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来了客人-记叙文作文2023字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家里来了客人-记叙文作文2023字的相关文章:小时候,我总盼着家里来亲戚,一有亲戚来,我们就格外兴奋。有亲戚来了,父亲母亲再忙,也立即丢下手中的活,上前迎客,脸色也比往日里好看了很多。父亲热情地招呼客人入座,递上香烟,陪客人一根接一根地抽起来,母...
小时候,我总盼着家里来亲戚,一有亲戚来,我们就格外兴奋。
有亲戚来了,父亲母亲再忙,也立即丢下手中的活,上前迎客,脸色也比往日里好看了很多。父亲热情地招呼客人入座,递上香烟,陪客人一根接一根地抽起来,母亲忙着泡茶端水,我们小孩子们在当中无忧无虑地串来串去。
和平常日子比起来,我们活跃多了,因为我们知道,有客人在,父亲、母亲会顾及些面子,任凭我们顽皮折腾一阵子,不会轻易训斥我们,最多讲讲而已。母亲常说,家里来人了,你们就成了“人来疯”!
我们之所以如此兴奋,还有一层特殊的意思,便是今天中午的这顿伙食会像过年过节一样改善很多。母亲泡完茶,旁边备好一瓶开水,寒暄几句后,就开始忙着张罗午饭的事了。
在农家,把客人招待好是件让人很头疼的大事,物质贫乏的年代,搞几个像样的、不失体面的菜来并非易事。所以,我们孩子们是纯粹的兴奋,而大人们在高兴之余,也略有几分“慌张”,有时甚至有点慌手慌脚的。
有客人在,母亲总会想方设法地整出一道荤菜,如果是稀客来了,那还得更加讲究些。所谓“稀客”,要么是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的亲戚,要么是一年到头也来不了一两次,甚至几年才来一次的亲戚。
这个时候,家里的一点干货、咸货,该要统统翻出来了,提前用水浸好备用。这点储藏起来的东西,就是用来应对不时之需的。
有时候,母亲会让我跑到数里路外的乡镇街上称点猪肉回来。步行一个来回,至少也得一个多小时。时间来不及的话,母亲就会在家里想办法。母亲抓起一把稻谷,一边撒向门前的那块空地上,一边扬开嗓子,娴熟地叫唤了起来,瞬间,只见十几只小鸡从门前屋后、四面八方飞快地围拢了过来,就像接到了集合的命令一样。
母亲瞅准了其中一只个头大的,趁其不备,猛地一把抓过去,差不多都能逮个正着。这一下子,吓得其它的小鸡立即逃之夭夭,呼啦保命去了。
有时也不巧,母亲弯腰用力一把下去,没抓住鸡,手里只有几根掉落下来的鸡毛。母亲直急眼,我却已经笑得喘不过气来。母亲试图再唤它们回来,可任凭母亲怎么呼唤,小鸡们也不过来了,都躲到屋后的树丛、竹园里去了,估计正惊魂未定呢。
有一次,“失手”之后,“执拗”的母亲硬是追赶起鸡来,在门前屋后转了几个圈,让我也帮忙围攻,直到逮住一只才完事。按照母亲的标准,没有猪肉就一定要有只小鸡,否则,这顿招待是拿不出手的。
若是常来的亲戚过来,彼此也不见外的话,煎上几个鸡蛋,下一碗面条,便是最方便最妥帖的招待了,样子上也能看过得去。母亲常常煎上三五个鸡蛋,放在碗的底部做“底子”,上面再盖上一层面条,加点汤,很厚实的一大蓝边碗。
母亲用一块抹布包着碗边,小心地端到客人的面前,招呼客人趁热吃。从外面看上去,是看不到鸡蛋的,但客人都知道,里面是有“底子”的,只是彼此心领神会,心照不宣。“底子”可以是鸡蛋,也可以是鸡腿、排骨啥的。
父亲会陪客人一起吃饭,父亲的碗里也会有些“底子”,但一般会很少,这纯粹是做个样子,以平衡客人独自享受“特殊待遇”时的尴尬,毕竟客人能感觉到,旁边可能还有我们几双眼睛看着呢。
客人心里比谁都清楚,“底子”大多在自己的碗里,家里人是舍不得吃的,包括眼巴巴的孩子们。所以客人常常在吃之前,会主动地从碗底翻出一些来,送到厨房里,还一个劲地解释说,太多了,吃不了那么多。用老家的俗话说,这叫“做弯”,其实,谁都知道,那个年头,别说三五个鸡蛋,一个鸡腿,十个八个也能吃得下去。
客人在吃面时,也有不好意思提前翻动面条找“底子”的,便假装不知道,正常吃面,然后会留下一些“底子”下来,不是真的吃不下,而是不忍心吃完的。极其贫困的年头里,这是约定俗成的事,看起来似乎不太卫生,却总是这么做的。
见客人“做弯”,母亲常常一个劲地“掩饰”说,没有菜,这一点东西,怎么吃不下去呢!你就吃了,我做的还有呢。大家心里都明白,话是这么说了,但哪里还有呢?你也说谎,我也说谎,谎来谎去,却别是一番滋味,在彼此心头。
在母亲与客人的相互推辞之中,一旁的小孩子们可急了,想着自己有没有呢。每次沾了客人的光,我们才有了口福。
那个靠步行出门的年代,一般走亲戚都是在上午,以便吃过午饭后赶回去天还不黑。偶尔下午也有亲戚过来办个事,母亲知道客人一般不会在家吃晚饭的,于是常常在叙话期间,悄悄地溜进厨房,单独给客人做几个糖溜蛋端上来,以下午茶的方式招待客人。
客人总要客气半天,还以惊诧的神情反复说,刚放下碗过来的,哪能吃得下?母亲说,走那么远的路,也消化了啊。许久,客人才半推半就,吃了鸡蛋,喝完糖水,一滴也不会剩下。
亲戚过来,父亲母亲都要歇半天的农活陪着,客人知道,所以一般也不会久留。吃过午饭,闲叙一会,客人就自觉提出要走了,母亲总是再三挽留,要客人吃过晚饭再走,明知客人大抵也不会留下来,这只是热情与客套了。
送客人出门的时候,一家人都会跟在后面,陪客人走很长的一截路,彼此都不停地说着希望常来常往的话。每次听到父亲母亲说,你慢慢走啊,没事来玩啊,我总是心里琢磨,急着要赶路回去呢,哪能慢慢走啊。这些既是客套,又极其真诚,一种既盼着你来又怕着你来的感觉。
乡村人心里没有“朋友”的概念,唯有这十几门亲戚,是真心的,从形成那天起,彼此便融于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生命体系之中,显得特别珍贵。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家里来了客人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6fcb461f2119e545e0636f9.html