变得越来越有意义。

除了在心里夸奖自己以外,也要尝试让自己的言语充满自信,因为你讲的每一个字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你的潜意识。如果一个人的每句话都带着消极、失望的情绪,那么他肯定会越来越自卑。改变说话的习惯可以帮助你获取足够的自信。因此,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说“我做不到某件事”,而要说:

*到现在为止,我尚未做到这件事;

*我只要……,就能做到这件事;

*为了做到这件事,我要努力做好……

有一位同学问我:“我是一个很容易受别人影响的人,我想做一个更有自信、更有想法的人,但是,我周围的人让我越来越自卑。”

我是这么回答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夫人艾莉诺·罗斯福说过:‘没有你的同意,谁都无法使你自卑。’自信是一个循环。如果你表现出足够的自信,别人就会认同你的自信,你就会因此而越来越自信。”

用言行增强自信

容易受别人影响的年轻人要勇于表达自己,并善于用自己的言行增强自信心。大家不妨试一试下面这四种训练方法:

首先,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不能因为在乎别人的意见而失去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不要未经判断就盲目接受他人的立场。

第二,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在与人交换意见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在原则问题上让步。

第三,自信心是要通过自我表现才能不断加强的。只有将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见解充分展示出来,才能真正看到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力,才能从这种影响力中获取足够的自信。

第四,在表现自我的时候要注意表达的方式、方法。一个有自信的人和一个没有自信的人说起话来是大不一样的,明眼人只要两秒钟就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差异。一般说来,一个有自信的人总会在表达和沟通时注意以下几点:

*多用有魄力的语词,如“我”、“我认为“、“我希望”、“我要求”、“我决定”等等;

*讲话清晰,声音中气十足,善于用语调、音量、停顿来强调话语里的重点信息;

*主动和对方目光接触,向对方传达“我对自己充满自信”的讯息;

*坚持真理,不随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表述时不让他人随意打断,也不默许他人不理会自己的意见;

*对听众足够尊重,不担心听众不尊重自己;

*拒绝沉默,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表达和沟通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必要的演练等等;

制定目标,由自觉达到自信

在我收到的学生来信中,有相当多的学生提出以下类似的问题:

“我找不到工作,你可以借我100万元,用来创业吗?”

“我虽然高考失利,没考上大学,但我的目标锁定了清华大学,明年重考一定要考上。”

我觉得,这些学生的心态比较浮躁,他们的自信也不太切合实际。也许,这种浮躁的心态与中国普遍存在的一元化成功的思维有关。

许多时候,失望的最大原因就是期望太高。因此,无论制定的是哪一类的目标,都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出发。

自觉的人不但能公正地评价自己,还主动要求周围的人给自己提供批评和反馈意见。他们明白,虽然自己具备了自觉的能力,但别人眼中的自己也很重要。一方面,别人眼中的自己更为客观,另一方面,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所以,会虚心地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想法。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斟酌使用别人的反馈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

一般说来,获得坦诚的反馈(特别是负面的回馈)不容易。所以,最好能有一些坦诚的知心朋友,他们愿意在私下里对你说真心话。当然,不能对负面的反馈有任何不满,否则以后就听不到真心话了。除了私下的反馈外,在美国的公司里,还流行一种“360度”的意见调查,即对员工的上司、下属同时做多方面的调查。因为这种调查是匿名的,所以往往能获得真实的意见。如果很多人都说你在某一方面仍需改进,你就需要认真对待了,显然这种说法要比你自己或老板的看法更客观。

2004年杀害同学的马加爵说:“同学都看不起我。”其实,如果他有勇气向他信任的同学求证,他也许就会发现自己错怪同学,也许就会发现交错了朋友,也许就会证实同学确实看不起他;并了解其中的原因,然后自我改进。坦诚的交流,结交真心的朋友或许都可以帮助马加爵,避免悲剧的发生。

扬长比补短更重要

当你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并做了最终决定之后,即便有人反对,你也不必在意——你就是你自己,你的自信可以帮助你发挥优势,释放潜能。

培养自信的关键在于认识并发掘自身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比弥补自身的劣势更重要。许多年轻人缺乏自信的原因是,以往的教育总强调人的成长是不断克服缺点的过程,中国的家长和老师更喜欢批评而不是鼓励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许多学生逐渐相信了家长和老师在批评自己时使用的说法,并慢慢认为自己脑筋迟钝、无可救药,自信因此而从成千上万名资质甚佳的学生身边悄悄溜走了。所以,中国的青年一代更需要在自信的指引下,仔细而全面地寻找自身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美国盖洛普公司最近出版了一本畅销书:《现在,发现你的优势》。盖洛普的研究人员发现:大部分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试着“改变自己的缺点,希望把缺点变为优点”,但却碰到了更多的困难和痛苦;而少数最快乐、最成功的人的秘诀是“加强自己的优点并管理自己的缺点”。

所谓“管理自己的缺点”,就是在不足的地方做到足够好而不是放弃努力;“加强自己的优点”,就是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上,让自己有最大的机会取得最优秀的结果,从而培养自信、走向成功。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高中材料作文,名人故事: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47748917e964d54190a510c.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